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疯狂的招生办
- 全民震惊,我高考总是满分!
- 番茄大王炒蛋
- 2785字
- 2025-04-18 19:03:49
六月的杭城,热浪翻滚,连带着空气都粘稠得像是化不开的麦芽糖。然而,比这天气更燥热的,是各大顶尖学府招生办里无声的硝烟。
清华园,水木湛湛,古朴的办公楼里,招生办主任老钱正对着电话那头低吼,额角青筋微微跳动:
“老周,你再给我透个底,就一个名字,一个大概分数段!你们省考试院捂得这么严实,是出了个三头六臂还是怎么着?我告诉你,这可是关系到国家未来栋梁……”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含糊其辞的官腔,大意是规则如此,无可奉告,请耐心等待云云。
老钱“啪”地挂了电话,烦躁地抓了把日渐稀疏的头发,对着旁边焦急等待的年轻干事小李吼道:“没用!油盐不进!跟铁桶似的!”
小李小心翼翼地递上一杯凉茶:“钱主任,您消消气。不光咱们,隔壁北大那帮人估计也急得跳脚呢。听说他们连夜派人飞杭城了,结果连考试院的大门都没摸进去。”
“北大?”老钱冷哼一声,端起茶杯猛灌一口,“他们鼻子是灵,但这回,我看谁都没辙。
这都考完快一周了,往年这时候,状元信息早满天飞了,今年倒好,前三名是谁,考了多少分,愣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反常,太反常了!”
几乎同一时间,未名湖畔,博雅塔下,燕园的招生办同样气氛凝重。被称为“定海神针”的赵教授,平日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此刻也锁紧了眉头,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浙江那边,还是没消息?”他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没有,”助手小王摇摇头,脸上写满无奈,“我们托了教育厅的关系,辗转问了好几层,都说这次是最高指示,成绩严格保密,尤其是第一名,列为‘绝密’。据说……是因为分数太‘特殊’了。”
“特殊?”赵教授的敲击停顿了一下,“能有多特殊?难道还能考个满分不成?”
他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自嘲。高考,国之大考,涉及科目之广,题目之刁钻,想要一分不丢,简直是天方夜谭。历史上从未有过。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有些时候,现实远比想象更离奇。
三天,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无数电话被打爆,无数人情被动用,无数猜测在各大高校内部流传。杭城那位神秘的状元,成了悬在清华、北大、人大、中科大等一众顶尖学府心头的一块巨石。
他们动用了能动用的一切资源,试图撬开那紧闭的口子,探寻那石破天惊的秘密。
终于,在第三天傍晚,仿佛是某种默契,或者说是高层某种程度的“放水”,四封加密邮件,几乎同时抵达了清华、北大、人大、中科大这四所大学的招生最高负责人手中。
清华园,老钱颤抖着手点开了邮件,屏幕上只有寥寥数行字,但其中两个信息,如同两道惊雷,劈得他外焦里嫩:
考生姓名:苏凡。
高考总分:750分。
“满……满分?!”老钱失声叫了出来,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呆立当场。旁边的年轻干事小李凑过来看了一眼,也瞬间石化,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空调的嗡嗡声,显得格外刺耳。
未名湖畔,赵教授看着邮件内容,一向沉稳的他,手里的紫砂壶“咣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反复看着那个名字和那个数字,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人大、中科大的招生办,同样上演着相似的剧目。震惊、怀疑、狂喜、以及一丝丝的惶恐,复杂的情绪在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招生负责人脸上交织。
苏凡。
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之前从未在任何竞赛或大型活动中崭露头角,档案平平无奇,甚至连父母信息栏都是空白,只注明了“孤儿,社会福利院长大”。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年,竟然在被誉为“史上最难”的一届高考中,取得了前无古人,甚至可能后无来者的——满分!
这不是天才,这是什么?这是妖孽!是上天降下的文曲星!
短暂的震惊之后,是火山爆发般的行动力。
“立刻!马上!给我订最早去杭城的机票!”老钱几乎是吼出来的,“不,高铁!高铁更快!小李,你跟我一起去!准备好所有能给的条件,最高奖学金,本硕博连读,专业随便挑!不,让他自己开条件!”
“赵老师,咱们怎么办?”助手小王声音都在发抖。
赵教授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去杭城!马上!告诉学校,动用一切资源,不惜代价,必须把苏凡请到燕园来!还有,查!给我查清楚杭大附中今天什么时候发毕业证!”
人大和中科大的反应同样迅速,目标只有一个——苏凡。
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学生,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状元”的范畴。
他的学习能力,他的思维方式,甚至可能预示着某种认知的突破。
得到他,不仅仅是为学校增添一个耀眼的名字,更是可能为一个学科,乃至一个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未来。
这场围绕着苏凡的争夺战,在信息解禁的瞬间,便进入了白热化。
杭大附中,林荫道上洒满细碎的阳光。今天是学校发放高中毕业证和档案的日子。
苏凡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背着一个半旧的双肩包,不紧不慢地走向教务处。
他刚刚在公告栏看到了高考成绩查询通知,但他没去查。没必要。
校园里人不多,大多是像他一样回来领取毕业物品的学生,三三两两,或兴奋地讨论着未来,或带着一丝离别的伤感。
苏凡走到教务处门口,正准备推门进去,忽然感觉气氛有点不对。
太安静了。
而且,门口似乎……站着几个人?
他抬起头,看到了四张略显陌生的面孔。四个中年男人,衣着考究,气质各异,但眼神中都透着一种相似的、几乎要溢出来的热切。
为首的是一个头发微秃,但精神矍铄的男人,他看到苏凡,眼睛骤然一亮,抢先一步上前,脸上堆满了和煦如春风的笑容:“这位同学,请问你是苏凡吗?”
苏凡脚步一顿,有些疑惑地点点头:“我是。请问你们是?”
“太好了!总算等到你了!”
那微秃男人激动地搓了搓手,语速极快地自我介绍,“苏凡同学你好,我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钱主任!我代表清华大学,诚挚地邀请你报考我们学校!条件你随便开!专业任选!本硕博连读!我们还可以为你配备专门的导师团队,提供国内最顶尖的科研资源!”
他话音未落,旁边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男人立刻插话,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苏凡同学,我是北京大学的赵教授。钱主任说的那些,我们北大同样能提供,而且只多不少!燕园的底蕴和人文气息,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认为,你这样百年不遇的人才,只有在北大,才能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紧接着,另外两位也围了上来。
“苏凡同学,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李老师!我们学校在社科、经管、法律等领域是全国翘楚,如果你对这些方向感兴趣,人大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研究员,”
最后一位气质沉稳,带着浓厚科研气息的男人言简意赅:
“苏凡同学,如果你向往纯粹的科学研究,渴望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突破,科大愿意为你提供最好的平台和最自由的学术环境。”
四个人,四所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就这样在杭大附中教务处的门口,将刚刚准备来拿毕业证的苏凡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诚恳和期待,眼神灼热得几乎能把人融化。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激烈的竞争气息。
苏凡站在包围圈的中心,手里还保持着推门的姿势,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
他看着眼前这四位恨不得立刻把他打包带走的招生老师,心里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