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85.绯袍

消息传来的时候,安西军核心人员心情沉重。

朝中没直接定下安禄山蓄意谋反。

有争议。

那就说明这件事还有另一种发展的方向。

这不是李宁想看见的。

这段时日,他早已给安西军核心高层洗脑了。

按照遥辇之庆的说法,雄武城建立的五年来,商人络绎不绝。

五年还不知道囤积了多少粮草,军器,战马等战略物资了。

嗯,杜环优为信任他的话,得知此事时,他终于知道在移地健迎敌的时候,李宁为什么要支开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

归根到底,谋逆之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一人身死算轻,连累家族好友是常态。

解开一道心结的他为另外一件事烦扰。

李将军是不是知晓雄武城的事情的才询问遥辇之庆的?他认为如果李宁不是有一定的了解。

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问题注定没人回答他。

亲自问李宁吧,怕给李宁一种你不相信我的判断力?

闹了不愉快就不好了了,况且如果李宁不想对他说实话,敷衍了事怎么办。

自个看出了李宁敷衍又怎么办。

因此坏了交情就不美了。

龟兹的军营议事堂很宽敞,中央摆着一个长桌,桌面上铺着整张大唐疆域图。

四周墙面上同样挂着地图。

地图除了安西都护府部分敌军标识了包括但不限于山川高度,河流宽度,水流湍急程度外,其他地图很是潦草。

地图李宁一直有跟进,可这项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后世哪怕有无人机协助做地图,时间也以年计。

不同的是后世的地图是高清立体。

这里只能得到一个数据。

非李宁、王正见、李嗣业这些经验丰富之人,光看数据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地形判断。

众人商议之时。

边令诚带着几名小宦官闯了进来。

也不算是闯吧,他是监军。

安西军所有军事行动他都有权利知道。

李宁突袭移地健的时候,他尽到了监军的职责。

留在龟兹城中监视军队,以免大军做出不法之事。

“称职”得过分了。

“不知监军忽然而来,所谓何事?”王正见不解问道。

边令诚对军事不感兴趣的,只要大军每次打仗回来,有财宝送给他。

功劳也有一份,他是很好说话的。

抓获移地健,他分到了一份功劳。

安西军上下都不愿意惹边令诚不快。

唉,没把的真好啊!

“好事!”边令诚笑得很夸张,牙龈尽数露了出来:“圣人封赏下来了。”

闻言,众人都有些高兴,看向了李宁与杜环。

抓移地健的是李宁,首功自然是他。

抓契丹、奚使者的是杜环与白孝德。

白孝德带着千骑巡视丝绸之路去了。

这会也只能程千里待领。

李嗣业疑惑:“只是,中书舍人何在?”

边令诚甩手“哎!”了一声:“本使已升内府少监,宣旨岂还须中书舍人。”

“恭喜监军!”李宁抱拳!

堂内响起了热烈的道贺声。

边令诚陶醉在一声声夸赞中。

神情惬意。

内府少监是正四品上的官职,内侍监的副手。

内侍监则是从三品,大唐宦官官阶的最高长官。

担任此职的人乃是圣人李隆基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

李隆基为示亲近,喊高力士为“高将军。”

诸位皇子喊高力士为“阿翁”。

太子李亨则喊其为“二兄”。

同时,高力士还担任着正三品的右监门卫将军,掌管宫廷禁卫。

这是他的实权职位。

荣耀官职则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大唐最高武散官荣誉头衔。

可见地位,权势皆滔天。

“李将军,杜参军,领旨吧!”

众人让开了位置。

李宁与杜环上前,正欲下跪,却被边令诚拉住:“有心就行了,圣人赏识有功之臣,很是随和,故令本使将旨意交到你们手上便行。”

他搬出李隆基来说事了,场中没人敢反驳。

边令诚清楚,自己能升上内侍少监,达成自己的理想,完全是靠眼前这个青年。

对他来说,他还想继续在安西军混功绩,不要与李宁起冲突是最好的。

毕竟,调任其他军队的监军,有没有功绩都难说。

李宁含笑道谢后低下脑袋,抬起双手,掌心向上。

边令诚把金丝绢帛的圣旨摆到他手上:“本来呢,给你请封的是昭武校尉,封赏下来的是游击将军,官职则是上府果毅都尉。”

这两个官职都是从五品下。

原本,王正见给李宁请封的是正六品上的昭武副尉与中府果毅都尉。

要知道,五品意味着上朝穿的是绣着熊图案,代表武官的绯袍。

腰间可缠象征身份与出入宫禁的权力的金带銙,挂银鱼袋。

很多正六品上的官员终极一生,走尽关系,都未必能迈出这一步,临死前在病榻上满脸不甘的看着衣架上的绿袍。

可见,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对能给他带来荣耀,百官称颂的边关大将真的一点不吝啬。

杜环的职官没有升,文散官升到了正六品上的朝议郎。

接过旨意的杜环不掩饰喜悦。

对他来说,门楣,比职官重要。

一旦自身的散官官职够高,族谱单开也不是不可能的。

嗯,他的家族观念重。

安西军商议安禄山蓄意谋反的事没瞒边令诚。

相比于其他人,他更头疼。

能在宫中混迹多年的人,他可太懂安禄山在李隆基与杨贵妃心目中的地位了。

他是个胆小害怕失败的人,现在的情况是安西军高层还在看戏。

他只能等后续事态发展,看看朝堂的衮衮诸公商议出什么结果。

五月十五日。

整个龟兹城一片喜庆。

王萱的父母远在杭州任上,公事繁重,抽不开身,故没千里迢迢赶来龟兹。

李宁的父母,祖母早些天就接来城中了。

家里并不用李宁操心。

婚礼很是繁琐。

百姓最喜欢的环节就是他骑着纯白骏马,穿着喜服把王萱接到后,带领迎亲队从王家返回李家的这段路。

喜钱撒了一路,百姓跟在后面一边道贺一边捡,捡了一路回到李府门外时,再道声贺就入座用餐。

好不愉快。

“秀英,你看,今日两捡的喜钱比卖一天东西挣的还多呢!”一名穿了一身青灰色新布衣的老汉对坐在一旁头带了一朵红花的大娘说了一句耳边悄悄话。

夜幕悄然降临,繁星点点,李府主院内,忙了一天的李宁一院门就把那些想冲进院子的人推了出去,并反锁住院门。

想闹,没门!

他深吸一口气,吐出一口浊气后,往贴着双喜字的房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