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杀
- 晋贼,从兰亭开始君临天下
- 玖玖柒柒扒扒
- 2572字
- 2025-05-03 12:11:50
山阴牢狱内,一桶冰凉刺骨的冷水迎头泼下,昏迷许久的赵大悠悠转醒。
他睁开眼睛,迎面的是王凝之那和煦的笑容。
“赵大,醒了?”
赵大的意识清醒了几分,紧接着便挤出一张苦脸,对着王凝之哀求道:
“王郎君,我该说的都说了,你放过我吧。”
赵大的演技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对演艺事业的坚持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时候了,居然还不忘演戏。
王凝之弯腰上前,轻轻拍了拍赵大的脸,丝毫不在乎那粘在手上的血污。
“赵大啊,你要不要先看看这个?”
王凝之侧身让开,露出了他身后并排摆放着的那一颗颗头颅。
赵大的瞳孔骤然一缩。
那些人他认识,都是随他一同从邺城杀出来的同袍。
王凝之俯身捡起一颗头颅,抓着其上散发,提到赵大面前。
“赵大,我还得谢谢你啊,若没有你的线索,我也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就杀掉他。”
“你……”
赵大目眦欲裂。
他不明白,他提供的线索要么是些无关紧要的边角料,要么是假的,王凝之是怎么靠着那些线索找到自己这些同袍的?
赵大的话没说出口,但是王凝之却明白了他的疑惑,他耐心解释道:
“你不想受重刑,就想着要靠着一些假情报来误导我,再编一些大义凛然的话来博取我的同情。你觉得我年轻,年轻人就是比较热血、冲动和正义,也更喜欢相信一些漂亮话。”
若王凝之真是一个愣头青,或许还真就被赵大那些所谓的“晋弃中华”“谢远虐民”之类的话唬住,从而对其心生怜悯,甚至就这么放了他也未可知。
毕竟那些都是事实。
可惜王凝之不是个愣头青,两世为人的他,深知梦想要浪漫,认知要现实这个道理。
而在场唯一的愣头青刘礼,还差点被赵大杀了老爹,可谓是对其恨之入骨。
所以赵大的计谋在一开始其实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王凝之的语气骤然冰冷。
“赵大,若是不想遭罪的话,就告诉我,你们在城外的落脚处在哪里?”
没错,盐水鞭子其实是这间牢狱中最普通的刑法了,比这还残酷的刑法比比皆是,赵大目前还都没有享受过呐。
赵大紧闭着嘴,一言不发。
牛七上前几步,嘴上带着阴森的笑。
“郎君,让咱来吧,就是不知道这家伙能扛过几道重刑。”
王凝之摆了摆手。
“我没那么多时间和他耗着,你将他的嘴给我掰开。”
牛七虽然不知道王凝之要做什么,但还是依令上前,两手一扣,掰开了赵大的嘴。
王凝之从怀中取出一张包黄纸,打开之后,将其中一些粉末倒入了赵大嘴中。
牛七会意,立即闭上赵大的嘴,强制让其咽了下去。
只见粉末入腹之后仅仅片刻,赵大的皮肤就变得通红,浑身颤抖,喉间因为极致的痛苦发出一些意义不明的嘶吼。
“郎君,这是?”
看着赵大这样的神色,牛七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猜测,只是还不太确定。
“五石散。”
王凝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服用五石散之后,浑身的皮肤会变得敏感数倍,这时候用刑,事半功倍。”
“嘿嘿。”牛七阴恻恻一笑,“郎君大才,这五石散居然还能这么用,倒是咱没想到的。”
王凝之摆了摆手,转身朝着牢房外走去。
“牛七叔,我还有事,这里就交给你了。”
待王凝之走后,牛七对着早就已经目瞪口呆的刘礼说道:
“小子,看好了,咱今天教你点真东西。”
……
……
王凝之说自己有事,那自然是真的有事。
赵站的两百部曲在巷战中都没能留下四公子,这下四公子逃到了城外,自然是更指望不上了。
王凝之需要更多的力量。
他找到了王羲之,说明了事情原委。
王羲之的面色也异常凝重,他沉吟片刻,便下了决定。
“我这就召集部曲,前去讨贼。”
于是,盏茶功夫过后,便有数匹快马插着白旗,带着王羲之印符,从兰渚山脚奔出,向着四面八方奔去。
一则消息随着快马迅速传遍了琅琊王氏在会稽的数个庄园。
收拾好家伙,要打仗了!
东晋士族部曲,当然不可能像国家军队一样不事生产,只管打仗。事实上部曲大多数时候都是士族的佃客、僮仆,只有披挂甲胄,手持刀兵时,才会摇身一变成为部曲。
王凝之则是早早来到了琅琊王氏的校场之中,静静等待部曲集结。
此时的他全身披挂着一套华丽的明光铠,腰佩长刀,往校场最前方高台上一站,颇有一股横刀立马的气势。
没错,此次,王凝之要亲自带兵出征。
为了将来北伐的理想,王凝之需要适应战场。
两个时辰后,日头爬上了最高的天,校场远处渐渐浮现起一抹烟尘。
一白袍小将手提长枪,纵马带着数百兵卒,急行军而至。
进入校场之后,那白袍小将翻身下马,对着王凝之行了一个军礼。
“琅琊王氏部曲督赵晨,携东园五百部曲,参见二郎君。”
东园是琅琊王氏在会稽最大的庄园之一,占地数十里,僮仆上万,常驻五百部曲。这赵晨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赵站的弟弟。
赵晨过后,琅琊王氏的其他部曲连带着审问出的情报牛七也相继赶到。
校场此时汇聚的琅琊王氏常驻部曲,足足有两千人,这已经超过了东晋会稽郡兵总和。
这就是东晋士族能够与皇权抗争的根本所在。
一想到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兵,王凝之难免心潮澎湃。
见时间差不多了,王凝之大手一挥,下令道:
“开武库!”
伴随着王凝之的话音落下,校场后方的武库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泛着寒光的兵器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武库之中,应有尽有。而东晋最常见的筒袖铠,更是足足有三千套之多。
在场兵卒每人一套,都有盈余。
各部曲屯长依次列队而出,领着几名亲兵将兵器从武库中一一取出,再分发给麾下每一个士卒。
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并未出现任何骚乱。
仅过了半个时辰,所有士卒便已经穿戴完毕,整装待发。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个步骤了。
战前训话。
王凝之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对着底下朗声喝道:
“肃静!”
站在高台前的数名琅琊王氏部曲督和军主,也跟着喝道:
“肃静!”
校场刹那便安静了下来,千名士卒都齐刷刷抬头,注视着最上方高台上那位身披甲胄的王氏郎君。
“近日有贼,祸乱山阴。嗜杀成性,丧尽天良。屠人满门,抗命拒捕。乱本朝之纲纪,害地方之民心。”
王凝之每说一句,高台下数名部曲督和军主便大声复诵一遍,雄浑刚强之音传遍整个校场。
“今百姓惶恐,民心离散,山阴左近心惶惶。我琅琊王氏身为士族,当承保境安民之责,护国守家之任。今日召诸君前来,是要为我山阴除此一害。”
“请诸君效力,我亦将赏罚分明。传我军令,凡杀斩一首级,赏钱五千,另免一年赋税。若有临阵怯战之徒,剥夺田亩,逐出庄园。”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部曲的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王凝之见军队的士气已经调动了起来,他“呛啷”一声抽出腰间长刀,直指长天。
“杀!”
俗语有云,“人一过千,彻地连天。”上千人的齐声呐喊直刺云霄。
“杀!”
“杀!”
“杀!”
王凝之看着底下士气高涨的两千披甲兵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猛男兄,今天我就让你知道,什么他妈的叫,琅琊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