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宣德废后

北京故宫的景仁宫,同其他11座后宫一样,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它初名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为景仁宫。明朝宣德帝的皇后胡氏,就曾经住在景仁宫里。皇后不是应该住在坤宁宫吗?她怎么住在景仁宫呢?请让我往下讲。

一、景仁废后

“景”字,《说文解字》曰:“景,日光也,从日,京声。”“景”字本意是日光。南朝江淹《别赋》云:“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引申意为“大”,为“慕”。

“仁”字,主要意思是仁爱、慈善、温淑、贤惠。皇帝希望居住在景仁宫里的后妃,能仰慕和修养大仁、大爱、大慈、大善的精神和品格。景仁宫的名称,清沿明旧,没再改动。

景仁宫基本保持了明永乐初建的格局,是一座独立的四合宫院,前有宫门,用围墙和建筑围合成前后两进的四合院。第一进,前院,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为三间,整齐庄重;第二进,后院,后殿五间,殿的两侧各有耳房,东西配殿也各三间。

景仁宫与其他宫院不同的是,在景仁门内,竖立有一座以大理石为材质的屏风,屏风的基座和边框,均为汉白玉石雕,屏风主心为天然大理石,约有两厘米厚,两面图案却不同,一面云雾缭绕,一面山川沟壑。这座石屏,风格古朴,相传为元代皇宫的遗物,自然天成,极为难得。

景仁宫

逛一逛

景仁宫

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起初名为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

下面我来讲一讲宣德帝的皇后胡氏住在景仁宫的原因:

胡皇后,名善祥,山东济宁人。一个山东姑娘,怎么进到皇宫呢?永乐十五年(1417),她被选为皇太孙朱瞻基妃。后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她也就成为了太子妃。宣德帝朱瞻基继位,她则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像

这时,宣德帝身边有个孙贵妃,和胡皇后争宠。胡皇后为阳,孙贵妃为阴。阴阳相争,是阳克阴,还是阴克阳?这就要看两个人怎么办了。

胡皇后,为人宽厚,但身体多病,未生子,这就给孙贵妃以阴克阳提供了机会。

孙贵妃,山东邹平人,幼有美色,又机敏聪慧。她的父亲在永城(今河南省永城市)做主簿,和洪熙帝张皇后是老乡。经张皇后娘家人介绍,孙氏十余岁就入宫,由张皇后养育。后来,张皇后的儿子朱瞻基成婚,诏选济宁胡氏为妃,邹平孙氏为嫔。

洪熙帝死,宣德帝(朱瞻基)立,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这时,胡皇后居于主位,可怎么输给孙贵妃了呢?与胡皇后相比,孙贵妃颇工于心计,她接连施出五条计谋。

二、后妃之争

第一计:求宠。孙贵妃利用自己的美色和娇媚,博得宣德帝的宠爱。第一计得手,便施第二计。

第二计:求宝。明朝制度:皇后既有金册,又有金宝(玺印);贵妃则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宣德元年(1426)五月,孙贵妃既已受宠,便怂恿宣德帝出面向皇太后请示:赐给孙贵妃金宝。皇太后虽觉得违制,但为照顾儿子的颜面,还是勉强答应了。明朝贵妃有金宝就是从孙贵妃开始。第二计得手,又施第三计。

第三计:求子。孙贵妃自己没生儿子,经过长期精心策划,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在心腹宦官、宫女的参与下,暗里取了宫女生的儿子,做成是自己生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然而,朱祁镇的生母是谁?《明史·后妃传》说:“人卒无知之者。”就是没有人知道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到底是谁。因为有了儿子,孙贵妃就更加受到宣德帝的眷宠。连着三计,频频得手,便施四计,最为关键,是什么呢?

第四计:求封太子。朱祁镇出生后名义上是四个月,实际上是84天,就被册封为皇太子。在明朝,皇子出生实际不足三个月就被立为皇太子,这是仅有的。最后一计,便是求后。

第五计:求后。胡皇后请早定朱祁镇为太子,主动表示退位。孙贵妃虽心里暗喜,却假意谦辞说:“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明史·后妃传》)就是说,皇后您的病好了以后,自然会怀孕生儿子的,我的儿子哪敢排在您儿子的前面呢!因为明朝家法,皇后生的儿子为嫡子,妃嫔生的儿子为庶子。嫡庶分明,不能违反。宣德三年(1428)三月,宣德帝命胡皇后上表辞去皇后,就是写辞职报告。胡皇后被迫“辞去皇后”,从坤宁宫退居到长安宫(景仁宫)。宣德帝为安抚辞位的胡皇后,赐号静慈仙师,而册立孙贵妃为皇后。这一上一下,虽然诏书说是皇后力辞,贵妃谦让,最后贵妃迫不得已才就位皇后的,但宫内外许多人都知道,皇后辞位并非自愿,而是被迫的。史书记载:“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明史·后妃传》)

宣德帝的母亲张太后,怜悯“退位”的胡皇后,常召她到自己住的清宁宫来居住。在后宫的宴会上,张太后命胡“皇后”位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常为此怏怏不乐,但也毫无办法。后来宣德帝为废后而后悔,尝自我解嘲说:“此朕少年事。”(《明史·后妃传》)但泼出去的水,已无法收回。

三、福祸无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胡皇后跟孙皇后比起来,虽是倒霉的,但也有幸运的时候。宣德帝去世后,她躲过妃嫔殉葬一劫。事情是这样的:宣德帝在位十年,过于淫乐,三十八岁(虚岁)就离开了人世。怎么知道他过度淫乐呢?宣德帝死后两个月,新帝命“放教坊司乐工三千八百余人”(《明史·英宗前纪》)。宫廷音乐、歌舞的人,仅裁掉的竟高达3800余人!宣德帝死后,殉葬妃嫔有一个长长的名单:“正统元年八月,追赠皇庶母惠妃何氏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淑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盖宣宗殉葬宫妃也。”(《明史·后妃传》)这十个美丽年轻的生命,被绘入残暴黑暗的图画中。殉葬者中有一位郭嫔,凤阳人,善文辞,入宫二旬而殉葬。入宫20天就殉葬,青春美丽,聪明伶俐,遭逢死的劫难,自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传谓她“自知死期”,曾书楚声自哀,其辞曰: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明史·后妃传》)

胡皇后虽躲过殉葬之劫,但七年之后,张太皇太后病死,她痛哭不已,翌年也哀病而死,以嫔礼葬于金山(西山)。

至于孙皇后,儿子朱祁镇登极,她做了太后。她在经历了英宗即位、被俘、南宫复辟等大喜大悲之后,于天顺六年(1462)病死,谥孝恭皇后,合葬景陵。

到英宗朱祁镇病危时,其后钱氏泣诉:“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王锜《寓圃杂记》卷一)英宗遂复胡后号位,追谥为恭让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