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界零售
- (美)聂东平 王景东 (荷)马克·格雷芬(Mark J.Greeven) 冯云飞
- 4148字
- 2025-04-10 23:34:45
快递行业的格局演变
1993年,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平在北京创立了宅急送。来自浙江桐庐的聂腾飞在杭州创立了申通快递。来自香港的王卫在广东创立了顺丰速运(后文简称“顺丰”)。
为什么是1993年?偶然当中都有着必然。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坚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芽,卖力地生长,随之带来的是各类合同、文件、票据等小物件的快递需求急剧增加。
在此之前,四大快递巨头UPS(美国联合包裹)、FedEx(美国联邦快递)、DHL(德国敦豪)和TNT(荷兰天地快运)已经于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受政策的限制只能做国际业务。2010年开始,DHL、FedEx、UPS才先后获得经营国内除信件之外的快递业务的许可证。[1]尽管如此,那个时候本土公司的价格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外资快递公司在国内业务上完全不具有成本价格优势,因此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依然以国际业务为主。2019年,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仅占中国快递市场的0.4%,业务收入占4.9%。[2]
1980年,中国邮政也已经启动了快递业务(EMS),但是因为体制限制,难以跟得上市场的需求。这也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王卫和顺丰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7岁跟父母迁至香港。高中毕业后就在香港叔叔的工厂中做学徒。王卫在广东顺德做印染生意时,需要把样品寄给香港的客户,非常不方便。那时不少香港公司都把工厂设在广东,店面开在香港,香港和广东之间的货物往来繁多,出现了不少挟带货物的水客。1992年开始,“挟带”需求越来越多。传说王卫也曾受人之托,帮忙挟带,但是无从考证。无论如何,王卫看准了其中的商机。1993年,22岁的王卫向父亲借了10万元,成立了顺丰公司。
顺丰的早期业务流程是这样的:收到寄件人消息,上门取件,第二天业务员“挟带”出境,送到香港。当时这项业务监管不严,算是灰色地带,门槛也低,很多人在做这种“挟带”生意,收益非常不错。但是这是一种没有差异化的服务,几番思量后,王卫决定以低于市场30%的价格收件,并且依然提供快速发件的服务。[3]顺丰的策略吸引了一批中小商家用户,业务量激增。王卫又着手提升服务质量,让员工把之前的散件集中打包成统一的快件再进行发送,并且定位:只做小件、快递,不做重货。王卫的低价策略显然是成功的,到1997年时,顺丰已经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快递由顺丰一家承运。[4]
1996年,顺丰开始把广东的业务向全国复制,扩大版图。早期中国的快递公司都采用加盟的形式。加盟可以以极低成本快速建立起快递网络。为了快速发展,顺丰在早期也采用加盟的形式。但是加盟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大量客户资源都控制在加盟商手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王卫追求质量,追求专业化,而加盟商得过且过,有钱就赚,想接哪家快递公司的活都可以,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王卫下定决心把加盟商的产权全部收回,采用直营模式。这当然动了加盟商的奶酪,当中的困难不可估量。1999年王卫开始发动收权运动,这自然遭到了加盟商的强烈抵制,据说王卫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来王卫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几个保镖。
但是王卫坚定强硬,用三年的时间整顿清理,把顺丰的模式由加盟转型成直营,王卫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对于后来顺丰的标准化经营、品牌塑造和全流程管理都至关重要。2002年,顺丰在深圳福田成立总部,并把直营的模式一路向北复制到上海、北京、东北地区……顺丰逐渐铺开了一张覆盖全中国的快递网络。
顺丰定位中高端,商业票据这类价值高、体积小的物品是顺丰的主营业务,这类产品的客户主要是商业用户。敏锐的王卫发现客户首要看重的是速度和安全,其次才是价格,毕竟票据快递的成本对企业来说微不足道。2003年,“非典”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公司都对投资和现金流保持谨慎。而顺丰却趁着航空运价大跌,借机和扬子快运签下飞机租赁合同,成为国内首个拥有空运快递的民营企业,而此时,其他的民营快递公司还在热火朝天地打价格战。2010年,顺丰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到2019年拥有了71架货机,是中国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航空运件已经占到顺丰快递总量的18%。[5]
直营、买飞机、做中高端市场,购买最先进的手持终端实时跟踪快件轨迹、从不做广告从不打折、招聘高学历人才、员工的薪水业内遥遥领先……顺丰在良莠不齐的中国快递业脱颖而出,多年保持着配送速度最快、投诉率最低的纪录,当然价格也是国内最高。顺丰的“快、准、安全”是快递行业的标杆。顺丰的客单价平均22元,[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2元。[7]
“四通一达”与电子商务
说起中国快递,不得不提到一个地方,“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浙江桐庐。之所以被称为快递之乡,是因为中国民营快递前十强之中的五个——中通、申通、圆通、汇通和韵达(“四通一达”)的创始人都是桐庐人,并且员工也以桐庐人为主。
讲到这里,不得不多说几句,关于中国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就是同属一个行业的大部分公司创始人都来自同一地区。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甚至可能是中国独有的。除了桐庐的快递公司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产业集群,例如湖南省的新化县,中国全国各地的大多数打印和复印店都是新化人开的;还有鞋,中国70%的鞋都是浙江温州人生产的;[8]在医疗健康行业,福建莆田人经营着中国80%的私立医院;[9]而湖南益阳已成为“羽毛球之乡”,至少出了五位世界级的羽毛球冠军。[10]
这种产业集群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些信息的传播还依赖于众口相传,相关行业的知识和市场准入的信息传播通常仅限于一小部分朋友和家人。而且,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们不仅会共享信息,还会共享资本,以及能够接触到的关键人物。一旦有人成功地实践了某种业务模型,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其他人就会倾向于模仿。对于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说尤其如此。
顺丰在广东成立的同时,改革开放也让长三角的国际贸易如火如荼。一个问题随之出现,那个时候杭州的货物出口需要到上海的海关去报关。传递报关单是一项时效性极强的工作(通常是24小时内完成),尽管EMS有这项业务,但最快也要三天。但是,有一趟杭州到上海的火车晚上九点左右发,次日凌晨三四点到,这班列车虽然慢,但是便宜,往返火车票30元。做一单报关收费100元,就有毛利70元。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1993年,聂腾飞在杭州成立了申通。
申通的业务发展很快,聂腾飞拉了妻子陈小英、弟弟聂腾云和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加入。但是不幸的是,聂腾飞1998年在车祸中去世。陈家兄妹接管了申通,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在1999年自立门户创立了韵达。申通的财务张晓娟,也是陈德军的同学,劝说自己做木材生意的丈夫喻渭蛟做快递,于是在2000年喻渭蛟成立了圆通。看到自己身边的人纷纷做起了快递,喻渭蛟的同学赖海松2002年成立了中通。2005年,同是桐庐人的徐建荣看到了快递的发展前景,放弃了老本行肉食加工生意,收购了经营困难的汇通也杀入了快递行业(见图2-1)。

图2-1 桐庐系快递公司之间的关系
人们称中通、申通、圆通、汇通和韵达,为“四通一达”。其实就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发展起来的。这些桐庐系快递企业创始人大多出身草根,但是却在电子商务和快递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撑起了中国民营快递的半壁江山。
“四通一达”与顺丰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四通一达”和顺丰的定位不同,主张低成本带来低价格,依靠加盟的模式快速裂变扩张,很多加盟店都同时接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四通一达”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员工薪酬低,速度和投诉率也一直被诟病,发展步履维艰。在追求速度和可靠性的商业市场上竞争不过顺丰,但是“四通一达”发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电子商务的配送。当人们在网上购买日用品时,例如十几、二十元钱的牙膏和洗发水,或几十块钱的衣物,他们更关心的是成本,而不是速度。
淘宝的出现给“四通一达”带来生命的新契机,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快递业。淘宝的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的一环,快递自然也进入了马云的视野。2005年,马云开始寻求与快递企业合作。最初马云找到了中国邮政,但是邮政的价格和效率根本无法与淘宝匹配。此时,圆通的喻渭蛟抓住了机会。为了和淘宝合作,圆通不断让步,价格一降再降。一般跨省的快递圆通定价是18元,被砍到12元,省内的快递价格则从15元砍到8元。[11]2006年,淘宝和喻渭蛟签订了合作协议。随后,桐庐系的其他快递公司也陆续与淘宝合作。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行业的发展也进入快车道。到2008年中,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经有1/3来自电子商务,2018年这个比重已经是78%。[12]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子商务,没有网络零售,中国的快递市场规模可能只是今天的20%。
面对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四通一达”的激烈竞争,顺丰也并非无动于衷,2013年,顺丰以“标准件6折”的价格杀入电子商务的快递领域,但是这个价格与“四通一达”的价格相比并无优势。虽然通过这一举措,2014年顺丰来自电商的收入增加,但毛利率却大幅下降。2018年,进退两难的顺丰再次尝试进入电子商务,这一次,顺丰采用加盟制的模式推出了新品牌“顺心捷达”,降低成本入局电商。
2016年是中国快递公司的IPO年。2016年10月,圆通上市,市值为980亿元人民币。[13]也是10月,中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超过900亿元人民币。[14]12月底,申通上市,市值为300亿元人民币,[15]韵达于2017年1月上市,市值为486亿元人民币。[16]2017年2月,顺丰上市,市值为2300亿元人民币。[17]顺丰一家的市值几乎与其他四家的总和相当(见表2-1)。
表2-1 中国快递公司IPO

而同是1993年成立的宅急送,成立之初在中国快递市场有过短暂辉煌,但是因为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等种种原因,创始人陈平几次离开又回到宅急送。宅急送后来跌出了一线快递公司的行列。[18]
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中国的快递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4年,快递总运量达到140亿个包裹,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19]2018年,中国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20]规模的扩大也降低了成本。快递的平均单价从2007年的28.5元下降到2019年的11.8元。尽管顺丰的运费仍然更高,为21.93元人民币,但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1]
[1]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5/0101/c1004-26310867.html.
[2] 2019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jY1NzI4NQ==&mid=2247492163&idx=1&sn=888e31409320d307e662e19b4cb14973&chksm=97871ea9a0f097bf77978afd2cfb41e1ef15392e18e89a2e20c1444df2d0b3a3ffb9eb3f0a62&scene=4#wechat_redirect.
[3] 王楠.王卫:顺丰而行新蓝领时代骄子[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4] https://tech.sina.com.cn/it/2017-02-28/doc-ifyavvsh7032231.shtml.
[5] 顺丰控股2019年年报。
[6] 顺丰控股2019年年报。
[7]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5/863239.html.
[8] http://www.21xie.com/new_view.asp?id=1540.
[9]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125/content-464358.html.
[10] http://hunan.sina.com.cn/news/2016-08-23/detail-ifxvcsrn8978297.shtml.
[11] 中国邮政快递报社.无处不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2]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908/768632.html.
[13] https://finance.sina.com.cn/360desktop/stock/s/2016-10-21/doc-ifxwztru6736042.shtml.
[14]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6-10-27/us-ifxxfysn7887659.shtml.
[15] https://m.chinaz.com/mip/article/636315.shtml.
[1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8310630162625&wfr=spider&for=pc.
[17]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2-24/doc-ifyavwcv8744182.shtml.
[18] 中国邮政快递报社.无处不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19] 中国邮政快递报社.无处不在[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0] http://www.chinairn.com/hyzx/20190413/14165837.shtml.
[21] https://www.sohu.com/a/391455538_115503?scm=1002.590044.0.274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