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张皇后举贤
- 梦回大明之我是崇祯皇帝
- 千年龙王l
- 2009字
- 2025-05-14 23:56:22
多年前,李浩玩过一款叫做帝国时代的游戏。
堆城堡,算是那款游戏里面的经典打法。
这种打法稳扎稳打,算是稳中求胜阵地战的典范。
只是有一个缺陷,那就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以及时间。
杨嗣昌说的轻巧,二十里一个千人城堡。
还百里一个万人大城堡!
他可能还不知道,袁崇焕报上来的建堡计划。修建一座新城需要一百三十万两银子!
这还是杨嗣昌嘴里的小城堡,连袁崇焕那种鲸鱼张嘴的家伙,都没敢说要建万人大城。
天知道,那样的城镇预算要多少。
李浩只知道,就算修到沈阳,大明国库也该破产了!
好在,他还有个备胎——卢象升!
这位建立天雄兵的猛人,算是明末为数不多的高武力值文官。
“万岁!
臣觉得,修筑堡垒不可行。
首先时间就等不得!
建奴如今向西攻击林丹汗,向东攻掠朝鲜。
放任他们十年生息,谁也不知道十年后的他们将会有多么强大。
所以,臣觉得。辽东的问题需要解决,还得是越快越好。”
李浩点点头,深刻认同卢象升的发言。
“爱卿所言甚是,不知道爱卿想怎样尽快击败建奴?”
“万岁!
众所周知,我军依仗火器犀利据城防守有余,而野战攻坚尚显不足。
既然野战实力不足,那便编练出一支野战能够战胜建奴的军队来。
请万岁给臣三年时间,编练好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臣向万岁保证,新军练成之日,只要一年时间,便可荡平建奴,使辽东回归我大明版图。”
“十万……!”
李浩抚了抚额头!
不愧是喜欢练兵的,张嘴就是十万大军。
这家伙可能不知道,朝廷连现在的兵都快养不起了。别看大明有百万大军!
可这些大军面对广袤的大明领土,只能撒胡椒面一样的撒一层罢了。
以至于,江南重镇杭州城防,不过一千二百人而已。
南京算是人多的,也不过五千人。
一些偏远州县,朝廷甚至没有驻军。只靠几十个捕快维持地方治安!
满大明能拿出来的机动兵力,算盘扒拉扒拉,也不过是七八万人而已。
这七八万人,需要防备倭奴进犯。还要弹压地方叛乱,已经是捉襟见肘。
可朝廷也没办法,每年的税收就这么多,根本不允许继续招纳新的军卒。
李浩想弄个长江水师,还是得先变着法的裁撤一些军队。
现在卢象升一张嘴就是十万人!
老天爷!
军械、粮草、加上饷银。没三五百万两银子,想都不要想。
十万人,单单是每月的饷银就得几十万。
不靠谱!严重的不靠谱!
李浩有些迷茫!
现在他有些理解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了,手下的臣子们出主意,都是一个赛一个的不靠谱。
就这,还是后世史书大书特书的顶级人才。
难道说,大明如今真的没有能够解开难题的人物?
郁闷的李浩在皇宫里面,一边想事情一边溜达。
感觉到两条腿有些疲累的时候,抬头一看居然是慈宁宫。
大明如今没有太后,所以慈宁宫里面住的是前任皇后懿安皇后张嫣。
昨天晚上,俩人还一起在茶馆听戏。现在又逛到这里……,这似乎有点……
暧昧!
抬腿刚想走,门口的太监跪倒在地上:“奴才拜见万岁爷!”
紧接着,就有人喊:“万岁爷驾到!”
完了!这回想走也走不成了!
狠狠踹了那个多嘴的太监一脚,李浩硬着头皮进了慈宁宫。
张皇后看到李浩来到慈宁宫,眼神有些玩味。但还是给李浩见了礼!
“万岁爷不该来的!”两个人坐到沙发上,张嫣悠悠的说道。
李浩撇撇嘴!他知道宫里面的流言蜚语已经很多,如今他大白天的来慈宁宫,天知道那些吃饱了撑的嫔妃们会嚼出什么样的老婆舌。
“朕说是无意的,你信么?
记得昨天晚上的那三个人么?”
“就是隔壁桌喝茶,纵论天下那三位?”
“对!
除了那个洪承畴,朕今天都一一见了。
说的都有些道理,可却是不符合实际。朕真要是听了他们的建议,怕是要当掉这紫禁城筹银子。”
“哈哈哈!书生意气而已,万岁爷不必当真。
不过说起无双国士,哀家倒是知道一位。只怕是万岁爷不敢用!”
“噢!谁?在京城么?在哪个衙门供职?”
“在京城,不过不在哪个衙门。而是在诏狱里!”
张皇后笑着看向李浩!
“诏狱里?”李浩也是吓了一跳。
诏狱是锦衣卫管的高级监狱,除非是高迎祥那种造反头子,否则一般老百姓根本没资格往里面住。
“对!诏狱里面!
这个人叫做熊廷弼,因广宁失守被降罪。如今已经在诏狱关了几年!
先帝在世的时候说,这是个能干的人。只不过身上的傲气太重,为了与王世贞的一时义气之争,居然导致整个辽东糜烂。
他当年的罪过论罪可斩,念着很有才气留着一条性命,不过需要蹉跎一下才好。
如今几年过去了,想必已经在诏狱里面蹉跎够了。
若是万岁爷想用,这倒是个解决辽东建奴的上好人选。”
“熊廷弼!”李浩倒是听说过这个人,据说很有勇气。
当年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就敢在沈阳城外吹军号。
后来升了辽东经略,因为与王世贞不和,最终导致广宁被后金攻陷,整个辽东彻底糜烂。
“还有一个人,是先帝爷当年想用,却没来得及用的。
这个人叫做孙传庭!
万岁先听听这首诗怎样:
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
“呃……不错!”李浩这个有文化的文盲,只能硬着头皮点头。他哪儿懂诗啊!
“这便是孙传庭做的诗,很有些忠臣良将的风骨。
只是这个人先帝还没有看准,就……
如今万岁想要用人,不妨看看这俩人如何?
用与不用,万岁可瞧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