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降表

靖难之役后,明朝的勋贵集团一分为二。北派以靖难功臣为核心,聚集在北京城中。南派则以魏国公徐家为首,守着金陵一隅,过着自给自足的小日子。

朱慈烺站在瑶台楼的观澜亭中,目光远眺。碧波万顷,浪花翻涌,远处的海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怀。海风徐徐,带着淡淡的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吹散了他心头的烦闷。

“殿下,您看这海景如何?”吴三妹轻声问道,眼中带着几分期待。她今日特意挑选了这处景致绝佳的观澜亭,就是希望能让殿下放松心情。

朱慈烺转头看向身边的两位佳人,嘴角微扬:“有你们陪伴,再美的景色也不过是陪衬罢了。”

费珍娥掩嘴轻笑,眼波流转:“殿下这张嘴,越发会说甜言蜜语了。”这些日子,大家都看得出殿下日夜操劳,政务繁重,多思多虑。只想逗得他展颜轻快一阵。

正说笑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匆匆赶到,额头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千岁爷,兖州那边有新的消息。”朱纯杰单膝跪地,神色凝重。

朱慈烺眉头微蹙,挥了挥手:“你们先下去吧。”

待两位佳人离开后,朱纯杰这才开口:“史可法已经和南京的勋贵联系上了,准备联名上奏,要求您归政。”

“说下去。”朱慈烺的声音平静。

朱纯杰将探子传回的消息一一道来。原来史可法得知朱慈烺在登莱整顿卫所后,终于坐不住了。他和马士英商议,决定联合南京勋贵一起对抗朱慈烺。

“抚宁侯朱国弼已经去联系南京勋贵了,忻城伯赵之龙也站在他们那边。”朱纯杰顿了顿,“他们打算联名上书,说殿下您擅自调动军队,意图不轨。”

朱慈烺听完,不怒反笑:“这些人倒是打得好算盘。”他走到栏杆边,看着远处翻涌的浪花,“他们以为抱团就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却不知道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

“殿下不担心吗?”朱纯杰有些疑惑。这些勋贵势力根深蒂固,一旦联合起来,确实不容小觑。

“有什么好担心的?”朱慈烺转身,目光如炬,“他们越是这样,反而证明我们的改革动到他们的痛处了。这些勋贵,靠着世袭的卫所官职,占着大量土地和人口,早就该整顿了。”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快步走来,递上一封密信。朱慈烺展开一看,笑道:“李岩传来消息,陈应元愿意归顺。”

朱纯杰大喜:“这可是个好消息!”陈应元原是李自成手下的将领,因为李自成丢失北京后被困在山东。如今他带着两千人马归顺,无疑是雪中送炭。

“不止如此,”朱慈烺继续道,“陈应元的人马都是精锐,而且对山东地形熟悉。有他们加入,我们的实力更强了。而且,他还送来了一份降表。”

朱纯杰听到“降表”二字,不由得一愣。

“这群匪首居然还想递交投降书?”他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这倒是新鲜。”

朱慈烺低头把玩着手上的一张泛黄的纸张,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不是陈应元,”他转过身,目光落在朱纯杰身上,“他哪有这个资格?有李岩和红娘子做保,比什么降表都强。”

朱纯杰身子不自觉地前倾,想瞅瞅这纸上写的啥:“那是谁?”

“衡王朱由棷。”朱慈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玩味,“这位王爷在四月时就想给李自成当大顺朝的衡王了。”

“什么?”朱纯杰吃了一惊“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朱慈烺笑道:“李自成还没来得及收到这份降表就完蛋了。现在陈应元投诚,这份降表就落到了我们手里。”

朱纯杰的目光落在那张降表上,脸上的表情从震惊逐渐转为兴奋。

“有了这个把柄,衡王还不是任由千岁爷拿捏?”

朱慈烺摇了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安平城是坚城,城高壕深,守备森严。衡藩传承百五十年,家底殷实。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还有李士元这员虎将坐镇。”

“那千岁爷打算如何行事?”朱纯杰压低声音问道。

“智取。”朱慈烺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你去拟个计策,送到瑶台楼来。记住,要秘密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臣明白。”

“还有,”朱慈烺正色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朱由棷必须活捉,一根汗毛都不能少。”

“臣遵命!”

与此同时,安平城东关瓮城内。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衡王朱由棷大汗淋漓地坐在檀木椅上,一把黄伞遮着头顶的骄阳。他那张肥胖的脸上布满汗珠,不时用绣着金线的锦帕擦拭。

数百甲士列阵在后,刀枪林立,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一群穿着官服的宗室官绅簇拥在衡王身边,不时低声交谈,眼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虑。

青林分守参将李士元站在衡王身后,手按刀柄,面色阴沉如水。

所有人都在等,等一个让他们忐忑不安的消息。

这位衡王,可真是个奇葩。四月时北京沦陷,他不思抗敌,反而急着给李自成递降表。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连监国都不愿意当,就想着当大顺朝的王爷。

结果李自成还没收到降表就丢了北京,而“失踪”的崇祯皇帝和太子却率军到了海州。这下可好,投降不成反坑了自己。

现在更要命的是,海州方面派出东阁大学士侯恂出任七省总督,必须得穿越益都地界。这位东林大佬会不会带着拿人的密诏?

正当众人心神不宁之际,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在瓮城前勒马停住。

“禀报王爷,”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督师大人打算绕行,只请李参将前去参见!”

衡王顿时松了口气,肥胖的身子往椅背上一靠,连忙对李士元道:“李参将,你替本王走一趟,把礼物带上。”

李士元应声而去,带着礼物车队往西行了二十里。远远望去,一处新扎的军营映入眼帘。红色战袍的官兵正在修筑营垒,秩序井然。

突然,一队锦衣卫领着火铳兵出了大营。为首的百户官高声喝道:“谁是李士元大人?太子殿下传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