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零售
- (美)聂东平 王景东 (荷)马克·格雷芬(Mark J.Greeven) 冯云飞
- 1031字
- 2025-04-10 23:34:45
电商自有物流
在中国的快递企业当中,除了顺丰和通达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玩家,就是电商平台的自有物流体系。这些电子商务平台不依靠第三方快递公司,而是创建了自己的物流系统,为自己带来了很多优势。京东就是其中之一。当客户使用京东购物时,系统会自动处理订单并与具有相应库存的仓库匹配。系统会自动生成条形码和运输标签,可以将货物与订单匹配。分拣、包装和分类后,货物将被运送到客户所在城市的配送站和自提点。如果其中包含来自不同仓库的货物,这些货物就会被合并一起交付给客户。订单发货后,系统会自动更新每种商品的库存水平,以确保能够根据需要补充库存。在相应的区域仓储中心或配送站有库存的货物,当天上午11点之前收到的订单在当天就能交付,晚上11点之前收到的订单第二天下午3点之前就能交付。并且,在下订单之前,顾客就可以看到何时能够收货,并可以通过手机App跟踪物流状态。对于依赖第三方快递的其他电商平台而言,这样的无缝衔接几乎是不可能的。
京东的全国配送基础设施是中国所有电子商务公司中规模最大的。[1]截至2019年底,京东已在七个主要城市建立了区域物流中心,并在28个城市建立了高需求产品的前端配送站,在89个城市建立了700多个仓库。京东的配送设施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2]
尽管构建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的固定成本非常高,但是,只要系统运营没有达到能力的上限,为增加一个新订单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就非常低。2017年4月,京东物流从京东剥离出来,成为独立实体。除京东以外,京东物流还为第三方公司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2018年2月,京东物流从外部投资者融资约25亿美元。[3]2019年,京东的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达到33.72亿美元,约为2017年的四倍,占京东总收入的4.1%。[4]
京东不是唯一一个建设自有配送基础设施的电子商务平台。苏宁和唯品会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设施。苏宁的物流体系于2012年独立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而唯品会由于自建物流的成本高昂,不得不于2019年放弃,转而与顺丰进行战略合作。[5]
规模效应对于物流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当诸如京东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开放其自有物流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客户提供服务时,它们就会直接与顺丰和其他独立的快递公司竞争。2019年,京东物流从第三方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6]京东物流已经成为顺丰和“四通一达”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21年5月,京东物流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市值超过2800亿港元,力压“四通一达”。[7]
[1] 京东2019年年报。
[2] 京东2019年年报。
[3] 京东2019年年报。
[4] 京东2019年年报。
[5] https://www.sohu.com/a/359174447_250147.
[6] https://mp.weixin.qq.com/s/ZlZR1w1d-5YJYe55oxVLmQ .
[7] https://36kr.com/p/125806642099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