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皇帝和太子已经弃城而逃,此刻北京城已经唾手可得。”鳌拜踱步向前,居高临下地看着骆养性和光时亨,“何必再做无谓的抵抗?”
他刻意没有提及的是,朱慈烺其实在海沙岛上还留有一个协的守军,固守着这座由沙包和夯土堆砌的防御工事。棱堡四角的三角堡上,布置了四门红夷大炮和八门佛郎机大炮,火力不容小觑。
“乌真超哈的大军已经抵达北京城下,正在架设火炮。”鳌拜继续说道,“你们应该很清楚我大清是如何对待抗命之城的。”
骆养性和光时亨不禁打了个寒战。他们太清楚了,东虏攻城时最喜欢的就是屠城。只要遇到抵抗,必定血流成河,寸草不生。
“崇德四年,大清铁骑已经挺进山东腹地,攻破六十余城。”鳌拜继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得意,“除了八城投降,其余五十余城,尽数屠戮。李自成或许会爱惜北京百姓,但我大清可没那么仁慈。”
“宁可杀光城中百姓,也不会让这座铁壁城池落入他人之手。”鳌拜的话语中充满了威胁。
骆养性干笑道:“就算闯王杀光北京百姓,也根本无力守住这座帝都。”
“谁说的?”鳌拜眉头一挑,“闯王弃城,不过是怕百姓作乱和粮食不足。若他狠下心来,屠戮了成千上万条鲜活的生命,既不用担心内乱,也不愁粮食短缺。以流贼之兵力,凭借这座铁桶城池,又如何不能抵挡我大清铁骑?”
骆养性和光时亨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和恐惧。果然非我族内,其心必异。这么残忍的法子也只有鞑子能想得出来了。
“如果献城能换取黎民百姓的平安,这是洪督师临终前的期望,我也只能按照命令行事了。”骆养性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反正太子说了,洪承畴到了就投降,也没说是死的活的。而且这洪承畴多半就是太子坑死的。
“对,对!正是如此。”光时亨连忙附和,生怕晚了一步惹恼了鳌拜。
正和阿济格合兵一处,准备再次对大顺军果毅将军罗虎镇守的要塞发起进攻的吴三桂也得到了消息,洪承畴、多铎和吴三凤已经抵达真定城。
虽然大顺军屡战屡败,但在守城方面却颇有一手。吴三桂的数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若是李自成能狠下心来,效仿鳌拜的手段,北京城未必就守不住。
“您见到洪督师了吗?”吴三桂问来报信的家将。
家将摇了摇头:“没见着洪督师,倒是见着大爷了。大爷已经回归大明,担任了北京城军务最高统领。派我前来请您回去议事。”
吴三桂闻言露出一丝笑意:“看来太子殿下对我们还是相当重视。”
吴三桂立即带着百余家丁,火速赶往真定府城。一路上,他都在思忖:洪承畴为何没有露面?是有什么变故吗?
城内,八旗军和明军的旗帜并列飘扬,多铎的王府与洪承畴的帅府比邻而居。街道上,清兵和明军擦肩而过,气氛诡异而压抑。
吴三桂直奔洪承畴帅府,却在大堂中看到了令人心惊的一幕。
两口棺材并排摆放,他的兄长吴三凤身着大清武官服饰,站在棺材中间。
“二弟。”吴三凤苦笑着指向左边的棺材,“洪督师惨遭摄政王诛杀,就在这具冰冷的棺木之中。”
他又指向右边的棺材,声音低沉:“这口是为你准备的。今日若不投大清,你就只能睡进去了。若是愿意归顺,你将成为大清赫赫有名的平西王。”
吴三桂面露纠结之色,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大哥,我家三妹可是大明皇子的心头宠!指不定马上就能攀上高枝儿。”
“无妨。”吴三凤轻描淡写地说道,“摄政王家的闺女也要嫁到大明皇室,到时候我们和摄政王就是一家人了。”
“可是...”吴三桂犹豫道,眼神闪烁,“摄政王会相信我吗?我在大明位高权重,是太子心腹啊。”
“长伯多虑了。”吴三凤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先帝在时,投靠大清对你来说绝对是死路一条。但现在不同了,摄政王终究只是代理统治者,他能用的人并不多。除了豫亲王多铎和两白旗阵营的铁杆支持者,还能信任谁?我们再不可靠,也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
看着陷入沉思的吴三桂,吴三凤继续劝道:“对我们来说,现在这种局面最好。假如你率领数万关宁精锐南下,太子能放心吗?父亲和老三手下只有六百多家丁,刚好够用又好控制,所以太子才会对三妹那么好。倘若真的调动如此规模的军队,几千家丁,谁主谁次就有些模糊不清了,你能保证太子不对你起防备之心。”
吴三桂想起陈圆圆带来的父亲和三弟的来信,也都是不赞成他跟随太子南下,估计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二弟,时间不多了。”吴三凤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摄政王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今日必须有个答复。”
吴三桂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大哥,你确定摄政王会给我平西王的封号?”
“当然。”吴三凤笑道,“摄政王已经许诺,只要你归顺,不仅有平西王的封号,还会让你统领关宁军。”
“长伯,你就放心跟我去见摄政王吧。”吴三凤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他绝对会重用我们。”
多尔衮前失多隆,后失洪承畴,正是缺人之际。当然这些吴三凤就没有跟他的二弟提起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传令兵策马而来,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北京城已经开始谈判投降的事宜,骆养性和光时亨已经同意开城投降。
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消散了。大势已去,他别无选择。
“那...那好吧。”吴三桂终于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我随你去见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