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开张!第一个订单的艰难

“星辰精密加工点”的牌子,秦奋并没有做得多张扬。他只是用一块刨光了的木板,自己拿毛笔蘸着红漆,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这六个字。字体算不上书法家水准,但胜在工整、清晰,透着一股子朴实和认真劲儿。他把牌子挂在了仓库那扇略显锈迹的铁门旁,紧挨着那张崭新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执照被他细心地用塑料薄膜包好,再用图钉固定在门板内侧,既醒目又能防尘。

一切都准备好了。那台经过他“魔改”的老旧C618车床,此刻安静地矗立在仓库中央,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猛兽。旁边的工作台上,各种常用的刀具、量具整齐地排列着,散发出冰冷的金属光泽。角落里,是他自己焊制的简易料架,上面还空空如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订单。

秦奋很清楚,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不是设备,而是信任和机会。一个刚刚挂牌、只有一个人一台设备的个体加工点,怎么让别人相信你能干好活,特别是精密活?

最初的几天,秦奋充满了信心。他骑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开始在市区里转悠。他首先去了几个之前打过交道的、规模相对较小的集体企业或者街道工厂。这些厂子往往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按理说,应该有外协加工的需求。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小秦啊,知道你技术好,从红星出来的嘛!但是……我们厂现在活儿也不多,自己都吃不饱呢,哪有往外发的活?”这是比较客气的。

“个体户?搞加工?小伙子,你胆子是不小。不过我们这儿的零件,都是有定点协作单位的,都是国营大厂,质量有保证。你这……我们不好随便换啊。”这是带着明显不信任的。

“精密加工?你能做多精密?图纸给我看看……哟,这公差要求0.01毫米?你那台旧床子行不行啊?别到时候给我们干废了,我们可赔不起料钱!”这是赤裸裸的质疑。

秦奋耐着性子解释,拿出自己以前在红星厂参与技术改造的实例,甚至拍着胸脯保证,可以先试加工一件,不合格分文不取。但大多数时候,换来的只是对方采购科或者生产科负责人狐疑的眼神和敷衍的“我们研究研究”、“有需要再联系你”之类的场面话。

他也试着去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国营工厂。但这些大厂的门槛更高,往往是门卫那一关就很难过去。就算托关系找到了里面的人,对方一听他是个体户,只有一台设备,连连摇头。大厂内部讲究流程、讲究资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个体加工点,想从他们手里拿到哪怕是最简单的外协活,都难如登天。他们宁可让自己的工人加班加点,或者发给那些知根知底、合作多年的集体企业,也不会轻易把订单交给一个“来路不明”的个体户。

一连跑了四五天,秦奋磨破了嘴皮,耗费了不少精力,却连一张最小的订单都没拿到。自行车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沮丧,链条发出更加沉重的呻吟。傍晚回到那间空旷的仓库,看着那台静默的机床,秦奋第一次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具体和残酷。

在国营厂里,活儿是分配下来的,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而现在,他需要自己去寻找、去争取那活儿的来源,这其中的门道和辛酸,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但他并没有气馁。这点挫折,还不足以打垮他这个拥有未来几十年记忆的灵魂。他知道,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八十年代初,个体经济虽然在政策上得到了允许,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依然面临着观念、体制等多方面的阻力。

“看来,还是得从熟人或者特殊渠道入手。”秦奋坐在小马扎上,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

他想到了红星厂的老师傅刘海柱。刘师傅在厂里人缘好,认识的人多,或许能提供一些线索。他还想到了之前修复那台德国旧设备时,打过交道的几个其他厂的技术员,也许他们所在的单位会有一些特殊的、小批量的加工需求?

第二天,秦奋提上两条市面上比较紧俏的“牡丹”烟,再次来到了红星机械厂。他没有直接去车间,而是先去了刘师傅家。

刘师傅刚下班回家,看到秦奋提着东西上门,连忙把他让进屋。

“小奋,怎么有空过来了?还带东西,太客气了!”刘师傅接过烟,脸上带着笑意,但眼神里也有一丝担忧,“怎么样?你那个加工点,开起来了?”

“托您的福,刘师傅,执照拿到了,场地和设备也弄好了,算是开张了。”秦奋苦笑着,“不过……这生意,可真不好做。跑了好几天,一单活儿都没接着。”

刘师傅叹了口气,拍了拍秦奋的肩膀:“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现在不比以前了,大家都盯着自己的饭碗。个体户想从厂里拿活儿,难!除非……”

“除非什么?”秦奋连忙追问。

“除非是厂里自己啃不动的硬骨头,或者是一些零星的、技术要求高、批量又特别小、大厂不屑于干的急活、杂活。”刘师傅说道,“你想想,咱们厂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某个进口设备坏了个特殊零件,国内又没得配,图纸可能还不全,需要老师傅凭经验修复或者测绘仿制,批量就一两件,走正常的生产流程又太慢,耽误生产。这种时候,要是外面有信得过、技术真过硬的人能接下来,车间或者设备科也乐得省事。”

秦奋眼睛一亮!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他的“魔改”车床精度高,他本人的技术更是超越这个时代,对付那些疑难杂症、高精度的小批量零件,正是他的强项!

“刘师傅,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想干这个!一般的粗活、大批量的活,我也抢不过人家大厂。我就想接点技术含量高、精度要求严的活儿。”秦奋激动地说。

刘师傅点点头:“有这个想法就好。不过,这种活儿也不是天天有。而且,就算有,人家凭什么相信你能干?”

秦奋诚恳地说:“刘师傅,我知道这很难。但总得试试。您在厂里人头熟,能不能帮我留意一下?或者……能不能帮我跟设备科、或者哪个活儿比较杂的车间打个招呼?就说我秦奋,以前在技术科干过,现在自己弄了个加工点,精度方面绝对有保证。可以先试试活儿,干不好不要钱。”

看着秦奋恳切的眼神,刘师傅沉吟片刻,猛地一拍大腿:“行!小奋,你这股闯劲,师傅我佩服!这样,我们三分厂最近好像就遇到点麻烦事。”

“三分厂?”秦奋精神一振,三分厂是红星厂下面一个比较小的分厂,主要生产一些纺织机械的配件,活儿比较杂,设备也相对老旧。

“对,听我们车间跟三分厂调过去的老张说,他们最近从省外接了个什么新型纺纱机的小批量试制任务,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导丝钩零件,形状有点怪,材料好像还是什么合金钢,硬度高,精度要求也刁钻,特别是几个小孔的同轴度和光洁度。他们厂那几台老掉牙的床子,试了好几次,废品率高得吓人,愁坏了那个车间主任了。正到处托人想办法呢。”刘师傅回忆道。

“导丝钩?合金钢?高精度小孔?”秦奋的兴趣立刻被提了起来,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很有挑战性,但也正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刘师傅,您能帮我引荐一下吗?我想去看看,能不能试试?”秦奋急切地问道。

刘师傅看了看秦奋,见他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渴望,点了点头:“行!我跟三分厂那个车间主任老马还算说过几句话。我明天上班帮你问问,看他愿不愿意见你。不过,成不成,还得看你自己。”

“谢谢您,刘师傅!太感谢您了!”秦奋激动地站起身,几乎要给刘师傅鞠躬了。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第二天上午,秦奋正在仓库里再次检查调试他的宝贝机床,刘师傅托人捎来口信,让他下午两点去三分厂找马主任。

秦奋不敢怠慢,中午饭都顾不上好好吃,提前半小时就骑着车赶到了三分厂。三分厂果然比总厂要显得破旧一些,厂房低矮,机器的噪音也更加嘈杂。

在车间办公室,秦奋见到了马主任。马主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汉子,身材微胖,穿着一身油渍斑斑的蓝色工作服,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一脸愁容。

“你就是刘师傅介绍来的小秦?”马主任上下打量着秦奋,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听说你以前在总厂技术科干过?现在自己弄了个加工点?”

“是的,马主任。我叫秦奋。”秦奋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听刘师傅说,贵车间有批零件加工遇到点困难,我想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马主任从桌子一堆图纸和零件里,翻出一个形状奇特的小零件,递给秦奋:“就是这个,导丝钩。材料是铬钼合金钢,需要热处理到HRC45左右。看到这几个小孔没有?直径1.5毫米,深度8毫米,要求同轴度0.008毫米,内孔光洁度要达到Ra0.4。我们试了好多办法,钻头容易偏,铰刀容易崩,废品率超过六成!这批活儿总共就要五十件,下周就要交货,要是再做不出来,我们车间这个月的奖金都得泡汤!”

秦奋接过那个小巧但分量不轻的导丝钩,仔细看了看。零件不大,但形状复杂,确实有几个深径比很大的小孔,而且材料硬度不低,加工难度相当大。特别是0.008毫米的同轴度和Ra0.4的光洁度要求,对于一般的机床和工艺来说,确实是非常苛刻的挑战。

他脑海中迅速闪过几种可能的加工方案,高精度镗孔?特殊定制的深孔钻?电火花加工?

“马主任,”秦奋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自信,“这个活儿,我可以试试。不过,我需要先了解一下你们之前的加工工艺,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马主任有些意外秦奋的自信,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他带着秦奋来到一台正在尝试加工导丝钩的旧车床旁,旁边堆着一小堆报废的零件。秦奋仔细观察了机床的状况、刀具的选择、冷却液的使用,又询问了操作工人的具体操作步骤。

几分钟后,秦奋心里有了底。三分厂的设备精度确实太差,主轴跳动大,进给也不稳。刀具选择和磨制也有问题,冷却也不充分。在这种条件下,想加工出合格的高精度深小孔,无异于痴人说梦。

“马主任,问题我大概清楚了。”秦奋说道,“这样吧,你们给我提供十件毛坯料和图纸,我带回去试加工。明天下午,我把加工好的零件给您送过来。如果合格,我们再谈价格和后续的加工。如果不合格,这十件料钱算我的,我分文不取。您看怎么样?”

“什么?你只要十件料?明天下午就能送来?”马主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车间几台机床、好几个老师傅忙活了好几天,都没搞定,这个年轻人居然说一天就能试出来?

“对。”秦奋点头,语气斩钉截铁。他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马主任看着秦奋笃定的眼神,又想到迫在眉睫的交货期,咬了咬牙:“好!小秦,我就信你一次!你要是真能把这活儿拿下来,价格好说!你要是搞砸了……”

“搞砸了,所有损失我承担!”秦奋打断了他的话。

就这样,秦奋拿着十件沉甸甸的铬钼合金钢毛坯料和一份详细的图纸,离开了三分厂。自行车后座上仿佛驮着千斤重担,这不仅仅是十件毛坯,更是“星辰精密”的第一个订单,是打开局面的第一块敲门砖!

回到仓库,秦奋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首先仔细研究图纸,分析加工难点,确定最佳工艺路线。对于这种高硬度材料的深小孔精密加工,他决定采用特殊的硬质合金钻头,配合他“魔改”后精度和刚性都大幅提升的车床,采用分级钻孔、精密镗削、甚至辅助研磨的复合工艺。

他还特意调配了更有效的切削液,并对机床的冷却系统做了进一步优化,确保加工过程中温度稳定。

一切准备就绪,秦奋深吸一口气,将第一件毛坯小心翼翼地装夹在卡盘上,找正,然后启动了机床。

仓库里,再次响起了那熟悉而平稳的嗡鸣声。但这一次,这声音不再是空转的寂寞,而是承载着希望和挑战的序曲。秦奋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旋转的工件和缓慢进给的刀具,双手稳稳地操控着手轮,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果断。

星辰精密的第一战,正式打响!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