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掌鞋
- 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 老字牛
- 2021字
- 2023-12-29 16:33:31
从热炕头出来,滚烫的屁股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西北风吹了个拔凉。
撸下狗皮帽子的护耳,李肖走出院门。
多么熟悉的夜色,我回来啦!
今夜无月,天很黑。
但就算闭着眼,他也知道这里的每条路,每栋建筑。
那时,跟着师傅学修鞋,每晚都要在这样的夜里回家。
师傅老秦头。
据说,解放前给大车店当护院,后来当更夫。
大车店没了,就在原大车店的门房里修鞋。
女儿远嫁,老伴儿过世,老秦头儿想收个徒弟。
那时李肖觉得读书无望,也想学一门手艺。
老秦头儿挺喜欢李肖,对脾气。
俩人都是话少,认干。
秦师傅家离得不远,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
黄二旺家却有点儿远,他家在南住宅,要过一条河。
“师傅。”
“嗯。”
这就是师徒俩打招呼的方式,没有一句嘘寒问暖。
小板凳、帆布围裙、锥子、顶针、线绳,还有一只破鞋。
这些都已为李肖准备好。
“看着。”
师傅坐在小板凳上,把围裙挂在脖子上,又展开铺在腿上,拿过那只破鞋,锥子扎进去,再挂上线拽过来。
然后,用嘴在线上捋过……
“你来。”
李肖听话地坐到板凳上。
上一世学了一年多,这些程序早已烂熟。
只是,如今破鞋的味道咋这么难以忍受?
还有,用嘴给穿过烂鞋的线绳润滑……
“用嘴!”
师傅命令着。
线绳穿过两唇之间……
“啊~呕~呕~”
李肖差点儿吐出来。
他不好意思地看向师傅,师傅也看向他。
窗外的风,呼呼作响,吹断了一根冰溜子,落在梆硬的地上,发出“咔嚓咔嚓”碎裂的声音。
“算了。”
师傅卷了一根蛤蟆癞旱烟,一口就吸进去了一半。
“师傅。”
以前不这样啊,李肖也不知道现在咋滴啦。
抽第二口,蛤蟆癞燃尽。
师傅摇摇头:“你跟昨天不一样。”
熄灭烟头,师傅开始收拾工具。
“师傅。”
“你走吧。”
师傅不是生气,而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与昨天的不同。
有这样眼神的少年,不会满足于掌破鞋。
李肖在师傅眼神里看出坚决。
他深深地鞠躬,在90度的角度停了好一会儿。
他想说,师傅这一世我能让你过得更好。
想了想还是没能说出口。
面对对师傅这样的人,说那么多干嘛?干就完了。
……
“妈,我回来了。”
他敲响了家的院门。
“今天咋这么早?”白书兰打开大门。
“我今天有点累。”李肖轻声说。
白书兰没吱声,今天她也累。被人喊了三天名字,不只是累,更是名声和灵魂的双重折磨。
好在结束了,都睡个好觉吧。
刚到外屋地,李肖就被肖木子拦住了。
那时,矿上分配给职工的住宅都是联排的人字顶砖瓦房,当地人叫:趟房。
一趟房十户人家,每户约二三十平米,结构都一样。
进门叫外屋地,外屋地南面房门旁有一个灶台,北面隔出一间小房,一般做储藏间,也可以勉强住一个人。
向西或向东再进一道门,叫里屋。
里屋南面一铺大炕,有的人家可以挤下十来口人。
“李肖!你骗我们。”
没有了其他同学,肖木子也不装了,她叉着腰,拦住李肖去路。
“没有。”
李肖走进自己的小屋。
“到底咋回事?”
肖木子不依不饶,站在小屋门口。
她认真执拗的样子好可爱,李肖真想上去亲一口。
可是不行,现在的他不是这少女心中期待的样子。
慢慢来,这一世,我一定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李肖盯着肖木子:“这才是我。”
肖木子似乎感觉到了他眼神里的某些东西,脸颊一下热了起来。
但她不可能因为他一次作业,就改变固有印象,关系特殊也不可能的。
“少扯,说!”
“不信算了。”李肖假装无所谓地扬扬眉。
“妈,你看他!”肖木子又跺脚,回头向白书兰求救。
白书兰看着俩人,轻轻笑了笑:“别问了,快睡觉吧,明天还得值日呢。”
“妈,他……”
“想说的时候,他会告诉你的,急啥呀。”
白书兰摸了摸肖木子的脑袋,怜爱地说。
“哼!”肖木子走了。
关上门,小屋又回2023。
窗外,二十一世纪城市的夜色霓虹闪烁,南方城市的晚上比白天人还多。
他无心欣赏,第一眼就去看角柜。
角柜上钥匙没有了,他写的信也没有了,出现了另一张白纸,上面还有一行娟秀的字。
心跳加速!
终于跟二十一世纪联系上了。
他抬起头,闭眼,深呼吸,拿起那张纸。
无论得到什么回答,都是成功!
睁眼——
【我已报警。】
啊?!
4个字,1个标点。
李肖心沉半截。
仔细一想,报警也并非坏事,报警才能消除敌意。
最重要的是通联不能断,必须回复,保持状态。
该怎么回复呢?
徘徊了好几圈,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把身份证放在角柜上。
蹲在角柜旁守了十几分钟,李肖自嘲地笑了。
干嘛如此焦躁,人家发现也需要时间的吗,这事不急于一时,1984的今晚才是最紧急的。
他开始给手机充电,定闹铃。
必须小睡一会儿,今夜注定不安宁。
宾馆的大床真舒服,吸气~吐气~,3分钟入睡法,战场上的老兵都会。
……
“铃铃铃铃”手机闹铃响起。
该出发了。
临出门,再看一眼角柜。
身份证不见了。
好事!这说明沟通还在。
里屋传来母女均匀的呼吸,今晚我要给你们一个好梦和平安。
轻轻打开房门,来到仓房。
找一条破麻袋,一根麻绳,半卷电工胶布和一把铁锹。
这些东西都是那个年代居家必备。
插紧大门,上墙、翻下、落地,一气呵成,轻若狸猫。
腰扎麻绳,肩扛铁锹,挂着麻袋,妥妥的那个时代“偷煤套装”。
穿过小树林,走过长河桥,溜溜达达,李肖走向黄二旺家。
几十年没干这种事了,那沉稳的老心灵居然还有点小兴奋。
今夜,月黑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