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如同一头猛兽,在长安城中横冲直撞,吹得人脸上生疼。华清宫飞霜殿内,李林甫裹着一袭紫貂裘,形容枯槁地蜷缩在病榻之上,他的眼神空洞而又疲惫,望着殿外那被寒风吹得沙沙作响的枯枝,心中满是悲凉。
自入秋以来,李林甫的病情便愈发严重,每日都要咳出数口鲜血,身体也日渐衰弱,如今连起身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可即便如此,他心中仍牵挂着朝堂之事,尤其是杨国忠的一举一动,都让他如芒在背。
“大人,杨相求见。”一个小厮轻声走进殿内,在李林甫床边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李林甫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怨愤与不甘,他吃力地撑起身子,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杨国忠迈着大步走进飞霜殿,他身着崭新的朝服,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与病榻上的李林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相,别来无恙啊。”杨国忠故作关切地说道,可那语气中却没有丝毫的诚意。
李林甫冷哼一声,“杨国忠,你少在这里假惺惺。你今日来,是想看我笑话的吧?”
杨国忠却并不生气,他笑着说道:“李相这是说的哪里话,你我同朝为官,如今你身体抱恙,我自是前来探望。”说着,他走到李林甫床边,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李林甫心中恼怒,却又无力发作,他只能强忍着怒气说道:“杨国忠,你也别太得意。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杨国忠哈哈一笑,“李相,你都病成这样了,就别再嘴硬了。如今陛下对我信任有加,这宰相之位,迟早都是我的。”
李林甫看着杨国忠那嚣张的模样,心中暗暗发誓,就算自己死了,也不能让杨国忠好过。他挣扎着从枕头下拿出一封密信,递给杨国忠说道:“杨国忠,这是我最后的底牌,你看看吧。”
杨国忠接过密信,心中一阵疑惑,他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原来,这是一封李林甫收集的关于杨国忠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证据,若是这些证据被呈到玄宗面前,杨国忠必将万劫不复。
“李林甫,你……你竟然留了这一手!”杨国忠愤怒地瞪着李林甫,手中的密信被他捏得皱成一团。
李林甫冷冷一笑,“杨国忠,你以为我会这么轻易地让你得逞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你伤害我李家分毫。”
杨国忠心中又惊又怒,他知道,李林甫手中的这封信是他最大的威胁。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故作镇定地说道:“李相,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想以此来威胁我吗?”
李林甫说道:“威胁谈不上,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别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若是你敢对我李家不利,这些证据就会出现在陛下的案头。”
杨国忠心中暗自盘算,若是现在强行抢夺密信,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事情闹大了,对自己也不利。他眼珠一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李相,你放心,我杨国忠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只要你好好养病,我自然不会为难你李家。”
李林甫知道杨国忠在敷衍自己,但此刻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稳住他再说。他点了点头,“希望你说话算数。”
杨国忠又与李林甫寒暄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了飞霜殿。他一走出殿门,脸色便阴沉了下来,心中暗自想着如何才能除掉李林甫这个心腹大患。
与此同时,在华清宫的降圣阁上,玄宗皇帝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静静地站在阁顶,望着远处的山峦。寒风呼啸,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无奈。
“陛下,风大,您还是回宫吧。”高力士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劝道。
玄宗却没有理会他,而是自言自语道:“这天下,何时才能真正太平啊?”
高力士沉默不语,他知道,如今朝堂之上杨国忠与李林甫争斗不休,边疆又战事频繁,玄宗皇帝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跑上降圣阁,跪地禀报道:“陛下,杨国忠求见。”
玄宗微微皱眉,“让他上来吧。”
不一会儿,杨国忠便来到了降圣阁。他向玄宗行了大礼,说道:“陛下,臣刚刚去探望了李相,他的病情愈发严重了,恐怕时日无多了。”
玄宗听了,心中不禁有些感慨,李林甫为相多年,虽然手段狠辣,但也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劳。如今他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玄宗心中也有些不忍。“唉,李林甫也算是为朝廷尽心尽力了。他若去了,朕定会厚葬他。”玄宗说道。
杨国忠心中暗自得意,脸上却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陛下仁慈,李相泉下有知,定会感激陛下的恩德。”
玄宗看着杨国忠,说道:“杨国忠,如今李林甫病重,朝堂之事就全靠你了。你要好好辅佐朕,莫要让朕失望。”
杨国忠连忙跪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玄宗点了点头,“起来吧。对了,安禄山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杨国忠说道:“回陛下,安禄山在长安倒也安分守己,每日只是吃喝玩乐,并无异常举动。”
玄宗微微皱眉,“他就这么老实?朕总觉得他不会这么简单。你要多派人盯着他,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向朕禀报。”
“臣遵旨。”杨国忠领命道。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朝堂之事,杨国忠便告退了。玄宗望着杨国忠离去的背影,心中隐隐有些担忧。他知道杨国忠野心勃勃,如今李林甫即将离世,朝堂之上恐怕再无人能制衡他了。
夜幕降临,华清宫内灯火通明,可飞霜殿内却一片死寂。李林甫躺在病榻上,望着头顶的帐幔,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心中满是对家人的牵挂和对权力的不舍。
“来人啊。”李林甫用微弱的声音喊道。
一个侍女连忙走进殿内,“大人,您有什么吩咐?”
李林甫说道:“你去把我的长子李岫叫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侍女应了一声,匆匆退下。不一会儿,李岫便来到了飞霜殿。他走到李林甫床边,跪地说道:“父亲,您找孩儿何事?”
李林甫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与不舍,他吃力地抬起手,摸了摸李岫的头,“岫儿,为父恐怕时日无多了。你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护好我们李家。”
李岫眼中含泪,“父亲,您别这么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林甫摇了摇头,“为父的身体自己清楚,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杨国忠那贼子,一直对我们李家虎视眈眈,为父死后,他必定会对我们下手。你要小心行事,不要落入他的圈套。”
李岫咬了咬牙,“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会让杨国忠得逞的。”
李林甫又嘱咐了李岫一些事情,这才让他退下。他独自一人躺在病榻上,心中想着自己这一生的功过是非。他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虽然位极人臣,但也得罪了不少人。如今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解脱之感,反而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深夜,万籁俱寂,李林甫从病榻上挣扎着起身,他拿起笔,蘸着自己的鲜血,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慎防三镇”四个大字。他知道,安禄山手握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兵权,野心勃勃,是大唐最大的威胁。他希望自己的血书能够引起朝廷的重视,让他们早做防范。
写好血书后,李林甫将它放在枕边,这才疲惫地躺了下去。他的眼神渐渐变得迷离,意识也越来越模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一心想要在朝堂上大展宏图。可如今,一切都即将成为过眼云烟。
第二天清晨,当侍女走进飞霜殿准备伺候李林甫起床时,却发现他已经没了气息。她惊恐地尖叫起来,整个飞霜殿顿时乱作一团。
消息很快传到了玄宗耳中,玄宗听后,心中一阵悲痛。他下令厚葬李林甫,并追赠他为太尉。而杨国忠得知李林甫去世的消息后,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最大的障碍已经消失了,从此他将可以为所欲为了。
然而,就在李林甫去世的当晚,那个侍女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不小心将枕边的血书当作药方投入了药炉之中。随着火焰的升腾,血书瞬间化为灰烬,而李林甫最后的警示,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