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优厚的条件
- 全民震惊,我高考总是满分!
- 番茄大王炒蛋
- 3154字
- 2025-04-19 15:15:11
杭大附中,校长办公室。
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掐灭的,半燃的,昭示着这场谈话持续的时间以及参与者的焦虑。
赵振国,这位执掌杭城乃至全省顶尖中学多年的老校长,此刻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在红木办公桌上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他面前坐着副校长李伟和苏凡曾经的班主任王雨。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赵振国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亢奋与困惑交织的复杂情绪。
“清北人科,四家顶尖学府的橄榄枝,这孩子……苏凡,他全拒了。”
李伟是个戴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精明干练,闻言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
“拒了?理由呢?我听说高考组那边为了保护他,连前三名的成绩都没按惯例公布,只内部通报了几所高校。这孩子……图什么?”
王雨是个三十出头的女老师,气质温婉,但此刻脸上也满是担忧和不解:
“我找他谈过。赵校,李校,你们是不知道,苏凡这孩子平时看着挺普通的,就是成绩好,但也没到这种……石破天惊的地步。高考成绩出来,满分!七百五十分!我当时以为自己眼花了。可他跟我说……他要复读。”
“复读?”李伟的声音陡然拔高,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满分状元要复读?他脑子没问题吧?!”
赵振国摆了摆手,示意李伟稍安勿躁:“问题就在这里。他说,他觉得一次高考不足以证明什么,他想再来一次。”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空调嘶嘶地送着冷气。
“疯了……真是疯了。”李伟喃喃道,“哪有这样的天才?或者说,哪有这样……任性的天才?”
王雨轻声道:“赵校,会不会是这孩子压力太大了?他是个孤儿,无父无母,是不是……”
赵振国打断了她:“小王,你的顾虑我明白。但这可能不是压力的问题。我跟他谈的时候,他很平静,眼神清澈,思路清晰,完全不像是一时冲动或者精神状态有问题。他就是……下定了决心。”
李伟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道精光:“老赵,你的意思是……”
赵振国身体微微前倾,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我的意思是,如果苏凡铁了心要复读,那么,他必须留在我们杭大附中!”
李伟瞬间明白了赵振国的意图,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对!必须留下!去年我们出了一个状元,虽然不是满分,但也轰动一时。如果苏凡留下,明年……他要是再考一个满分……”
“那就是连续两年,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生,蝉联满分状元!”赵振国一字一顿,眼中燃烧着火焰,“这将是杭大附中,不,是整个华夏教育史上的奇迹!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
王雨听得心头一震,她看着两位校领导眼中那种近乎狂热的光芒,忽然觉得有些不真实。但她也明白,这对于杭大附中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无法估量的声望和资源倾斜。
“可是……他会同意吗?”王雨提出了关键问题,“他既然拒绝了清北,未必会在乎我们附中的资源。而且,复读生管理,我们虽然有经验,但像他这样的……史无前例啊。”
“所以,我们要拿出诚意,拿出他无法拒绝的条件!”赵振国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显然已经有了腹稿,“小王,你跟苏凡接触最多,你觉得他现在最需要什么?”
王雨思索了一下:“他一个人生活,经济上肯定不宽裕。另外,他性格似乎比较……喜欢安静?不太合群,总是一个人看书学习。”
赵振国点点头:“好。老李,学校里不是还有几套空置的教工宿舍吗?挑一套环境最好的,一室一厅,拎包入住,给他!”
李伟眼睛一亮:“这个好!解决了后顾之忧。校内住宿,安全,方便!”
赵振国继续道:“再给他单独开辟一间教室,就在行政楼这边,安静,没人打扰,让他可以安心备考。”
王雨补充道:“这样他也不用去复读班跟其他学生挤了,环境确实好太多。”
“最后,”赵振国看向李伟,伸出三根手指,“以学校的名义,给他提供三十万的助学金。一次性打到他卡上。”
“三十万?”李伟和王雨都吃了一惊。这笔钱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了。
“没错,三十万。”赵振国语气坚定,“我们要让他明白学校的决心和诚意。这不仅仅是资助,更是投资!投资一个可能创造历史的未来!”
李伟迅速盘算了一下:“这笔钱动用校长基金应该没问题。条件确实优厚,食宿全包,独立学习环境,还有一大笔钱……对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拒绝的。”
“好,就这么定了。”赵振国回到办公桌后坐下,拿起桌上的红色座机话筒,“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电话拨号的“嘟嘟”声。李伟和王雨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赵振国。
电话接通了。
“喂,苏凡吗?我是校长赵振国。”赵振国的声音沉稳而温和,听不出丝毫的急切。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清朗的少年音:“赵校长,您好。”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半分波澜。
“苏凡同学,你决定复读的事情,我和老师们都了解了。首先,我尊重你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目标的权利。”赵振国先是表达了尊重和理解。
“谢谢校长。”苏凡的声音依旧平静。
“其次,学校经过讨论,决定全力支持你的决定。”赵振国话锋一转,开始抛出条件,“如果你愿意留在杭大附中复读,学校将为你提供一套校内的单身教工宿舍,免除所有食宿费用。”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这个信息。
赵振国继续加码:
“同时,我们会为你单独安排一间教室作为自习室,保证绝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将为你提供三十万元的助学金,帮助你解决后顾之忧,让你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他语速不快,将每一个条件都清晰地传递过去,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意和决心。
办公室里,李伟和王雨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少年会作何反应。拒绝了清北的天才,会接受一所中学的挽留吗?哪怕条件如此优厚?
几秒钟的沉默,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然后,电话那头传来苏凡清晰的回应,只有两个字:“好的。”
赵振国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他准备好的一大套说辞,诸如学校的培养、师生的情谊、未来的规划等等,瞬间都堵在了喉咙里。
“你……同意了?”赵振国确认道。
“是的,赵校长。”苏凡的声音听不出喜悦,也没有犹豫,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我答应留在杭大附中复读。谢谢学校提供的帮助。”
“好!好!太好了!”赵振国连说了三个“好”字,语气中的激动终于难以掩饰,“那具体的手续,我让王老师跟你对接。你随时可以搬进宿舍,教室也会尽快安排好。”
“麻烦您和王老师了。”
“不麻烦,不麻烦!安心学习就好!”
挂断电话,赵振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看向同样一脸惊喜和难以置信的李伟、王雨:“成了!他答应了!”
李伟激动地一拍大腿:“太好了!老赵,你这手笔,大气!这下,我们杭大附中明年的招牌,稳了!”
王雨也松了口气,但心中那丝疑虑并未完全消散。苏凡答应得太快,太平静了。这份平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真的是为了再考一次,证明自己?还是……有别的考量?
她想起苏凡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睛,忽然觉得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少年,心思或许比他们这些成年人想象的要深沉得多。
而此刻,电话另一端的苏凡,正站在自己租住的狭小屋内,窗外是杭城夏末的喧嚣。他放下手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留在杭大附中?
这个选择,并非因为赵校长开出的条件多么诱人,尽管那确实解决了眼下所有的生活问题。
真正的理由,只有他自己清楚。
满分,对他而言并非难事,而是必然。但这种必然,在这个世界上,显得如此突兀,如此……不合常理。高考组选择隐瞒成绩,或许是出于保护,但也证明了这种“不合常理”已经引起了某些层面的注意。
他需要时间,更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稳定、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干扰的环境,来适应这个世界,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份“必然”,去实现那个更宏大的目标——用知识推动人类的进步。
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留在体制的羽翼下,以一个“执着于再次证明自己的天才复读生”身份存在,或许是现阶段,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色。
意外?他要将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扼杀在摇篮里。杭大附中提供的独立宿舍和教室,恰好满足了他对安全和独立空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