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广安实践
- “精准扶贫广安模式研究”课题组
- 4222字
- 2025-04-08 21:11:00
一 广安扶贫攻坚总任务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是三峡库区发展的接力带,史上素有“川东门户”之称,全市辖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全市区域性贫困现象严重,2014年,6个区市县全部被纳入四川省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特困区域,其中,广安区被列为“国贫县”。
(一)广安贫困的总体情况简介
1.自然条件限制导致的区域性贫困严重
广安市呈扇形分布于川东丘陵与平行岭谷两大地形区之间,属于四川盆地盆底逐步向盆周延伸地带。纵贯于东南部的华蓥山脉将广安市分为两大地貌单元,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中西部为丘陵区,东部为平行峡谷低山区,海拔高度从185米到1700多米。市域内的山脉有华蓥山脉、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主要山峰有12座,以华蓥山主峰高登山1704米为最高。主要河流渠江自北而南纵贯市域中部,嘉陵江自北而南纵贯市域西部。
广安的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丰沛,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又容易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并诱发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业病虫害等;春季冷暖空气相对活跃,北方强冷空气入侵四川盆地带来寒潮、低温天气,给大春作物播种和小春作物抽穗扬花带来一些危害;秋季受西风带和副热带环流变化影响,如遇绵雨天气,不利于水稻收获、再生稻的生长,以及小春作物的播种育苗。
正是由于广安市自然区位具有多山地、多丘陵、多降水等特征,加之渠江和嘉陵江流域洪涝灾害、水淹区,华蓥山地质沉降、石漠化等自然条件问题的影响,全市区域性贫困现象非常严重,6个区市县均被纳入四川省全域精准扶贫战略布局范围。
2.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的贫困总量较大
广安的长期贫困有其历史原因,与其城市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安市为地级市是在1998年7月31日,至今仅有20余年的时间,虽然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这座昔日的西部小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截至2014年,仍有32.4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人口多但经济规模总量偏小、城镇化率偏低等市情特征,导致广安贫困压力较大。
从广安市人口特征来看,2015年末,广安市户籍总数157万户,总人口46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5.5万人,占比76.1%;非农业人口111.9万人,占比23.9%。外出务工人口142.7万人,占总人口的30.5%。2016年人口总量变化不大,年底总人口数为46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326.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70%,其中,城镇人口126.7万人,相比上一年约增加6万人,乡村人口199.8万人,城镇化率为38.8%,低于四川省49.2%的城镇化率水平。外出务工人口140.7万人,占总人口的30.1%。此外,根据广安各区市县人口状况,岳池、邻水两县总人口均在百万人以上,分别为117.4万人和103万人,而两县常住人口仅为78.9万人和71.5万人。从城镇化水平的比较来看,除广安区和华蓥市的城镇化率在45%以上,其余区县的城镇化率均低于38.8%的全市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广安市全域对人口的吸引能力仍有待提高,整体城镇化率偏低。
3.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困地域差距显著
从经济规模总量来看,2016年,广安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78.6亿元,同比增长7.9%,但占四川省GDP(32680.5亿元)的比重仅为3.3%。人均GDP达到3.3万元,低于全省4万元的人均GDP水平。根据图0-1可以看出,在全省21个市州中,广安市人均GDP水平仅排在第13位,相比人均GDP水平达到7万元以上的攀枝花市和成都市差距较大。可见,相对于广安的人口规模,广安的经济总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规模总量不足是导致广安贫困的原因之一。

图0-1 2016年四川省各市州人均GDP水平
(二)广安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
尽管广安面临着贫困总量大、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分散、区域之间贫困程度不一等多重难题,但是,在新时代党中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强有力的指引下,广安打赢扶贫攻坚战具备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优势。
1.资源禀赋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优越的资源禀赋将是广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广安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广安市已探明或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石油、岩盐、石灰石等30余种,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曾经开采和正在开采的共有17种;水资源,广安市有嘉陵江、渠江两大干流,大小江河、溪流700余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千米的一、二级支流35条;植物资源,广安市珍稀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杜仲等7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天麻、楠木等10种。
此外,广安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和人文胜迹独具特色,为推动旅游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貌岩溶类、水景类、地热类、生物类、气象景观类和科考资源类6个亚类。人文旅游资源包括近现代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古迹、民俗风情3个亚类,有旅游利用价值的资源40余处,以邓小平故里、安丙墓/褒先寺、宝箴塞、肖溪古镇、沿口古镇和华蓥山佛教圣地为代表,华蓥山石林、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华蓥山大峡谷、御临河小三峡、仙鹤洞、九龙洞、大洪湖、天池湖、太极湖、五岔沟悬瀑、玛琉岩瀑布、森林公园、凉山温泉颇具特色。华蓥山旅游区、华蓥山天意谷景区、神龙山巴人石头城、宝箴塞旅游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五华山旅游区为4A级景区,水杉山庄、罗家洞、金城山为省级森林公园,倒须沟桫椤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创造居民致富条件
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广安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居民致富增收、全面实现小康创造了条件。2011~2016年,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GDP平均每年增加83.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33%,高于全省年均增速(9.22%)1.11个百分点;人均GDP平均每年增加2511.6元,年均增速达到10%,高于全省年均增速(8.72%)1.28个百分点。2012~2016年,广安市人均GDP的环比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图0-2、0-3所示。此外,广安市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0.2亿元、557.0亿元和351.4亿元,相比上年分别增长2.9%、8.6%和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51.8∶32.0调整为15.8∶51.6∶32.6,其中第三产业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可见,自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发展规划性指导文件以来,广安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较快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图0-2 2011~2016年广安市人均GDP

图0-3 2012~2016年广安市人均GDP环比增长率
从广安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16年邻水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11.9亿元,在6个区市县中是相对最高的,其次是岳池县和武胜县,分别为203.6亿元和203.1亿元。但在人均GDP水平上,前锋区和华蓥市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几个区县,分别为61996元和50536.3元。从发展趋势来看,2013~2016年,各区市县GDP和人均GDP均呈现不断增加的稳定发展态势,其中前锋区无论是经济总量(GDP)还是人均GDP水平都是上升最快的,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区市县。
3.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旅游扶贫开发创造增收新亮点
旅游资源丰富是广安的重要优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助力广安精准脱贫和全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旅游扶贫作为广安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几年,通过创新开发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旅游景区的建设上,广安投资近4亿元对邓小平故里进行改造提升,作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工程,并成功将邓小平故里创建为5A级旅游景区,于2013年10月11日正式揭牌,这也是广安第一家5A级旅游景区。其他如华蓥山、宝箴塞等旅游景区的打造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6年,广安成功举办了四川华蓥山旅游文化节,重大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从2011~2016年旅游经济效益的趋势来看,广安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根据2012~2017年《广安年鉴》的数据,2011~2016年广安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1%。广安市下辖的6个区市县中,广安区的旅游收入相对较高,2016年达到115.1万元,超过百万;武胜县和邻水县的旅游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这与近年来武胜县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及邻水县坚持以“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邻水旅游创意规划等旅游项目的启动有密切的关系。可见,近些年广安通过大力发展旅游、逐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安正稳步迈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4.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消费结构相似、社会服务力度增强
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是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提高贫困户的增收能力。从广安市居民收入水平来看,2016年,广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18元,同比增加2146元,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8911元,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比达到67%。广安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479元,同比增加1108元,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5850元,经营净收入5108元,两者合计占比达到87.81%,即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收入。根据近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动情况,2013~2016年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相比2013年,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8元,年均增速达到8.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987元,年均增速达到13.7%。可以看到,近些年广安市人民收入水平得到较快增长,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于2015年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371元。这与广安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密不可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整体水平。
从广安市居民消费水平来看,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9426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903元,同比增长5.5%。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近2倍。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支出都集中在衣食住行上,两者的消费结构特征较为相似;但在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两项支出上,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要略高于医疗保健,而农村居民则刚好相反,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要高于教育文化娱乐,具体如表0-1所示。由此可见,受收入水平所限,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整体上要低于城镇居民,但在消费结构上与城镇居民较为相似,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将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同时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将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
表0-1 2016年广安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

续表

从社会保障和就业帮扶情况来看,广安市政府充分发挥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作用,2016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268.1元,农村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162.1元。全市龄内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纳入就业帮扶81391人,累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5119个,上岗4713人,发放岗位补贴1037.94万元;开展各项就业扶贫培训17910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786人次;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427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