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默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已经整整三个小时了。文档上除了“第一章“三个字外,一片空白。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仿佛在嘲笑他的无能。
“该死。“他揉了揉太阳穴,端起已经凉透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比不上他心里的苦闷。
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屏幕上显示“林妍“的名字。周默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
“周大作家,稿子写得怎么样了?“林妍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明快,却让周默胃部一阵绞痛。
“还在构思。“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心虚。
“还在构思?“林妍的音调提高了八度,“截稿日期是下个月初,你告诉我你还在构思?周默,这已经是第三次延期了。“
周默闭上眼睛,感到一阵眩晕。“我知道,但我需要更多时间。这次我想写点不一样的,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你之前的两本书销量都不理想,社里已经很有意见了。“林妍叹了口气,“这次选题会上,总编说如果再没有突破...“
“我明白。“周默打断她,“再给我两周,我会交出一个让你满意的开头。“
挂断电话后,周默瘫在椅子上,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三十岁的他,已经出版了四本小说,却没有一本真正表达了他想说的话。那些商业化的悬疑情节、刻意设计的情感冲突,连他自己读来都觉得虚伪。
雨声渐大,周默起身走向书架,手指划过一排排装帧精美的书籍——都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声音。他的目光停留在书架最上层的一个纸箱上,那是母亲去世后他从老家带回来的遗物,一直没勇气打开。
也许现在正是时候。
纸箱比他想象的要轻。周默把它放在茶几上,小心翼翼地拆开封口胶带。一股淡淡的樟脑丸气味飘散出来,混合着某种他几乎遗忘的、属于童年的气息。
箱子里是一些零散的物品:母亲的眼镜、几本相册、一个褪色的布娃娃。周默拿起相册,翻开第一页——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他大约五六岁,站在父母中间,笑容僵硬。父亲的手搭在他肩上,看似亲密,却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不适。
他继续翻找,在箱子底部发现了一个生锈的铁盒。盒子上贴着卡通贴纸,已经褪色模糊。周默费了些力气才打开它,里面装满了小物件:几颗玻璃珠、一个塑料士兵、几张泛黄的画纸。
当他拿起那叠画纸时,一张照片滑落出来。照片上的母亲眼眶青紫,嘴角有血迹,却勉强对着镜头微笑。背面用铅笔写着:“2000年5月12日,第三次。“
周默的手开始颤抖。突然间,一阵尖锐的头痛袭来,伴随着零星的记忆碎片——破碎的酒瓶、刺耳的咒骂声、母亲压抑的啜泣、自己蜷缩在衣柜里的恐惧...
“不...“他捂住头,那些被刻意遗忘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父亲醉酒后的暴行,母亲默默承受的痛苦,以及那个雨夜,父亲再也没有回来的消息。
铁盒从膝上滑落,里面的物品散落一地。一个小木雕滚到茶几下方,周默弯腰去捡,却在触碰它的瞬间被拉回二十年前的某个下午——那是父亲难得清醒的时候,亲手为他雕刻的小马。那天晚上,父亲又喝醉了,木马被摔成了两半。
周默跪在地上,大口喘着气。原来他一直都在逃避,用虚构的故事掩盖真实的记忆。那些被锁在内心深处的痛苦,才是他一直写不出好作品的原因。
他摇摇晃晃地走回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开始敲击:
“我五岁那年,第一次知道恐惧的滋味。不是对黑暗或怪兽的恐惧,而是对一个本该爱你的人——我的父亲...“
文字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周默写下了那个雨夜,父亲醉醺醺地回家,因为晚饭不合口味而掀翻桌子;写下了母亲把他推进衣柜,小声叮嘱“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出来“;写下了从缝隙中看到的,父亲揪着母亲头发往墙上撞的恐怖画面。
他写了整整一夜,直到晨光透过窗帘。文档已经积累了上万字,而周默泪流满面,却感到一种奇异的解脱。
电话再次响起,还是林妍。周默接起来,声音沙哑:“我写出来了。“
“什么?“林妍显然没料到这样的回答。
“真正的故事。我的故事。“周默深吸一口气,“不是商业悬疑,而是一个关于记忆、创伤和救赎的故事。可能不会畅销,但这是我必须写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发给我看看。“林妍最终说。
周默按下发送键,然后倒在沙发上,陷入无梦的沉睡。
当他再次醒来时,已经是傍晚。手机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和一条林妍的短信:“我在你楼下咖啡厅,看到回电。“
周默洗了把脸,换了件衣服下楼。林妍坐在角落的位置,面前放着两杯咖啡和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她抬头看见周默,眼神复杂。
“坐。“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周默坐下,心跳加速。“所以...?“
“我读了你的稿子。“林妍的声音异常柔和,“周默,我不知道你经历过这些。“
周默低头盯着咖啡杯,不知如何回应。
“这很痛苦,但也很美。“林妍继续说,“真实得令人心碎。如果你愿意继续写下去,我想这会是你最好的作品。“
周默抬起头,惊讶地发现林妍眼中闪着泪光。
“但你要想清楚,“她严肃起来,“挖掘这些记忆会很痛苦。你确定要继续吗?“
周默望向窗外,夕阳将街道染成金色。他想起了铁盒里的照片,母亲伤痕累累却依然微笑的脸。
“我必须继续。“他说,“不仅为了这本书,也为了我自己。这些年来,我一直在逃避那段记忆。也许通过写作,我能够...理解它,甚至原谅它。“
林妍点点头,推过笔记本电脑。“那么作家先生,我们谈谈结构和出版计划吧。这次可能要换一家更注重文学性的出版社...“
随着讨论的深入,周默感到一种久违的创作热情。这不是为了销量或评论,而是为了真相——他自己的真相。
当晚回到家,周默再次打开那个铁盒,这次是带着目的而非恐惧。每件物品都是一个记忆的钥匙,一扇通往过去的门。他开始有条理地记录这些记忆碎片,不再回避其中的痛苦。
凌晨三点,他写到母亲去世前的那个下午。癌症晚期的她瘦得不成人形,却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不要像你父亲那样,被自己的愤怒吞噬。也不要像我,一辈子活在恐惧里。小默,你要活得自由。“
周默停下打字,走到窗前。夜空中繁星点点,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写作的意义——不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完成母亲未能实现的解脱,也是自己与过去和解的方式。
他回到电脑前,在文档末尾写道:“写作是我的救赎,通过文字,我释放了那个躲在衣柜里哭泣的小男孩。也许伤痛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它不再定义我是谁。这本书,献给我的母亲,以及所有沉默的受害者。“
周默保存文档,关上电脑。明天还有更多要写,但此刻,他感到一种平静,就像暴风雨后的宁静。他知道这条路不会轻松,但终于,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