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5G网络的协议架构

5G无线协议栈包含两部分:传输用户数据(IP分组)的用户面和控制信令交互的控制面。用户面引入了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层(SDAP),用以支持5G核心网基于流的新QoS模型。SDAP层可将带有QoS需求的IP流映射到特定配置的无线承载上,在无RRC信令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动态的配置、重配置。控制面引入了RRC Inactive状态,该状态下用户在省电的同时,更快与Connected状态切换。

1.无线协议架构概述

3GPP在R15阶段的标准制订工作重点解决NR协议栈以及NSA网络架构的协议功能设计问题,其中控制面协议栈(如图2.2(a)所示)和用户面协议栈(如图2.2(b)所示)是两个重要的设计内容。

图2.2 NR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栈

2.控制面架构

NR控制面协议与LTE控制面协议栈架构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控制面连接的核心网网元为AMF。

为了支持NSA架构,控制面协议栈设计如图2.3所示,UE与核心网仅通过LTE或者NR保持RRC连接。

3.用户面架构

与LTE用户面协议相比,NR用户面协议新增SDAP层,该层协议主要包括两个功能:QoS Flow与数据无线承载的映射功能和上行/下行数据分组QoS Flow ID(QFI)标记。为了支持NSA架构,用户面功能设计需要考虑不同的网络架构。在MR-DC场景(MR-DC泛指E-UTRAN和NR-DC组合,包括EN-DC、NGEN-DC和NE-DC这3种),定义了终端须支持3种承载类型,分别是MCG承载、SCG承载和Split承载。Split承载可以是MCG Split承载,也可以是SCG Split承载。在EN-DC场景,如图2.4所示,网络侧为MCG配置E-UTRAN PDCP或NR PDCP,但是NR PDCP只能用于配置SCG承载和Split承载。

图2.3 NSA架构控制面协议栈

图2.4 用户面协议栈架构(终端侧)

在连接5GC的MR-DC场景仅有NR PDCP,不存在E-UTRAN PDCP层。在连接5GC的E-UTRAN和NR DC场景(NGEN-DC,MN为ng-eNB,SN为gNB),E-UTRAN RLC/MAC用于MN,NR RLC/MAC用于SN。在NR和E-UTRAN DC场景(NE-DC,MN为gNB,SN为ng-eNB),NR RLC/MAC用于MN而E-UTRAN RLC/MAC用于SN。

从网络侧角度看,由于各种承载(MCG、SCG和Split承载)都可终结于MN或SN,网络侧协议设计更加复杂。EN-DC场景存在3种承载类型(如图2.5(a)所示);NGEN-DC、NE-DC场景存在3种承载类型(如图2.5(b)所示)。

图2.5 MCG/SCG/Split承载示意图(网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