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继续前进

《第14章:继续前进》

在那场周耀精心设局诬陷的风波中,林羽遭受了诸多质疑与诋毁,然而,这段艰难的经历并未使他退缩,反而让他在科技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决心更加坚如磐石。

林羽那间小小的房间,曾见证过他的迷茫与坚持,如今再次成为他科技探索的战场。此前黑科技成果的初步成功,并未让林羽满足于现状,他深知科技的海洋浩瀚无垠,还有无数隐藏在深处的宝藏等待挖掘。在这个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里,唯有不断创新、深入钻研,才能站稳脚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辉煌领地。

赵轩常常穿梭于校园的小径,来到林羽的小房间。一踏入房门,便能感受到浓厚的科研氛围。两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杂乱却有序地堆满了各种资料,开启一场场关于科技理论与研究方向的热烈探讨。赵轩虽没有林羽前世记忆带来的独特优势,但他思维活跃,犹如灵动的飞鸟,总能在广阔的思维天空中,从不同角度捕捉到新颖的灵感火花。

有时,他们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融合的可能性,赵轩提出能否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的自我修复机制,应用到智能算法中,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一想法让林羽眼前一亮,顺着这个思路,两人展开了深入讨论,碰撞出更多智慧的光芒。又或者,在谈及能源科技时,赵轩大胆设想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产生电能,为小型设备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这些奇思妙想,为林羽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

林羽每日都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理论研究之中。他的桌子宛如一座知识的小山,堆满了从图书馆费尽心思借来的各类科技书籍。从代表科技前沿的量子物理研究著作,到蕴含历史沉淀的古老机械制造原理手册,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林羽沉浸在书海之中,如同一位虔诚的寻宝者,仔细研读每一页内容。

他时而眉头紧锁,为书中复杂的理论难题苦苦思索;时而奋笔疾书,将自己瞬间闪现的灵感和思考记录在笔记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或工整、或潦草,都是他探索科技之路的真实写照,见证了他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对科技的执着追求。每一个疑问、每一条思路,都像是他在科技迷宫中留下的标记,指引着他不断向前。

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林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新的挑战。其中,进一步优化黑科技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现有的理论知识仿佛筑起了一堵高墙,限制了能量转换效率的提升,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然而,林羽并未被这重重困难吓倒,他凭借着对黑科技原理的深刻理解和骨子里的那份坚毅,勇敢地向传统理论的束缚发起挑战。

林羽将目光投向微观量子领域,那里充满了神秘而奇特的现象。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微观量子现象,或许就是突破能量转换效率瓶颈的关键钥匙。他大胆假设,如果能够巧妙地将这些微观量子现象融入到黑科技设备中,或许能够实现能量转换效率的巨大飞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冒险性的想法,毕竟在当时,这些微观量子现象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很少被应用于实际的科技设备中。

为了验证这个大胆的设想,林羽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探索之旅。他在狭小的房间里,利用有限的资源搭建起简陋的计算工具和自制的模拟设备。这些设备虽然简单粗糙,但却是他实现梦想的有力武器。

每天,林羽都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忙碌着。他全神贯注地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一串串复杂的公式在他笔下流淌,如同奏响一曲无声的科学乐章。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他的希望与期待。在模拟实验中,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各种参数,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设备上显示的结果。

然而,这条探索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每一次计算错误,都意味着他需要重新梳理思路,从头开始推导;每一次实验失败,都如同沉重的打击,让他倍感沮丧。但林羽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的方法。

无数个日夜过去了,林羽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与孤独和困难为伴,却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和赵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