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北京

北京,武英殿。

五更时分,北京城的天空还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武英殿内却早已灯火通明,数十支儿臂粗的蜡烛将殿内照得亮如白昼。李自成端坐在龙椅上,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刚刚送到的檄文,独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牛丞相,你给大伙念念这个。”

李自成将檄文递给侍立一旁的牛金星。

“朱明小朝廷倒是有些骨气。”

牛金星双手接过檄文,照着读了起来,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还特意在外兵二字上提高了声调。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刘宗敏猛地一拍大腿,震得腰间佩刀哗啦作响:

“好!这是那个南逃的皇帝还想和咱们打!”

他咧开嘴,露出满口黄牙。

宋献策轻摇羽扇,摇了摇头。

“陛下,南方朝廷为何要发这样的檄文?难道北地诸将中有人要投鞑子?。”

牛金星闻言也是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突然,牛金星与宋献策二人异口同声道:

“吴三桂!”

李自成哈哈大笑,笑声在殿内回荡。他站起身,大步走到殿中央。

“天助我也!朱明小儿这是自断臂膀,吴三桂如今已无退路,倒是省了我不少功夫!”

就在这时,宫女们端上热茶和点心,却被刘宗敏粗鲁地挥手赶走。

“陛下。”

牛金星捧着茶盏,小啜一口,

“天津那边如何?”

李自成斜靠在龙椅上,独眼微眯:

“冯远飏不肯降我,还杀了招降使者,我已派谷可成率本部兵马前去。倘若在不降...哼!”

牛金星点了点头:

“天津乃河运、海运枢纽,必须握在我朝手中。”

他顿了一顿

“眼下檄文既已明令禁止借虏兵,吴三桂若再敢联络建虏,便是自绝于天下。”

牛金星放下茶盏,手指轻叩桌面,

“不如再派使者,许以高官厚禄...”

“还派什么使者?”

刘宗敏不耐烦地打断。

“这都已经去了几波了,依我看不如让我与磁侯带兵压过去!他要是敢不从,老子亲自去砍了他的狗头!”

宋献策轻咳一声:

“汝侯稍安勿躁。吴三桂麾下三万关宁铁骑,皆是百战精锐。不宜与其硬拼,还是安抚为上。”

他说完目光转向李自成。

李自成闻言也点了点头,他转向牛金星。

“在派一路使者去丰润,就说我封他做辽侯,再...给他拨三十万两饷银。”

“报...”

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武英殿内的议论。一名满身尘土的探马跌跌撞撞冲入殿内,单膝跪地,声音嘶哑:

“陛下!丰润急报!关宁军大营有异动,全军正在拔营!”

李自成猛地从龙椅上站起,独眼中寒光一闪:

“什么?再说一遍!”

探马额头抵地:

“回陛下,吴三桂的关宁军正在收拾行装,辎重车辆已开始向南移动,看架势是要南下!”

“砰!”

李自成重重一掌拍在御案上,震得茶盏跳起,茶水溅湿了案上的檄文。

“好个吴三桂!我三番五次派人招抚,许以高官厚禄,他竟敢如此不识抬举!如今朱明檄文一到,他就要南下投奔,这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牛金星急忙上前:

“陛下息怒,或许吴三桂只是例行调动...”

“放屁!”

李自成怒不可遏,独眼充血。

“丰润离京不过百余里,他若真心归顺,为何不来觐见,反而要南下?这分明是铁了心要与我为敌!”

刘宗敏早已按捺不住,大步出列,腰间佩刀随着他的动作哗啦作响:

“陛下!末将早就说过,对这种反复小人,就该一刀砍了了事!请陛下准末将带兵,定将吴三桂的人头提来见您!”

宋献策摇着羽扇,眉头紧锁:

“陛下三思。关宁军乃百战精锐,吴三桂更是久经沙场。若贸然开战,恐...”

“恐什么?”

李自成厉声打断。

“我自起兵以来,何曾怕过谁?朱家百万大军都被我打得落花流水,区区一个吴三桂,也敢在我面前耍威风?”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烛火在李自成愤怒的咆哮中剧烈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射在殿墙上,显得格外狰狞。

牛金星见势不妙,连忙圆场:

“陛下,吴三桂若真敢南下,确实是对我大顺的挑衅。但眼下我军主力尚未完全集结,不如先派轻骑尾随监视,同时加紧招抚...”

“不必了!”

李自成一挥手,独眼中杀机毕露,

“我已给过他机会,是他自己不要。刘宗敏、李过,即刻点起本部兵马,限三日内出发,给我拿下吴三桂!“

刘宗敏闻言大喜,单膝跪地抱拳:

“末将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托!”

他转身大步出殿,铠甲铿锵作响,显然迫不及待要去调兵遣将。

李过却略显迟疑:

“陛下,我军新入京师,粮草辎重尚未齐备,是否...”

“怎么?你也怕了?”

李自成冷冷道。

李过连忙低头:

“臣不敢。只是关宁军骑兵精锐,臣与汝侯部多为步兵,野战恐难占优势。”

李自成冷哼一声:

“我自有计较。我给你五千老营骑兵,此战务必速战速决,绝不能让吴三桂与朱明合流!”

宋献策轻叹一声,知道已无法挽回,只得进言:

“陛下,若真要开战,需防鞑子趁虚而入。不如派一支偏师驻守山海关...”

“鞑子?”

李自成不屑地笑了笑。

“那群关外野人躲在关外多年,每次都只会入关劫掠,何曾驻足过中原半步?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吴三桂这个祸患!”

李自成独眼微眯,粗糙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无意识地敲击着,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尽管他嘴上对清军不屑一顾,但多年征战养成的直觉却让他隐隐不安。

“白广恩现在何处?”

宋献策闻言立即会意,拱手答道:

“回陛下,白广恩部现驻通州,约有八千人马。”

李自成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

“虽说建虏不足为虑,但山海关终究是咽喉要地...”

牛金星急忙道:

“白广恩自归顺以来颇为恭顺,其部下多是原明军边兵,熟悉关外情势。若派他与高第同守山海关,确实最为妥当。”

李过此时也进言道:

“陛下圣明。高第虽已归降,但其部多为步兵。白广恩麾下有两千骑兵,正可弥补关城守军之不足。”

李自成点点头,独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就这么定了。拟旨...擢白广恩为镇北将军,即日率本部兵马前往山海关,与总兵高第共守关隘。凡关外军情,须每日快马飞报京师。”

说完李自成起身踱步到殿门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色,独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忽然转身,龙袍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传令各营,整顿兵马!”

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在殿内炸响,

“我要亲征南京,一举剿灭朱明小朝廷!”

牛金星闻言大惊,手中茶盏“啪”地摔在地上:

“陛下三思!如今吴三桂未平,天津未下,若再远征江南...”

“你懂什么!”

李自成厉声打断:

“崇祯现在南京,若不及时剿灭,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他粗糙的手指指向南方。

“如今他初至南京,若不趁其立足未稳...”

牛金星苦笑:

“陛下,北地最缺的是粮食啊。如今汝侯与亳侯整军要讨伐吴三桂,粮饷已是吃紧。我们追赃助饷得来皆是银两,无法裹腹,若陛下在亲征,粮饷供应不足。”

殿内一时寂静。李自成皱眉沉思,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自从入主北京以来,大顺军靠拷掠前明官员获取了大量财富,却始终无法解决粮食问题。如今春荒将至,军心已经开始不稳。

“传令下去。”

李自成终于开口:

“加派兵马前往河南、山西征粮。凡藏粮不交者,一律按谋反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