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夜诊断书

解剖刀划开Y型缝合线的瞬间,祁颜闻到了铁锈味。

不是来自解剖台上这具已经冰凉的老年男性尸体——死亡四十八小时后,血液早已凝固。是窗外暴雨裹挟着城市陈旧下水道翻涌上来的气息,混合着解剖室里过浓的消毒水,在她舌尖催生出金属般的苦涩。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她对着录音设备陈述,手指拨开暗红色的心肌组织,“未见机械性损伤痕迹。“

荧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将她的影子投在瓷砖墙上,像一具被拉长的骷髅。这是今晚最后一具尸体,值班表上显示七小时前就该下班,但堆积的报告不会自己写完。

橡胶手套摘下时发出黏腻的声响。祁颜揉了揉右手腕内侧,三道平行的白色疤痕在冷光下几乎透明。解剖台排水口传来汩汩水声,混着雨敲击玻璃的节奏,让她太阳穴突突跳动。

23:47。电脑屏幕的蓝光里,“宁城市法医中心尸检报告“的标题下,光标在“结论“一栏闪烁。她停顿片刻,敲下:“自然死亡(心源性猝死)。“

保存键按下时,一道闪电劈亮窗外漆黑的梧桐树。祁颜看见雨水在玻璃上扭曲成蜿蜒的河流,突然想起手指触碰尸体颈动脉时,那转瞬即逝的电流般触感——某个夏夜,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蹲在病房洗手间,盯着地漏里打旋的血水...

“啪!“

她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幻觉。肯定是加班太久导致的幻觉。就像上周那个跳楼案,她分明看见坠楼者手里攥着褪色的气球绳,但现场照片里什么都没有。

停车场里,她的白色现代轿车孤零零停在角落。雨水像银针般刺入地面,在沥青上激起细小的水花。祁颜把工具箱扔进后备箱时,金属器械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让她想起解剖室里不锈钢托盘上的器械排列顺序——手术刀柄应该放在右侧第二格,但现在永远躺在左侧,因为张主任总是不按规矩...

雨刷器在挡风玻璃上划出扇形,却赶不走越来越重的眩晕感。后视镜里,她的眼睛下方挂着两片青黑,像是被人用拇指蘸了墨水狠狠摁上去的。仪表盘显示室外温度17℃,她却感到有粘稠的热流顺着脊椎爬上来。

“不是每次都会看见。“她咬住口腔内侧的软肉,直到尝到血腥味,“只是疲劳驾驶而已。“

转弯处,一道黑影突然从绿化带窜出。

轮胎发出刺耳的尖叫。方向盘在手中变成滑腻的活物,安全气囊爆开的瞬间,祁颜眼前闪过从未见过的画面:一双戴着医用手套的手,正在缝合什么鲜红的东西,手术灯在铬合金器械上投下十字架形的反光...

然后世界天旋地转。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清冷的男声刺穿意识迷雾。祁颜试图聚焦视线,急诊室的顶灯在视网膜上留下绿色残影。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浮现在光影中,蓬松的黑发被手术帽压出滑稽的弧度,但口罩上方那双眼睛却严肃得像在审判。

“能告诉我今天星期几吗?“男人问。

“星期四...不,已经是周五凌晨了。“祁颜挣扎着想坐起来,立刻被一阵眩晕击中。

“慢点。“温暖的手掌扶住她肩膀,“轻微脑震荡,需要观察四小时。我是柯寻,今晚值班医生。“

他的胸牌上写着“神经外科柯寻主治医师“。祁颜注意到他检查瞳孔时,右手小指有不易察觉的颤抖——像是长期进行精细手术导致的神经疲劳。当他的手指拨开她额前碎发时,医用酒精的味道里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檀香。

“需要联系家属吗?“

“不用。“祁颜条件反射般回答,随即意识到太生硬,“我是说...我是法医中心的,自己处理就好。“

柯寻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抬了抬。他正在记录监护仪数据,祁颜看见他右手臂内侧有一道细长的疤痕,边缘过于平整,像是被手术刀划伤的。突然,熟悉的刺痛从太阳穴炸开——

阳光穿过彩色玻璃窗,小男孩抱着边境牧羊犬哭泣,狗嘴边挂着白色泡沫...厨房角落打翻的狗粮袋...成年后的柯寻在墓碑前放下一束白色小花,碑上刻着“豆豆 2001-2007永远的好孩子“...

“你小时候养过一只叫豆豆的边境牧羊犬。“祁颜听见自己说,声音不像自己的,“它死于有机磷中毒。“

钢笔在病历本上划出长长的黑线。柯寻的手悬在半空,诊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输液管里液体滴落的声音。

“什么?“他的表情从专业冷静变成了某种复杂的警惕。

祁颜的胃部抽搐起来。又来了,这种该死的、不受控制的“看见“。她迅速筑起防御墙:“抱歉,脑震荡可能让我胡言乱语。“

但柯寻慢慢卷起左臂的袖子,露出内侧几乎不可见的白色疤痕:“那这个呢?你能'看到'它是怎么来的吗?“

祁颜咬住嘴唇直到尝到铁锈味。上次她说出“看见“的事情后,换来的是儿童精神病院两年的氟哌啶醇注射。她移开视线:“大多数医生都有被手术器械误伤的经历。“

柯寻没有拆穿这个拙劣的谎言。他转身调节输液速度时,祁颜注意到他后颈处有一小块红斑——长期佩戴医疗监测设备留下的痕迹。更奇怪的是,当他手指不经意擦过她手腕内侧时,那些常年缠绕她的死亡画面竟然...暂时安静了。

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窗外,暴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