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能定量的记忆实验
赫尔曼·艾宾浩斯生于普鲁士王国时期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富商家庭,他的家庭很重视他的教育。在接受完基础教育后,17岁的艾宾浩斯进入著名的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学和语言学。1870年,和其他爱国的普鲁士青年一样,艾宾浩斯也应征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去参加普法战争。战后,他转入哈雷大学和柏林大学专研哲学,1873年获得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1867年时,艾宾浩斯在巴黎的一家书摊上偶然发现了一本旧书《心理物理学纲要》,而这本书正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先驱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所著。而费希纳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思路让年轻的艾宾浩斯顿开茅塞,他决心像费希纳一样,通过严格的数据测量来研究记忆。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进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研究记忆的第一个难题出现了——要记忆什么材料呢?艾宾浩斯发现,如果用散文、诗词或者《圣经》里面的内容作为记忆材料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无法确定这个人的记忆情况到底是文化背景影响的还是知识经验影响的,抑或记忆本身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而且,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影响因素,因为人会下意识地使用“词语联想”,比如当看到“乘坐”这个动词,他就会下意识地联想到“汽车”“飞机”“火车”等跟交通工具相关的名词,这种语言上的作用也会影响到记忆过程。
心理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根本原因在于心理现象中的任何命题,都是可以通过实验和统计的方式来证伪的;而要在一个实验中证伪一个命题,就必须让实验中的自变量可观察、可控制。艾宾浩斯开始研究记忆与遗忘的关系,他认为记忆材料背诵的次数、复习的次数、复习的时间间隔等因素,都是自变量,而因变量则是回忆出来的记忆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就构成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何才能把记忆材料对记忆本身的影响排除呢?这就是艾宾浩斯的创举了——他非常智慧地选取了一种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就是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构成的单音节,如lef,bok或gat。这些音节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辅音和元音能拼在一起的组合相当多,就这样,艾宾浩斯一共搞出了将近2300个音节。如此一来,理想的实验材料就有了,这些记忆材料既跟文化背景不相干,也让人无法联想。
艾宾浩斯首先拿自己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一边背诵那些无意义音节,一边严格且客观地记录着。这个实验可以说枯燥极了,一般人是绝对承受不住这样煎熬的过程的。也难怪艾宾浩斯刚开始要用自己做实验,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找不到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艾宾浩斯把收集来的数据汇总在一起,画出了一条记忆曲线。这条曲线的纵轴代表能够记住的无意义音节的数量,横轴则代表记忆完毕后所间隔的天数,间隔的这几天是不用复习记忆的。
艾宾浩斯发现,这条曲线刚开始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后来开始慢慢平缓。也就是说,记忆遗忘的速度是不规则的。记忆完毕后,最开始的阶段是遗忘最快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放慢。最后,遗忘停止,没有被遗忘的记忆就变为了长期记忆,可以被随时调取或者在某些特殊环境和某个事件的触发下再次让人想起来。艾宾浩斯把这条曲线称为“保持和遗忘随时间的函数”,也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虽然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对于记忆研究是一次开创性的巨大进步,但由于实验材料采用的都是无意义音节,使得研究结果跟现实产生了巨大差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大可能遇到去专门记忆无意义音节的情况。那如果是记忆有意义的材料,实验结果会怎样呢?艾宾浩斯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受试者分成两组,每组10人,同时背诵《唐璜》里的一段内容。唐璜是蒂尔索·德·莫利纳小说《塞维利亚的嘲弄者》中的主人公,是世界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讽刺喜剧《唐璜》,英国诗人拜伦的长诗《唐璜》,都是仿照此剧中这一形象而创作。
在实验中,艾宾浩斯先让第一组受试者用“朗读+回忆”的方式去朗读一小段文字,接着开始回忆这部分内容,先通过回忆,验证哪些被记住了,哪些没有被记住,然后将没有被记住的部分再看书背诵;而第二组只采用单纯的死记硬背。随后,艾宾浩斯在实验开始后的30分钟、2小时和4小时的时候,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了考查。结果发现,24小时过后,第一组受试者记住了98%的内容,而第二组只记住56%;7天之后,第一组记住70%,第二组记住50%。也就是说,第一组的记忆效果并没有好于第二组太多。这表明,一次复习虽然会增加记忆的保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会逐渐降低,该忘记的最后都会忘记。
艾宾浩斯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用同样的时间,一组受试者记忆无意义音节,另一组背诵诗词中的音节。结果发现,第一组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第二组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就能记住。换言之,如果当事人能够对所记忆的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就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这一系列实验做下来,却让艾宾浩斯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无意义的材料和有意义的材料之间,记忆效果的差别会如此之大呢?人的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问题,艾宾浩斯回答不了。
这里顺便提一句,一些背单词的App和号称使用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很多英语学习机构,基本上都属于商业炒作。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适用的是无意义音节,而我们学英语、背单词,学的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死记硬背肯定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