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想有一个小院

我向来是不喜欢电梯的。那铁笼子,每日载着人上上下下,却从不曾真正地上升或下降。人们挤在里面,彼此挨着,却又彼此陌生,眼睛盯着那跳动的数字,仿佛那便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我每每站在其中,便觉得连呼吸也局促起来,仿佛连空气也被这铁笼子囚禁了。

年纪渐长,愈发觉得这城市里的高楼,不过是些钢筋水泥的牢笼罢了。人们住在里面,自以为高人一等,实则不过是悬在半空中的囚徒。我想,人终究是要踏在土地上的,要看得见天,摸得着地,闻得到泥土的气息。于是便萌生了要一个小院子的念头。

这小院不必大,方寸之地足矣。但须有泥土,可以种些花草;须有围墙,可以隔开外界的喧嚣;须有一把老旧的藤椅,可以让我在午后晒太阳。我想象着,春日里,院角的桃树会开出粉红的花来;夏日里,葡萄藤会爬上架子,投下一片阴凉;秋日里,可以扫那落叶;冬日里,可以看那积雪覆盖的寂静。

我曾在城南见过这样一处小院。院墙是灰砖砌的,不高,上面爬满了爬山虎。院门是木制的,已经有些年头,开合时会发出“吱呀“的声响。院内有一棵老槐树,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我去时,正有一位老者坐在那里喝茶。他见我驻足观望,便招手邀我进去。

“看您对这院子有兴趣?“老者问道,声音沙哑却温和。

我点点头,道:“正是。这样的小院,在城里已经很少见了。“

老者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我在这院里住了四十年了。“他说,“儿女们都搬去了高楼,说那里方便。我却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

他指着院角的一丛芍药说:“那是我老伴生前种的,每年都开得很好。“又指着槐树说:“这树是我儿子出生那年栽的,如今也有三十多年了。“

我望着那槐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想必夏日里会投下一大片阴凉。树下一只花猫正懒洋洋地打着盹,对我们的谈话充耳不闻。

“住在这里,不觉得寂寞吗?“我问。

老者摇摇头:“怎么会寂寞呢?早晨有鸟叫,白天有阳光,晚上有月光。四季更替,草木枯荣,都是伴儿。“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又道:“人老了,就图个清静。这院子虽小,却是我的天地。在这里,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不像那些高楼,把人悬在半空,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活像个吊死鬼。“

我不禁莞尔。老者的比喻虽粗俗,却道出了我心中所想。我们这些住在高楼里的人,不正是些“吊死鬼“么?脚下无根,心中无着,每日在铁笼子里上上下下,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

临走时,老者对我说:“人这一生,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不在乎大小,只在乎是不是真的属于你。“

我深以为然。如今城市里的房子,动辄百万千万,却不过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没有历史,没有记忆。人们住在里面,就像暂住的过客,随时准备离开。

我想要的小院,不是投资,不是资产,而是一个可以扎根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种下一棵树,看着它和我一起变老;可以养几盆花,见证它们的盛开与凋零;可以在雨天听雨打芭蕉,在雪夜看积雪压枝。

这样的愿望,在如今的城市里,竟成了奢侈。土地被分割成小块,又被摞成高楼,人们住在其中,如同蜂巢中的工蜂,忙碌一生,却不知为何而忙。

我终究没能买下那个小院。老者说,等他百年之后,这院子就留给孙子,希望他能继续在这里生活。我理解他的选择,这样的院子,理应传给懂得珍惜它的人。

如今我仍住在电梯楼里,每日在铁笼子里上上下下。但心中已有了一个小院的模样,那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对抗这浮华世界的最后堡垒。

也许有一天,我会在城郊找到这样一处小院。那时,我便可以真正地,踏实地,活在这土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