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站着挣钱

第二天。

果玲、李宝冬和余利德带着记者们来的很早。

老秦头背词儿半宿,脸色有点儿憔悴。

报纸和广播还好说,一个是话筒、一个只是照个相,聊聊天。

最让老秦头闹心的是电视记者。

有摄像机、有话筒,还有个热乎啦、贼刺眼的大灯照着,越发让人说不出话。

老秦头磕磕巴巴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脑门子慢慢就见了汗。

“您别紧张。”摄像记者安慰老秦头。

越安慰越紧张,老秦头回答两字“嗯呐”,就开始不停地在裤子上蹭手汗。

“秦师傅,您再说一遍,咱们想怎么开连锁店?”出镜记者把麦克风举到老秦头嘴前。

“就,就是,南住宅、北住宅、十八栋、三叉街都,都开。”老秦头明显说的不顺溜。

“这个笨蛋玩意。”在旁边看了半天的吴老太跟着着急,“不行我替你说。”

“中,您说。”老秦头如释重负。

采访半路插话,记者无奈地暂停了摄像机。

“吴奶奶,他说话的时候,您不能说话。”余利德赶忙阻止。

吴老太一脸不好意思,闭嘴不说了。

余利德回头看着老秦头:“秦师傅,咱就正常聊天,你怕啥呀?”

“怕?!我秦某人吃打食出身,从小就不知道啥叫怕。”老秦头瞪起了眼睛。

“不怕,你咋不知道啥叫连锁店?”余利德说着,把手伸到背后,对摄像记者比划了一下。

老秦头对于余利德的质问不肖一顾:

“我咋不知道啦,就是在全市居民区,最繁华的地方,都开我这样的小卖部,叫老秦头二部、三部、四部、五六七啥的……”

录影带早已哗啦啦转了起来。

接下来的采访,忽然顺利了很多。

最后,记者们也采访了李肖。

李肖补充道:“我师傅的意思是,我们这样的连锁模式,可以解决待业青年的工作,还可以利用空闲房屋……”

整个采访过程中,年傻子一直在旁边观看。

李肖还热情地给他介绍记者。

他还悄悄地问那个看起来挺和善的李宝冬:“我卖瓜子,能报到吗?”

李宝冬“很真诚”地点头:“嗯~嗯嗯,有机会,有机会的。”

年傻子当然听得出对方的敷衍。

……

报道和专访发出后。

李肖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

有人要出租房屋,有人要应聘售货员。

“叮铃铃”又是一阵电话响。

负责招聘和选址的李红军已经耳朵磨出茧子。

他懒洋洋地接起电话:“你好,老秦头小卖部。”

“我想应聘售货员。”电话另一头说道。

“请带着您的简历到老秦头小卖部报名,简历请注明姓名、性别、学历、简历、联系方式……”

这套话术,李红军已经数不清说了多少遍,倒背如流。

“你们给多少钱啊?”对方打断李红军。

“面谈。”李红军用最简洁的方式回答。

“不敢说?肯定给的不多。想剥削我,不可能。”对方不高兴地撂下电话。

李红军连生气都懒得,歪着身子半瘫在官帽椅中。

“叮铃铃”

“您好,这里是老秦头小卖部。”李红军接电话。

“我想应聘售货员啊。”

“请带着您的简历到老秦头小卖部报名,简历请注明……”

“那啥,我不咋认字啊。”电话另一头理直气壮地说。

“不认字,咋当售货员啊。”李红军直接撂了电话。

“叮铃铃”

“我有间屋子可以出租。”电话另一头说。

“请问你房子的位置、面积,以及您的联系方式……”李红军又熟练地背起另一套话术。

“位置在我家院里,面积不大就是个煤棚子……”

李红军很无奈:“大姐,我租房开小卖部,煤棚子合适吗?”

“那咋不合适……”对方生气地反驳李红军。

……

这两天,“叮铃铃”的电话声,搅得年傻子心里很乱。

李肖这小子的确有本事,电视、报纸、广播这七嘴八舌的一报导,还真有人上门。

上一次谈半道,被一篇新闻报道打断,让他看到了李肖运用媒体的本事,很受刺激。

这几天不断捻儿的电话铃声,让他的刺激又加一成。

人家卖辣条,才多长时间啊,就这么火爆。

自己瓜子卖了这么多年,也就是在这个自由市场还算有点儿名气。

他觉得跟李肖这种人合作,肯定能干成点儿事。

可老家人祖辈的习惯,宁肯自己做小买卖,也不肯给别人当雇员。

一个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一个是祖辈恪守的信条,让他很难平衡。

打破年傻子心理平衡的,是那天报名的场面。

那天,年傻子刚起床,就看见屋外三三两两的年轻人站在老秦头小卖部门口。

当他匆匆吃罢晚饭,推着瓜子去农贸市场的时候,应聘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队。

来到农贸市场,摊主们议论的也是老秦头小卖部招聘的事情。

听大家说着说着,他实在忍不住了。

收摊,回家。

他要跟李肖再聊聊。

李肖不在家,他和黄二旺一起去各个居民密集区看出租房源去了。

招聘的事,全权由李红军负责。

李肖办公室门口,一左一右站着王军和刘军。

李红军则坐在长条几案顶头上的官帽椅上,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

他接过简历,扫了一眼又抬头看对面的应聘者:“大娘啊,你都67岁了,这个真不符合条件啊。”

大娘中气十足地对着李红军一顿¥#@&……一顿输出,气愤地走了。

李红军的手边,已经留下了厚厚的一叠简历,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

“老年,你自己坐,我今天太忙。”

李红军跟年傻子简单打个招呼,对外面喊:“下一个。”

年傻子坐在长条桌旁,看着李红军一个一个地给应聘者“过筛子”。

来应聘的,基本都是年纪不大的待业青年。

男孩女孩都有,初中高中毕业生都有,甚至还有几个商业职专的学生。

他们大半都被婉拒,只有小部分人留下简历。

在年傻子眼睛里,那些被拒绝悻悻离去的人也都不比自己差。

“李肖啥时候能回来呀?”年傻子赶在空闲瞬间问李红军。

李红军活动活动脖子:“我还真不知道。”

“回来啦。”门外传来李肖的声音。

他和黄二旺走了进来。

看到李肖回来,年傻子站起身,直截了当地说:“我还是想跟你合作,但不想当雇员。”

李肖嘴角向上一挑:“呵老哥,想赚钱还得说上句是吧?”

“不是这个意思……”年傻子赶紧解释。

“没关系,咱们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