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陶渊明秘境线索

白鹿洞书院文脉洞天深处,流淌着金色字符的星河之下。陆文渊盘膝而坐,面前摊开的并非《浔阳地脉图》,而是一卷纸页泛黄、墨迹古拙的《陶渊明集》。经历书蠹妖一战,洞天虽已稳固,但那些被蛀蚀的孔洞如同伤疤,无声诉说着蚀渊会的威胁。寻找“五圣遗物”以彻底稳固灵枢、对抗蚀渊会的任务迫在眉睫,而“文圣笔”的线索,就藏在九江文脉的源头之一——陶渊明的遗泽之中。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脍炙人口的《饮酒》或《归园田居》,而是聚焦于那篇充满神秘色彩的《桃花源记》。历代注解密密麻麻地填满了书页的空白,如同层层叠叠的蛛网。陆文渊指尖凝聚着微弱的文气,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缓缓扫过那些蝇头小楷的批注。朱熹的义理阐发、王夫之的史地考证、乃至一些无名氏的感悟随笔…海量的信息涌入识海,他需要从中抽丝剥茧,寻找那可能指向秘境入口的“不谐之音”。时间一点点流逝,洞天内唯有文气流转的微弱嗡鸣和陆文渊自己的心跳声。疲惫感如同潮水般冲击着他的神经,书蠹妖一战的精神创伤尚未完全平复。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准备换一篇再试时,指尖的文气在扫过一句看似平平无奇的南宋无名氏批注时,猛地一跳!那批注位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一句旁侧,字迹潦草,墨色暗沉:“渔人愚鲁,但见山石草木之形,不察其‘遂迷’处,星移斗转,别有洞天。惜乎!惜乎!”“遂迷处”?陆文渊心中一动。原文是“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并无“遂迷”二字!这无名氏批注者,为何突兀地加入“遂迷”?他立刻凝神,将更强的文脉之力灌注指尖,细细感应这句批注的墨痕与字迹。在“文心砚针”的微光映照下,那“遂迷”二字,其墨迹的深浅、笔锋的顿挫,竟与前后文有着极其细微的差异!仿佛…是后来添加上去的!而且,这二字蕴含的文气波动,带着一种奇特的、近乎虚无的空间扭曲感,与其他注解的沉实厚重截然不同!“遂迷…星移斗转…别有洞天…”陆文渊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关键词,眼中精光越来越盛!一个大胆的猜想在他脑中成型:这绝非普通的感慨!这很可能是某位同样发现了端倪的先贤,以隐晦的方式留下的空间坐标密码!指向的,正是那“仿佛若有光”的山口之后,真正的“桃花源”入口所在!但坐标是什么?“遂迷”二字如何解读?星移斗转又如何对应?陆文渊闭上眼,识海中飞速构建起《桃花源记》描述的景象:溪流、桃林、山口、初狭后敞的通道…同时,九江的地图、庐山的地理、乃至文脉洞天中关于空间折叠的零碎记载,都在他强大的推演能力下相互碰撞、组合。“星移斗转…”他喃喃自语。星象?方位?时间?突然,他想到同盟内部关于蚀渊会利用星象节点进行破坏的简报,以及白鹿洞藏书中关于古天文与地脉关联的记载。“遂迷…迷者,惑也,失其方位也!”陆文渊猛地睁开眼,“‘遂迷处’并非指渔人迷路的地点,而是指空间坐标发生偏移或折叠的那个‘奇点’!”他立刻从青布书囊中取出那方得自星子砚坑、金星璀璨的砚台(陈默所赠),又拿出一张特制的、蕴含微弱空间感应符文的宣纸。他以“文心砚针”为笔,饱蘸浓墨,开始在宣纸上快速勾勒!他画的并非地图,而是一幅融合了多重信息的推演图:左侧,是《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线性路径:溪流(水脉)、桃林(木象)、山口(入口)、狭道(空间通道)。右侧,则是九江星图(取自《石钟疏》部分记载),重点标注出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相对方位。中央,则是“遂迷”二字,被他用特殊的符文结构拆解、重组,化作两个不断旋转、互相嵌套的奇异符号,散发着空间的涟漪。最后,他将庐山五老峰、含鄱口、三叠泉等几处重要地标,以文气光点标注在图中。推演图在文气灌注下悬浮于空,复杂的线条与光点交织。陆文渊屏住呼吸,全力运转文脉之力,尝试将“遂迷”的空间符号与九江星图、庐山地理进行对应叠加!“文脉为引,星图为凭,地脉为锚!定!”他低喝一声,“文心砚针”点在推演图核心!嗡!推演图剧烈震动!星图中的北斗七星勺柄(瑶光星)骤然亮起,投射出一道银线!这道银线并未指向常规的北极星方位,而是发生了奇异的偏转,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精准地穿过了“遂迷”符号的中心,然后…落到了庐山地理图上,三叠泉瀑布后方、一处名为‘青玉峡’的幽深谷地位置!青玉峡!陆文渊心中剧震!此地他知晓,是庐山一处景色奇绝但人迹罕至的所在,峡谷深处常年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更有传说此地是仙人弈棋之所。“星移斗转…瑶光偏移…‘遂迷’奇点…青玉峡!”所有的线索瞬间贯通!陶渊明笔下的“山口”,其空间坐标并非固定,而是随着特定星象(瑶光偏移指向)与地脉(青玉峡特殊的地脉节点)的耦合,才会在特定的时间显现!那位无名氏批注者,不仅发现了秘密,更留下了破解星位偏移的“遂迷”密钥!就在陆文渊为这重大发现心神激荡之时,异变突生!“嘶嘶…”一阵极其微弱、却带着贪婪恶意的啃噬声,竟从他身后存放着《陶渊明集》的石台内部传出!同时,腰间“文心砚针”骤然变得滚烫,针尖直指那卷古籍!书蠹妖?!还有漏网之鱼?陆文渊悚然一惊!他猛地回头,只见那卷承载着关键线索的《陶渊明集》书页,竟在无声无息间,边缘出现了细微的、如同被虫蛀的焦黑色痕迹!一股熟悉的、带着毁灭书卷气息的暗灰色能量正试图从书页内部渗透出来!蚀渊会!他们竟能感应到他对秘境线索的破解?还是说…这卷《陶渊明集》本身就被蚀渊会动过手脚,埋下了追踪或毁灭的暗门?来不及细想!陆文渊眼中寒光一闪!他绝不能让这来之不易的线索被书蠹妖毁掉!“镇!”他反应快如闪电,并指如剑,“文心砚针”脱手而出,化作一道凝练的金色流光,并非刺向书页,而是狠狠钉在承载古籍的石台表面!针上无数微缩典籍文字亮起,磅礴的浩然正气瞬间爆发,形成一个金色的护罩,将整个石台连同那卷《陶渊明集》牢牢护住!“吱——!”书页内部传出一声尖锐痛苦的嘶鸣!那试图蔓延的焦黑色蛀痕被浩然正气死死压制,无法再扩张分毫!书蠹妖的残魂被暂时封住了!但陆文渊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蚀渊会必定已经察觉!通往陶渊明秘境的线索——“青玉峡,瑶光偏移时”的入口坐标已然暴露。时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他迅速收起那卷被暂时封印的《陶渊明集》,抹去空中的推演图,目光投向洞天之外,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到了庐山深处那云雾缭绕的青玉峡。一场与蚀渊会争夺“文圣笔”、争夺秘境先机的竞赛,已然在无声中打响。他必须立刻行动,在蚀渊会大举封锁青玉峡之前,找到那“星移斗转”下的“遂迷”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