第3章 我要节制天下兵马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席挥毫
- 2014字
- 2025-06-28 09:40:55
卫青的中军幕府,前帐小而后帐大。
前帐聚将厅只有一丈左右,简单得只能安置虎符、诏令、王剑的一张大案,再就是将领议事坐的十多个座椅。
后帐却足足有三丈见方,除了一张仅可容身的军榻,整齐堆积的简书占去了绝大多数空间。
此外,就是一幅丈余见方的巨大的漠北地图,而这个,刘据还在皇帝父亲的宣室殿中见过。
晚食当肉,卫青照旧是一鼎黄羊肉,不要汤饼,也不要其他菜,更不要酒。
过去的时间里,卫青常常是朝不保夕,简朴粗犷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习惯,而对冗长的时间去消磨繁琐的酒菜,他从看不在眼里。
于卫青而言,一顿饭,有一鼎肉或一盆汤饼就很满意了。
至于行军打仗,只要有干肉干饼水袋三样就行,在卫青的中军大帐,根本就没有小灶一说。
小吏到大司马,卫青最感头痛的就是频繁的官宴和奢靡的应酬,但凡大小宴饮,只是简单吃饱,然后静观形形色色人等的诳语醉态。
久而久之,他这种习惯也为皇亲贵戚、军中将士所熟悉,包括皇帝在内,贵胄们似乎对他有些微妙的冷落隔膜,军中将士却对他衷心拥戴、百般敬仰,对他严格的军令与严酷的训练方式也乐于服从。
刘据接受舅舅递来原始且充满味道的黄羊肉,什么也没有说,就那样吃了起来。
舅甥谁也不说话,更没有提及帐外的对话,帐中只有撕咬羊肉的声音,诡异而又恐怖。
从古至今,皇帝的宫廷与管理国家的朝廷,在组织上有许多混同之处,如光禄勋、卫尉,本属于中央朝廷的九卿,但同时又是守卫皇宫的近卫侍臣。
再比如少府,其职务主要是管理皇帝的私产,也是九卿之一,可当朝的少府,很多时候不止未央少府一个。
长信少府,属于太皇太后或皇太后。
长乐少府,属于皇后。
太子少府,属于太子。
在大汉朝,临朝称制的,可不仅有皇帝,皇帝的臣子是正卿,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太子的臣子是宫卿。
尤其是太皇太后宫卿、皇太后宫卿,不设则已,一旦设置,其位不但在皇后宫卿之上,而且在正卿之上。
那个在孝景帝崩后,镇压当今皇帝七年朝制的窦太皇太后,便是近前的例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外如是也。
虽然在窦太皇太后死后,皇帝总揽大权,逐步减少掣肘,剪除了不少皇太后、皇后,以及太子的“羽翼”,但古制难以撼动。
皇后的长乐少府、中宫卫尉,皇太子的太子少府、太子中盾、太子卫率,一财一兵,仍然得到保留。
中宫卫尉,掌长乐宫卫队,甚至包括武库兵器,都听命于皇后。
太子中盾,掌太子宫周围徼巡的兵马,太子卫率,太子近卫之军,皆听命于太子。
依前制,太子中盾、太子卫率各掌兵马两千,但作为汉武大帝,刘彻并非毫无作为,皇后、皇太子宫属所掌兵马,大部分由正卿卫尉直接指派,或者说,由皇帝指派。
现今正卿卫尉是李广,天子亲信。
太子宫,一中盾、一卫率,四千人军制,能由刘据亲自挑选的,只八百人。
用完饭食,刘据望向卫青,轻声道:“八百人就八百人。”
卫青也望着刘据,总觉得外甥的话还没有说完,宫闱之事,大司马的他不可能一无所知,况且,宫外的暗潮,早就涌动了起来,想了想道:“北军八万人,皆供据儿挑选。”
……
渭水的清晨分外壮美。
浩淼的水面在火红的天幕下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山水风物顿成朦朦红色剪影,苍茫苇草翻滚着金红的长波。
连绵不断的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的壮阔军营,环绕水面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
校场,两面大纛旗迎风舒卷,一面大书“汉大司马”,一面大书“汉皇太子”。
刘据遥望行营相接的广阔营区,一种豪情油然而生,低声命令:“擂鼓。”
旗令当先,鼓槌重击,“黑老虎”的鼓面立时荡漾开来,一种整齐而沉重的声音向着四周传扬开来。
战鼓敲响。
仲夏的曦色中,红色衣甲的步兵、骑兵如潮水般涌至校场,三通鼓罢,校场已经成了红海,红色旗甲的兵团整肃地排列在“汉”字大纛旗下,严阵以待,随时便可冲杀。
站在聚集成步骑两阵前,大汉诸将公孙敖、赵食其、路博德、赵破奴、李敢等人却非常疑惑,此次全军集合,他们没有得到命令,更没有得到提前通知。
难道,匈奴人打过来了?
更加紧张的是中尉司马安,北军使者护军任安。
大汉军制,长安有南北二军,中尉是三辅将军、掌北军,与守卫宫禁、掌南军的卫尉相为表里。
而使者护军,为今天子所设,负责监理北军。
寻常时候,中尉、北军使者护军共主北军军事,司马安、任安,入仕入伍前,都出自卫青门下,为门客,后遂卫青征战、举荐,方成国卿之一、一军之主,相处融洽。
一将一监,慌忙从各自幕府中走出,相遇之时,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茫然,直到望见主将台上的大司马,皇太子,这才松了口气,站到了一旁。
这对天下最有权势的舅甥,不论做什么,都没有他置喙的余地,即便是大司马为搏皇太子一笑。
望着军阵的变化,刘据心潮澎湃,原来军演、军训时的领导心中滋味是这样的?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此中滋味,不足与外人道也。
而这,仅仅是八万之军。
刘据的心中不受控制地生出野望,称帝前,他,要节制天下兵马!
回望向大司马的舅舅,卫青微微颔首,脚步后退了半步,如何挑选八百亲卫,皆由他决定。
八万血勇,取八百之卫,选出怎样的精锐,卫青都不意外,这可是流淌着刘、卫两家之血的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