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城被攻破的混乱之际,司马昭凭借多年经营的暗卫系统,提前收到风声,乔装打扮后趁乱逃出府邸,隐匿于洛阳城郊。他深知,只要皇帝曹奂被蜀军控制,魏国便群龙无首,局势危如累卵。于是,司马昭一面派人秘密联络魏国各地忠于自己的将领,命令他们火速回援;一面集结身边仅存的亲卫,试图夺回洛阳,救出皇帝。
三少这边,在成功劫持曹奂后,迅速着手稳定洛阳城内秩序。他张贴安民告示,安抚百姓,声明蜀军只为讨伐司马昭,不会惊扰百姓。同时,三少与黄权等人商议,如何利用曹奂这张王牌瓦解魏军斗志。黄权建议道:“将军,可让陛下发布诏书,斥责司马昭叛国之罪,令各地魏军放下武器,归降我军。诏书盖上玉玺,魏军将领即便有心抵抗,也会有所顾忌。”三少点头赞同,即刻安排妥当。
随着诏书的传出,魏国各地军队反应不一。一些与司马昭素有嫌隙的将领,开始动摇观望;而那些忠于司马昭的死忠派,则不为所动,依旧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其中,魏国大将邓艾之子邓忠最为积极,他发誓要为父报仇,夺回皇帝,一路上马不停蹄,先锋部队已逼近洛阳城郊。
三少得知邓忠来势汹汹,决定主动出击。他留下赵宇率领部分蜀军在洛阳城内守卫皇帝和城池,自己则与黄权、姜维等人率领主力出城迎战。在洛阳城外的一片开阔之地,蜀军与魏军先锋部队遭遇。邓忠看到蜀军,眼睛通红,怒吼道:“三少,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还我父亲命来!”说罢,挥舞长枪,直冲向三少。
三少毫不畏惧,拍马上前,与邓忠战在一处。两人你来我往,激战数十回合,难分高下。姜维见状,悄悄率领一支蜀军绕到魏军侧翼,突然发动攻击。魏军先锋部队阵型大乱,邓忠虽奋力抵抗,但无奈蜀军攻势太猛,渐渐抵挡不住。
就在此时,司马昭率领的援军赶到。他看到战场局势,立刻指挥大军加入战斗。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拼死厮杀,鲜血染红了大地。三少见魏军援军赶到,意识到不能久战,果断下令撤军。蜀军且战且退,退回洛阳城内,紧闭城门。
司马昭率魏军将洛阳城团团围住,试图强攻。但三少早有防备,蜀军凭借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军备,一次次击退魏军的进攻。双方陷入僵持,局势陷入胶着。
然而,三少深知,这样的僵持对蜀军不利,必须尽快想出破局之法。他召集众将和谋士,在洛阳城内的皇宫大殿内商议对策。谋士王平提出:“将军,如今魏国各地局势不稳,我们可派使者前往那些摇摆不定的魏军将领处,许以重利,劝他们倒戈。如此一来,司马昭的兵力便会分散,我们便可趁机突围。”三少听后,觉得此计可行,立即派出多路使者,携带重金和曹奂的诏书,前往各地游说。
与此同时,三少在城内加强防御,积极筹备物资,准备应对魏军的长期围困。他还亲自巡视城墙,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将士们,我们已占据洛阳,劫持了魏国皇帝,胜利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坚守到底,定能击败魏军,兴复汉室!”蜀军士兵们被三少的话语所激励,纷纷表示要与洛阳城共存亡。
而在城外,司马昭也在加紧部署。他深知洛阳城易守难攻,强攻损失太大,于是开始挖掘地道,试图从地下潜入城内。三少得知后,立刻安排士兵在城内挖掘反地道,准备给魏军来个瓮中捉鳖。一场更加激烈的地下较量,即将在洛阳城的地下展开,而这场较量,或许将成为决定蜀汉复国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