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临床病例

患者,女性,52岁。以“反复咳嗽、喘息3年,再发伴发热2天”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每遇刺激性气味及冷空气出现咳嗽,咳少量白黏痰,伴喘息、气急,咳嗽以夜间为著,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后症状缓解。以后每次感冒可诱发喘息、气急发作,使用上述药物,症状可缓解,未规律用药。2天前感冒后咳嗽、喘息再次加重,咳黄黏痰,伴发热,最高体温38.5℃,自服“氨酚黄敏颗粒、止咳药、孟鲁司特钠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上述症状不缓解,为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无咯血及胸痛,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精神、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患“过敏性鼻炎”5年;其母亲患“支气管哮喘”;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病史采集要点

●常见症状: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可伴有咳嗽、咳痰,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诱因: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等。

●诊治经过:抗炎、扩张气道治疗,局部吸入药物,口服药物。

●与之鉴别的常见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呼吸困难、咳嗽。

●既往史、家属史、过敏史。

本例患者:发作性喘息、气急,咳嗽,对刺激性气味敏感;此次呼吸道感染诱发;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其母亲患“支气管哮喘”。

体格检查

体温38.0℃,脉搏106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0/77mmHg,神清语利,自动体位,精神差,口唇、颜面无发绀,无桶状胸;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呼气相延长,未闻及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体格检查要点

●生命体征:体温、呼吸频率、脉搏、血压。

●神志、体位、讲话方式。

●口唇、颜面有无发绀,有无三凹征,肺部听诊情况。

本例患者:体温高,神清语利,自动体位,呼吸频率快,口唇、颜面无发绀,心率快,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呼气相延长。

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VC占预计值82%,FEV1占预计值62%,FEV1/FVC 53%),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后FEV1改善率15%,绝对值增加280ml)。

血气分析:pH 7.40,PaCO2 37mmHg,PaO2 62mmHg,SaO2 92%。

胸部X线:双肺透过度增高。

血常规:WBC 1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RBC 5.03×1012/L,Hb 120g/L,HCT 48%,PLT 165×109/L。

CRP 46mg/L,PCT 0.4μg/L。

诱导痰细胞学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嗜酸粒细胞百分比8%,巨噬细胞百分比13%。

辅助检查要点

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查可确诊支气管哮喘,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支气管哮喘确诊检查:肺功能。

●评估病情:动脉血气分析。

●反映体内炎症水平:血常规、CRP、PCT。

●诱导痰细胞学分析嗜酸粒细胞增高可协助诊断支气管哮喘。

本例关键线索:肺通气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血、痰嗜酸粒细胞增高。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清晨好发,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相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或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一条: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10%或周变异率>20%。可以诊断为哮喘。

本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有典型的发作性喘息、气急、咳嗽症状,对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敏感,此次因呼吸道感染诱发,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呼气相延长;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故可确诊。

支气管哮喘分期

●急性发作期: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伴有呼气流量降低。

●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

相当长时间内有不同程度和/或不同频度的喘息、咳嗽、胸闷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为哮喘控制水平(表2-3-1)。

表2-3-1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注:PEF,最大呼气流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本例患者:属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评估: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可将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

●轻度:

步行、上楼时气短,可有焦虑、尚安静,呼吸频率轻度增加,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肺通气功能和血气分析正常,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预计值>80%。

●中度:

稍事活动感气短,讲话常有中断,时有焦虑,呼吸频率增加,可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可出现奇脉,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预计值60%~80%,SaO2 91%~95%。

●重度:

休息时感气短,端坐呼吸,只能发单字,常有焦虑和烦躁,大汗淋漓,呼吸频率>30次/min,常有三凹征,闻及响亮、弥漫的哮鸣音,心率增快常>120次/min,奇脉,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后PEF占预计值<60%或绝对值<100L/min或作用时间<2小时,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45mmHg,SaO2≤90%,pH 可降低。

●危重度:

不能讲话,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脉率减慢或不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pH降低。

本例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情评估属于中度。

鉴别诊断

●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

此类患者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病的病史和特征,突发气急,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可闻及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胸部X线可见“蝴蝶征”、肺淤血征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有吸烟史,长期慢性咳嗽、喘息病史,肺功能检查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胸部X线提示肺气肿表现。

●上气道阻塞:

大气道发生炎症或气管吸入异物,导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喘鸣或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

以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痰液黏稠,痰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痰真菌培养可有曲霉菌,胸部CT提示中央型支气管扩张,血清总IgE明显升高,曲霉菌抗原特异性沉淀抗体(IgG)阳性。

本例患者:该患者需与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气道阻塞、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鉴别。

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治疗。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控制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控制性药物指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气道慢性炎症而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也称抗炎药。缓解性药物指按需使用的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也称解痉平喘药物。各类药物介绍见表2-3-2。

表2-3-2 哮喘治疗药物分类

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

分级治疗,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缺氧,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生,防治并发症(表2-3-3)。

表2-3-3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

本例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局部雾化吸入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静脉应用多索茶碱、甲泼尼龙、抗生素。

慢性持续期治疗

治疗目标:长期控制症状,预防未来风险的发生;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应在评估和监测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达到控制水平;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表2-3-4)。

表2-3-4 哮喘长期治疗方案

注: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MA.长效抗胆碱能药。

①低剂量ICS指每日吸入布地奈德(或等效其他ICS)200~400μg,中等剂量为>400~800μg,高剂量为 >800~1 600μg。

本例患者:该患者出院时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4.5μg/160μg)1吸,每日2次。嘱其避免接触变应原,避免感冒,1个月后门诊随诊。

支气管哮喘诊疗流程(图2-3-1)

图2-3-1 支气管哮喘诊疗流程

PEF.最大呼气流量;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SABA.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刘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