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胤禛怒火,福晋相劝

弘时对狗儿挥了挥手,让他退了下去。

他站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推开了窗户,望向了紫禁城方向。

一废太子,推举新储,这一前一后两件大事,都集中在这段时间里了。

这么大的事,弘时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即便不能直面此事,他也得有所动作,尽可能的趁机获得一些好处,为将来做些准备。

若能顺带着替胤禛挣些政治利益,只要不影响到自身,他自然也乐得出手。

让狗儿暗地里将消息传给苏培盛,就是给胤禛送了瓶眼药水,让他看清楚些,别被迷了眼。

雍亲王府,书庭(后称永佑殿),这里是胤禛的书房兼外寝之地。

刚刚从户部下值回来不久的胤禛,听到了苏培盛的禀报。

他面色铁青,眼神中充斥着浓郁的寒意,地面上碎成渣子的瓷片显示着此刻他的心情极差,一腔愤怒难以发泄。

“一个乞丐拦路塞给你的?”胤禛的声音充满了冰冷的压抑感。

这种场景,苏培盛见过几次,他强自镇定的说道:“回主子,的确如此,奴才想要问清楚时,那乞丐已撒腿跑了。”

突然,胤禛猛的转身,双眼死死的盯着苏培盛,一字一句的说道:“没有查实的消息,你让我如何相信?”

苏培盛连忙噗通跪了下去,膝盖跪在了些许碎瓷片上。

可他顾不得疼痛,连忙说道:“奴才有罪,奴才这就亲自带人去找那个乞丐,查实究竟是谁装神弄鬼。”

听到这话,胤禛面色稍稍舒缓了些,他再次坐了下来,对苏培盛抬了抬手。

胤禛自然很清楚,遇到这事,苏培盛也是两难。

上报给他,就是没有查实。

不上报,就是隐匿不报,若因此耽搁了大事,那就更麻烦了。

胤禛眼神阴晴不定,不知在思索着什么,突然开口说道:“将这张字条交给高勿庸,让他去查,查那个乞丐,查城里一些代写书信的,明白吗?还有,你派得力之人给我暗中盯着老八府上的动静,一个进出的也不准漏掉。”

“嗻”

苏培盛心中一凛,刚刚站起身,又连忙低头领命。

这个时候,不管胤禛的吩咐能不能做到,他都不敢顶撞。

即便做不到,也只能事后缓缓相劝,此时若劝,只会自讨苦吃。

胤禛再次看了看那张字条,上面的字迹,他的确从未见过。

眼中闪过一抹烦躁时,伸手将字条甩给了苏培盛,并摆了摆手。

苏培盛接过字条,后退着走到门口,转过身正要离去,便看到乌拉那拉氏从中院而来。

苏培盛连忙快步走上前去,正要行礼,便听乌拉那拉氏说道:“罢了,王爷在书庭?”

苏培盛点头说道:“回福晋,主子在书庭。”

“不过,主子心气儿稍有不愉,还得您帮衬一二。”

苏培盛的后半句话声音压的很低,几乎只有乌拉那拉氏能够听到。

乌拉那拉氏闻言轻轻颔了颔首,对苏培盛的提醒,心里颇为满意。

乌拉那拉氏抬起手,将其他人止住,自己走进了胤禛的书房。

看胤禛一个人坐在桌案后,面色阴沉,地面上散乱的碎瓷片尚未收拾,乌拉那拉氏稍稍绕了绕,走到胤禛身旁,轻声说道:

“什么事惹得爷生这么大的气?妾身可是很久没见您被气到摔东西了?”

胤禛早就知道乌拉那拉氏来了,只是故作沉默,听到这话,他撇了乌拉那拉氏一眼,冷哼了一声,又扭过头去。

乌拉那拉氏微微抿嘴一笑,伸手轻轻推了推胤禛的肩膀,说道:“若不是军国大事,就跟妾身说说呗,兴许妾身还能给爷出出主意呢。”

闻言,胤禛面色舒缓下来,叹了一口气道:“马齐那老匹夫,欺人太甚。”

乌拉那拉氏一怔,今儿个一早,马齐和李荣保刚来过府里,将富察傅清送了过来,行了认主礼。

当时胤禛的高兴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的,怎么晚上就惹得胤禛发了这么大的火?

乌拉那拉氏快速思索,也想不出所以然,便试探的问道:“妾身看马中堂也是个老成持重的,怎的就惹爷发火了呢?”

提到这个,胤禛立刻便像是被点着的火药桶,猛的站了起来,在桌案后来回踱了几步,才恨恨的说道:

“我收到消息,昨儿个晚间亥时,那老匹夫偷摸去了老八府上,密谈了两刻钟之久。”

“今儿个,竟还跟没事人似的来我府上谈笑风生。这是什么?这是藐视于我,这是戏耍本王!”

“亏得本王还备下了厚赏,如今想来,本王的颜面被他踩在脚底下了。”

“老匹夫,本王饶不了他。”

听到这话,乌拉那拉氏终于明白了。

胤禛这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期望落空,颜面上挂不住。

不过也确实,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如此。

乌拉那拉氏眼神微闪,稍稍思索后,说道:“爷,您消消气,不值当的。”

“马齐不识好歹,由得他去便是,就当原本没有这事,没有这份期望,自然也就没了失望不是?”

胤禛却再次怒气冲冲的说道:“你叫本王如何咽的下这口恶气?”

乌拉那拉氏轻轻一叹,知道正面劝说无用,便轻声说道:“爷,您就没有想过,得到这个消息,对您心中所想有无益处?”

“难道这不是马齐落到您手上的把柄?”

“假以时日,焉知不能出奇用之?”

胤禛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眼神急闪,满是怒火的状态,顿时便消停下来。

他踱步走回桌案后,眼神中满是思索的神色,口中喃喃说道:“你是说,查实此事,将证据握在手中,将来或有大用?”

乌拉那拉氏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此刻,若弘时在此,定然也会暗暗心惊。

乌拉那拉氏果然是胤禛的好帮手,有心思有手段,三言两语便能将胤禛的毛捋顺,当真不简单。

事实上,弘时收了傅清,为的是长远打算,也是当时事急从权的临时决定。

可从近期而言,直至推举新太子风波彻底了结前的这段时间,反倒让人觉得未必是个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