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75.安稳是需要经营的
- 大唐从高仙芝战败到平定安史之乱
- 放下那支笔
- 2510字
- 2025-03-17 23:56:05
被唐骑突袭,胡人急忙迎敌,压根没有做好过多的准备。
处于前排的胡人箭袋差不多空了。
帐篷之间的道路上全是人马尸体,堆积如山,已经进一步阻碍了胡骑提速冲锋。
而这个时候,唐骑箭囊满满的三十支箭矢也已经空了。
下马之后的唐军军士不往前压了。
李宁索性就让落了马的士卒在战马尸体后方排列成墙。
玩起了他们擅长的步战。
虽然没有盾兵的保护,安全只依赖左臂圆盾以及团体综合强度。
但他们本就是步卒训练而来,面对速度提不起来的胡骑,优势在我。
长枪、马槊奋力刺出,大片大片的草地被鲜血染红。
这些鲜血有战马的,也有摔下马,或被长枪、马槊贯穿身体,或被长刀斩出一道狰狞伤口,鲜血汩汩外流胡骑的。
众军士越杀越兴奋,这半年来,他们在龟兹城中谈起怛罗斯之战时,便对背叛的移地健充满怨恨。
恨不得把他撕碎。
这回是看见了希望。
李宁则是想得更多一些。
如果今日覆灭了移地健,只留下叶护太子。
届时哪怕葛勒可汗整合了回纥与葛逻禄,是不是意味只有亲唐的叶护太子了。
他可是清楚记得,安史之乱时爆发后,唐肃宗登基的那年,葛勒可汗统一了北方诸部,整个回纥由此进入鼎盛时期。
后吐蕃则是趁机入侵安西都护府,切断了大唐与安西的联系。
纵使安西都护府中仍有安西军在抵抗,可后来整个安西都护府却是彻底被大唐放弃了。
只留下郭昕那一城白头兵。
真是为郭昕他们不值。
……
在胡骑后方的达扎路恭看向东边突围的胡骑前进不得。
其他三面则是在败退。
厮杀的声音不断从远处传来。
他不傻,知道移地健选择的方向必然是错了,要是再不突围出去,留在此地,被俘虏是最好的结果。
他细细观察着,当属南面胡骑后退的速度最慢。
先前移地健的哨骑汇报,那边数量最多,是他的兄长叶护率领的本部人马。
略微思考,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确定了突围方向。
“你的人说东面的唐军下了马,结了阵,理应是安西军中训练有素的步骑,马儿跑不起来,你的骑兵没有任何优势。”
“叶护的人马在营地内与你部落的勇士实力才是旗鼓相当的,但同样,他们没有进行过下马后步兵的训练,南面才是最好的突围方向。”
起始他很想说叶护的骑兵与你部落的废物实力差不多,出嘴之前还是忍住了,他只带了三百人,抵抗唐军,拖延时间的主力还是要靠移地健的部众。
移地健心急如焚,东面突破不了,早有改变方向的意思。
他没有鲁莽下决定,而是先观察了一番。
达扎路恭在一旁劝导。
少倾,移地健发现情形与达扎路恭所言差不多。
当即下令改变突围方向。
……
地面上全是人马尸体,没有细细点数,怕是杀了已有千余人。
胡骑节节败退,下了马的陈志、徐铭率领着安西军最强横的步兵,陌刀兵列阵前行,很快,唐军又前进了四五十米。
他们身上的甲叶已经沾满了血,也不知道是战马的,还是胡骑的。
战意高亢的他们叫嚷着:“直娘贼,来啊!跟你阿爷杀个痛快”
压在后方的李宁伸出马槊,从一名已经死透了的胡骑尸体旁边挑起还有羽箭的箭囊。
随后把马槊挂在马鞍上,取弓,拉弓如满月。
“嗖。”尖啸破空的箭矢从胡骑的后颈穿出,前方后退的一名胡骑瞬间失去生机,瘫软坠马。
无需他下令,捡装有羽箭箭囊的行为还发生在其他唐军身上。
落了马的袍泽还会好心的把压在尸体下的箭囊翻出来扔给他们。
忽然,他们身前的胡骑再次迅速后退。
与列阵前进的唐军拉开了一段距离。
相隔两三个错位的帐篷,让李宁已经上了弦的箭矢失去准心。
他立马意识到自己这边不是突围方向。
嗯,刚刚的战斗他只以为是对方反抗。
胡骑一退,他们前进的速度更快了。
李宁四处张望,想要寻找移地健突围的方向,好去支援。
可看到的只有帐篷的幕布与固定帐篷的防风绳。
他试图爬上帐篷,可是这些帐篷非承重设计,支架无法支撑。
这里是平原,没有高处,帐篷顶又没办法爬上去。
李宁只得率领本部人马继续往前压了。
杀戮并没有停止,哪怕是退,还是留了些断后送死,阻挡他们前进速度的胡骑。
又前进了片刻,清理完东面的残兵后。
他们遇到北面方向杀进来的程千里所部。
这三四千唐军浑身浴血,会师之后放声大笑:“杀得痛快。”
与程千里汇合后,北面的杀声也稀落了下来,唯有南面的杀声震天。
这就能判定移地健从南边突围了。
没多久,拔汗那骑兵汇集于此。
至此,会师这三部已经斩杀了至少接近三千移地健的部众,成果斐然。
李宁:“程将军,王将军,听到南面的杀声了吗?”
王忠义点了点头,腹黑道:“移地健选择硬冲叶护,要不我等稍后再过去,好让他们双方多损失些人马再去支援。”
程千里略做考量:“于我安西都护府有益,可行,但不能等太久了。”
他站在了安西都护府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想没错。
不过李宁不认同他们的想法。
首先,能影响回纥、葛逻禄未来局势,部众最多,势力最大的还是葛勒可汗。
原本历史上人家说弄死叶护就弄死叶护了。
其次,叶护就在不远处作战着。
这会营地的东南、西南位置必定已经与李宁、程千里率领唐军汇聚在一起,协同战斗。
叶护的部下稍有脑子就能知道他们这边的战斗差不多结束了。
最主要的一点,李宁也不想移地健跑了。
他开口否定:“不妥,若叶护得住我等行为,必生嫌隙,届时恐再生战事。”
吐蕃势大,想要与安西和平是不可能的。
一旦安史之乱爆发,从高原下来,侵占安西都护府是必然的事情。
李宁想要后方安危,北面的葛逻禄、回纥就必须争取到安分。
从目前叶护的态度来看,亲唐。
只要移地健死了,他就是汗位最佳的接任人。
他可是记得葛勒可汗是在大唐内部爆发安史之乱,安西军内调平叛后,看清大唐此时无暇顾及草原上的势力争夺、变化,是统一草原诸部的最好时机。
大唐无力打压他,就只能任由草原向突厥全盛时期发展。
他借此四处征伐草原诸部,很快便统一了草原,进入回合的全盛时期。
但葛勒可汗在北边草原诸部统一后没多久就死了。
李宁的想法是如果叶护接任可汗之位后还能保持现下的态度,于安西大有裨益。
他做了一个猜想:或许,瞅准时机入侵安西的吐蕃来犯时,还能向叶护借兵守家,嗯,就算他登上汗位后态度变了,最坏的情况也只是回到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不会再坏了。
所以,在未来几年,与叶护保持良好关系,或许能减轻安西都护府很大的压力。
现在,袖手旁观的事就不能做,让他觉得我们是背信弃义的盟友,不然到时候人家必然不会帮安西军。
李宁理清前因后果,但得承认有赌的成分在里面。
他一副深思熟虑模样沉声对程千里、王忠义道:“吐蕃尚且虎视眈眈,我们安西都护府需要一个安稳的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