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应对了假冒技术诈骗的风波后,林凡并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农业改革和中医传承的道路依旧漫长且布满荆棘。农业技术驿站这边,虽然通过现场示范和针对性技术指南解决了部分农户的难题,但林凡觉得还能做得更好。
他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以适应更多复杂的情况。“小灵,咱们现在的种植技术虽然在很多地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说,能不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让作物的品质更上一层楼?”林凡在心中询问小灵。
小灵迅速调动知识库和大数据分析功能,片刻后回应道:“主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尝试在种植过程中精准调控微量元素的供应。不同的作物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同,例如,硼元素对于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至关重要,适量增加硼肥的施用可以提高油菜的结实率和含油量。另外,锌元素有助于提高水稻(Oryza sativa L.)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强其抗逆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特性,制定个性化的微量元素施肥方案。”
林凡听后,眼前一亮,立刻着手安排。他组织推广队员们对各地的主要农作物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它们的生长状况和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同时,让队员们收集不同品种作物对微量元素需求的相关数据,为制定个性化方案做准备。
“大伙辛苦一下,这次的调查很重要。咱们要把每一种作物的情况都摸清楚,这样才能给农户们提供更精准的种植建议。”林凡对推广队员们说道。
在收集完数据后,林凡和小灵一起,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微量元素施肥指南。“你看,像这片土地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每亩地在分蘖期可以施用0.5千克的硫酸锌,这样有助于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籽粒饱满度。”林凡指着指南上的内容,向推广队员们讲解着。
推广队员们按照林凡的指示,带着新的施肥指南再次深入到各个乡村,向农户们推广这一新技术。“赵大叔,按照这个方法施肥,您家的小麦不仅产量能提高,磨出来的面粉口感也会更好。”推广队员耐心地向一位农户解释道。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农户对这种新的施肥方法心存疑虑,担心过多施用微量元素会对土壤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这玩意儿真的能行?别到时候把地弄坏了,庄稼也长不好。”一位老农担忧地说道。
为了打消农户们的顾虑,林凡决定在各地建立示范田。他挑选了一些愿意配合的农户,在他们的地里按照新的施肥方案进行种植,并安排推广队员全程跟踪记录。“大家放心,我们会一直盯着,要是有任何问题,我们立刻解决。而且,等收成的时候,大家就能看到效果了。”林凡向农户们承诺道。
与此同时,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也在不断推进。随着学生们临床实习的深入,林凡发现学生们在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综合运用上还有所欠缺。于是,他决定在医学院开展案例研讨活动,每周选取一些典型的病例,组织学生和老师们一起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今天我们来看这个病例,患者长期胃脘疼痛,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大家先说说自己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在一次案例研讨课上,林凡对学生们说道。
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有的从脾胃虚寒的角度分析,建议采用温中健脾的方剂;有的则认为是肝郁气滞导致的脾胃不和,主张疏肝理气。林凡认真倾听着学生们的发言,然后和老师们一起,对每个方案进行点评和分析。
“大家的思路都很不错,但在诊断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像这位患者,除了脾胃本身的问题,我们还要注意他是否有情绪方面的诱因。在治疗上,不仅要调理脾胃,还需要适当兼顾情志的调节。”林凡说道。
通过这样的案例研讨活动,学生们的中医临床思维得到了锻炼,对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林凡还鼓励学生们将现代医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融入到中医诊断和治疗中。
“中医和现代医学虽然理论体系不同,但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借鉴。比如说,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运用针灸和推拿疗法。大家要开拓思维,大胆尝试。”林凡对学生们说道。
然而,林凡的这一想法却引起了一些传统中医老师的反对。“李公子,中医自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何要掺杂这些外来的东西?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吗?”一位老中医皱着眉头说道。
林凡赶忙解释:“老师,我并非要摒弃中医的传统,而是希望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现代医学的一些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取其精华,为中医所用,这样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经过林凡的耐心沟通和解释,一些老师逐渐理解了他的想法。但林凡知道,要让中医与现代医学理念真正融合,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引导和实践。在农业方面,示范田的效果能否如预期一样,让农户们接受新的施肥技术?在医学院,中医与现代医学理念的融合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呢?林凡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继续努力探索着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