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危局暗涌,道术初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卜子敖在崖山儒学馆已修行近一年,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子弟,成长为能够初步运用“言出法随“之术的儒家弟子。他的进步速度,令馆中师兄弟们啧啧称奇。

这一日清晨,卜子敖正在东院的松树下静修。他盘膝而坐,双目微闭,口中轻声诵读《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随着诵读,他体内的文气流转愈发顺畅,仿佛有一股清流在经脉中循环往复。胸前的双龙胎记微微发热,隐隐有光芒透出。在他的意识深处,那片玄黄气海中的道种已长成一棵小树,枝繁叶茂,而两条龙形虚影也越发清晰,偶尔还会轻轻摆动,仿佛正在吸收天地间的精华。

“子敖!“言述急匆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修行。

卜子敖睁开眼,见言述面色凝重,忙起身行礼:“师兄何事如此焦急?“

“大事不好!“言述低声道,“崖山城西五十里外,出现了妖邪作祟!据说已有数个村庄遭殃,死伤数十人。城主已经发文,请各家道统弟子前往除妖!“

卜子敖心中一震:“妖邪?是何种妖邪?“

“传言是一种黑气成精,能吸人魂魄,尤其嗜好纯阳之体。“言述解释道,“颜师已命我带领几名师兄弟前往查探。考虑到你文气纯净,擅长'言出法随',也让你一同前往。“

卜子敖点头应允,心中既紧张又兴奋。这将是他第一次面对真正的危险,也是实战检验他这一年来修行成果的机会。

“除我们儒家外,法家、道家也会派人前往。“言述叮嘱道,“到时见机行事,若遇险情,以自保为先。“

半个时辰后,卜子敖与言述、杨文简(从齐国返回后常驻崖山)及另外两名师兄一同出了城。五人皆着儒家青衫,腰间佩戴着写有“文“字的玉佩,这是儒家弟子的身份象征,也是储存文气的法器。

出城不久,便遇到了另外两队人马。一队身着黑衣,胸前佩戴“法“字令牌,正是法家弟子;另一队则是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道家修士。

“言道友,别来无恙。“道家队伍中,一位中年道士笑着打招呼。

言述拱手回礼:“张道长,没想到崖山道观也派您亲自出马。“

“事关人命,岂能怠慢?“张道士面色一正,随即目光落在卜子敖身上,“这位小友面生啊,可是新入门的弟子?“

言述介绍道:“这是我师弟卜子敖,入门虽不到一载,但天资聪颖,已能初步运用'言出法随'之术。“

“哦?“张道士眼前一亮,上下打量着卜子敖,“有趣,有趣。观此子气息纯正,似有特异之处。难怪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

卜子敖恭敬行礼:“见过张道长,承蒙夸奖,实在惭愧。“

张道士笑道:“不必过谦。今日除妖,或许能见识小友的手段。“

法家队伍似乎对这番寒暄不屑一顾,为首的黑衣修士冷冷道:“闲话少说,妖邪还在为害一方,我等当速速前往,以免贻误战机!“

三队人马继续前行,不时能看到逃难的百姓,面带惊恐,随身携带的行李也十分简陋,显然是仓皇出逃。言述上前询问,得知妖邪最近出没在西边的枫林村,每到夜晚便会出来害人,所过之处,村民无一幸免。

“奇怪,“杨文简皱眉道,“常听闻妖邪多有所求,或为报仇,或为修炼,但这妖邪似乎只是一味杀戮,毫无章法可言。“

张道士点头:“确实如此。据我观察,这恐怕不是普通的妖物,而是某种邪祟,或是修行者走火入魔所致。“

法家修士冷哼一声:“管它是妖是魔,坏了律法,扰乱秩序,杀之便是!“

言述没有接话,只是默默观察着四周。卜子敖也竖起心神,感受着空气中的异常。随着不断深入,他隐约感到一种阴冷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让人不寒而栗。更奇怪的是,他胸前的胎记也开始隐隐作痛,似乎在对什么产生排斥反应。

傍晚时分,一行人来到枫林村外。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庄,此刻却死气沉沉,没有炊烟,没有人声,只有阵阵阴风呜咽,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小心,妖气已经弥漫了整个村子。“张道士警惕地说,同时取出一张黄符,贴在自己额头上,“诸位最好也做好防护。“

言述等人点头,各自运转道法。卜子敖依照言述教导,默念《论语》中关于“正气“的篇章,一层薄薄的白光在体表形成屏障。

三队人分头搜寻,约定若有发现,立即施法通知其他人。卜子敖与言述、杨文简一组,小心翼翼地进入村中。

空荡荡的村子,静得可怕。偶尔能看到倒在地上的村民尸体,面色发青,七窍流血,神情狰狞,似乎死前经历了极大的恐惧和痛苦。

“这些尸体...“卜子敖忍不住问道,“为何会如此凄惨?“

言述低声解释:“被妖邪吸食魂魄所致。人之魂魄乃是最精纯的阳气,若被强行抽离,肉身必然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卜子敖心中不忍,暗下决心若遇到妖邪,定要为这些无辜村民讨回公道。

夜幕降临,月色如水。三人来到村中央的一口古井旁。井水漆黑如墨,不时泛起阵阵涟漪,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下面蠕动。

“有古怪!“杨文简低声道,“这井中妖气最重!“

言述点头,正要上前查看,忽然井水剧烈翻腾,一团黑气从井中冲天而起!那黑气中隐约可见无数扭曲的人脸,发出凄厉的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小心!“言述大喝一声,同时飞快结印,“文气·正心明道!“

一道白光从他掌心射出,击中那团黑气。黑气被暂时逼退,但很快又汹涌而来,朝三人扑去。

杨文简也施展儒家道法,口中朗诵《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随着诵读,他周身文气大盛,形成一道屏障,抵挡住部分黑气的侵袭。

卜子敖见状,也不甘示弱,运转体内文气,高声诵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他最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此刻运用文气加持,竟然爆发出惊人的威力!一股浩然正气从他体内涌出,化作一道白色光束,直击黑气核心!

“吼——“黑气中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似乎受到了重创。然而,下一刻,那黑气竟然变得更加狂暴,分裂成数股,分别朝三人袭来!

“不好!“言述面色一变,“此妖邪已成气候,我等恐怕难以制服!速速撤退,寻求道家和法家支援!“

三人且战且退,但那黑气移动速度极快,眨眼间便将三人团团围住,而且越来越浓厚,几乎要将月光完全遮蔽。

卜子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胸前的胎记更是疼痛难忍,似乎在极力排斥那股黑气。他强忍疼痛,继续诵读儒家经典,试图以文气驱散黑气。

就在此时,黑气中突然伸出无数漆黑的触手,如毒蛇般朝三人缠绕而来!

“退!“言述大喝一声,同时挥手打出数道文气,格挡那些触手。

杨文简也奋力抵抗,但终究力有不逮,一条触手缠住他的手臂,顿时发出痛苦的闷哼。

卜子敖见状,不顾自身安危,冲上前去,双手结印,口中高喝:“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这是《管子》中的名句,虽非儒家正典,但同样蕴含强大的正气。卜子敖此刻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只想尽快解救杨文简。

令人惊异的是,随着他的诵读,胸前的双龙胎记竟然隐隐发光,透过衣衫也能看到那对龙形图案的轮廓。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从胎记中涌出,汇入他的文气中,使得那道白光变得更加凝实,如同实质的刀锋,一下子斩断了缠绕杨文简的触手!

“这是...“杨文简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卜子敖能有如此威力。

言述也是一脸震惊,但很快回过神来:“快走!趁它受创之际!“

三人抓住机会,迅速突出包围,朝村外跑去。黑气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忽然一连串符箓从天而降,在空中炸开,化作道道金光,将黑气暂时逼退。

“张道长!“言述看到来人,惊喜万分。

张道士带着几名道家弟子从另一侧赶来,同时法家的修士也闻讯赶到。

“此妖邪非同小可,需要我们三家合力才能除掉。“张道士沉声道,“道友们,准备联手一击!“

法家为首的修士冷冷道:“早说过这等邪物,就该用雷霆手段镇压!法家'律令锁禁',当可限制其行动,诸位道友趁机出手!“

言述点头:“儒家'言出法随'可抵御其侵蚀,净化其邪气!“

张道士补充:“道家符箓可攻其要害,破其根基!“

三家修士迅速布阵,各自施展道法。法家修士结印,念动律令咒语,一张无形的法网从天而降,笼罩整个黑气;儒家修士齐声诵读《论语》《大学》,浩然文气如潮水般涌向黑气;道家修士则不停地掐诀画符,数十道符箓如流星般射向黑气核心。

卜子敖也在阵中,全力运转文气,配合众人的攻势。胸前的胎记依然隐隐作痛,但他已经顾不得许多,只知道此刻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家道法齐发,威力无穷!那团黑气被法网束缚,被文气净化,被符箓破坏,发出震耳欲聋的惨叫声。眼看就要被彻底消灭,突然,黑气中央闪过一道诡异的红光,紧接着,整团黑气如同炸开的烟花,朝四面八方散去!

“不好!它要逃!“张道士惊呼。

众人正要追击,却见那些分散的黑气突然改变方向,全部朝着卜子敖扑来!

“子敖,小心!“言述大喝,想要上前保护,却已来不及。

卜子敖只觉胸前胎记剧痛,如同被烈火灼烧。他本能地运转全身文气,试图抵挡,却见那些黑气并非攻击他,而是像被什么吸引一般,直接钻入他的胎记中!

“啊——“卜子敖发出一声痛苦的嚎叫,整个人如遭雷击,倒在地上不停抽搐。他感到有一股极其邪恶的力量正在侵蚀他的身体和心神,与此同时,胸前的双龙胎记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似乎在与那股邪力对抗。

在他的意识深处,玄黄气海剧烈翻腾,道种上的叶子纷纷凋落,而那两条龙形虚影则完全苏醒,发出无声的咆哮,与入侵的黑气激烈对抗。

外界,言述等人惊慌失措,围在卜子敖身旁,却不知如何救援。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那邪祟会主动钻入他体内?“杨文简焦急地问。

张道士面色凝重:“可能与他身上的特殊气息有关。我先前就感觉他非比寻常,现在看来,恐怕另有隐情!“

法家修士冷冷道:“无论如何,若他被邪祟附体,我等都不能姑息。一旦他有异变,必须立刻处决!“

言述怒视对方:“休要胡言!子敖乃我儒家弟子,更是天资难得的奇才,岂容你等如此污蔑!“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际,卜子敖突然不动了。众人屏息凝视,只见他缓缓睁开双眼,眼神清明,并无异样。

“子敖,你...没事吧?“言述小心翼翼地问道。

卜子敖坐起身,摇摇头:“我没事。那邪祟...被我胸前的双龙胎记吸收了。“

“吸收了?“众人惊诧不已。

卜子敖点头,随后解开衣襟,露出胸前的胎记。众人惊讶地发现,原本的黑白双龙图案,如今变得更加鲜明,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隐隐有玄黄二气在龙身游走。

“这...这是...“张道士瞪大眼睛,“玄黄之血!“

“玄黄之血?“法家修士也露出震惊之色。

言述和杨文简对视一眼,也是满脸惊异。

卜子敖深吸一口气,将胎记重新遮盖:“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那邪祟被胎记吸收后,似乎变成了某种养料,滋养了胸前的双龙。而且...我感觉体内的力量有了微妙的变化。“

张道士沉吟片刻:“老夫听闻,玄黄之血乃天地精华所化,有包容万象之能。或许,此次邪祟入体,反而被你的血脉净化,化为己用了。“

法家修士脸色一沉:“无论如何,此事非同小可。按律当向上禀报,请上级定夺。“

言述毫不退让:“子敖乃我儒家弟子,他的事自有我儒家处理。诸位若无异议,我们即刻返回崖山城,向颜师汇报此事。“

一番交涉后,三家修士达成共识,先行返回崖山城,再做定夺。

回城途中,卜子敖闭目内视,仔细感受体内的变化。在那片玄黄气海中,道种重新焕发生机,枝繁叶茂,而两条龙形虚影也变得更加凝实,时而盘旋,时而穿梭,仿佛真正的生灵。

更奇妙的是,他感到自己对“黑气“有了某种理解。那并非单纯的妖邪,而是一种极端负面情绪的凝聚——绝望、恨意、嗜血的欲望......这些情绪如此强烈,已经脱离了原主人的控制,化为实质性的存在,在人间肆虐。

“原来如此......“卜子敖暗自思忖,“这就是那妖邪的本质。“

崖山城,儒学馆内。

颜师听完言述的汇报,沉默良久,随后对卜子敖道:“子敖,你可感觉身体有何不适?“

卜子敖摇头:“回馆主,弟子并无不适。反而感觉道行有所精进,对儒家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颜师沉思片刻:“此事涉及玄黄之血,非同小可。我需向上禀报,请大儒孟轲定夺。在此之前,你暂且闭关修行,不得外出。“

卜子敖恭敬应允。

回到自己的书房,卜子敖静坐调息,细细体悟体内的变化。方才他没有向颜师透露的是,除了对儒家经义理解更深外,他竟然对那些黑气中蕴含的负面情绪也有了直观的感受。这些情绪与儒家追求的“中和“截然相反,却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道家典籍中的话,竟然在此刻浮现在他心头,让他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儒、道、法、兵各家道统,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修之道也各有千秋,却都是对这个复杂世界的诠释和应对。

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兼容并蓄......

卜子敖摇摇头,暂且压下这个大胆的想法。他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固心神,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波。

三日后,孟轲亲自来到崖山儒学馆,与颜师长谈后,召见了卜子敖。

“见过孟大儒。“卜子敖恭敬行礼。

孟轲慈祥地看着他:“子敖,自观道会一别,你可还好?“

“托大儒福荫,弟子一切安好。“

孟轲点点头,随后语气一转:“关于你胸前的玄黄之血,以及吸收邪祟一事,我已知晓。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卜子敖摇头:“弟子愚钝,请大儒指点。“

“玄黄之血,乃天地之精华。上古时期,诸子百家未分,大道同源。天地初开,阴阳交汇,玄黄二气孕育万物。而最为精纯的一缕气息,化作'玄黄之血',若有人体内存有此血脉,则与大道亲近,对各家道统都有特殊的感应能力。“

孟轲顿了顿,目光如炬:“你此次吸收邪祟,无意中走上了一条前人未尝试过的路——融合之道。“

“融合之道?“卜子敖心中一动。

“不错。“孟轲严肃道,“天下道统,各有所长,却也各有局限。譬如我儒家重德行,却在实践力量上不如兵家锐利;道家长生久视,却不热衷入世救民;法家严苛高效,却容易流于残暴......如果有人能够融汇各家之长,创立新的道统,或许能够超越现有的樊篱,达到更高的境界。“

卜子敖心跳加速:“那弟子应当如何做?“

孟轲沉声道:“当下之计,你仍需在儒家好好修行,打牢基础。等时机成熟,我会安排你去接触其他道统的精要。玄黄之血虽是奇缘,但也是重担。此事不可声张,否则必引来无尽麻烦,甚至有性命之忧!“

卜子敖郑重点头:“弟子明白,定当谨记大儒教诲!“

孟轲满意地笑了:“好,那我便放心了。另外,为了保护你的安全,从今日起,你将以我的记名弟子身份,前往齐国稷下学宫继续深造。那里藏书丰富,高人云集,对你今后的修行大有裨益。“

卜子敖又惊又喜:“多谢大儒栽培!弟子定不负所望!“

就这样,卜子敖在崖山儒学馆的修行生涯告一段落,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临行前,他向颜师和言述等人辞行,感谢他们一年来的教导和照顾。

言述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敖,你天资过人,前途不可限量。但天下之大,人心难测,道统之争愈发激烈,你务必谨记儒家教诲,保持初心。“

杨文简则更为直接:“老实说,我有些嫉妒你。不到一年的修行,就得到孟大儒的亲自栽培,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啊!“

卜子敖诚恳道:“文简兄言重了。若非各位师兄指点,我哪有今日?只望他日能有机会再聚。“

六月初,孟轲带着卜子敖离开崖山城,踏上前往齐国的旅程。卜子敖初次远行,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途经各国,他亲眼目睹了诸侯争霸的残酷,也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对道统的态度差异。

齐国与崖山城所在的小国不同,国力强盛,国土辽阔,是诸侯国中的佼佼者,尤其在文化与学术上更是首屈一指。稷下学宫作为齐国的文化中心,汇聚了各家道统的智者,成为真正的百家争鸣之地。

然而,就在临近齐国边境时,一场意外却猝不及防地降临。

一队骑兵突然从山林中杀出,拦住了孟轲一行人。为首的是一名蒙面刺客,手持利刃,直指孟轲:“孟轲,交出你身边的那个年轻人,饶你不死!“

孟轲面色一凝:“何方贼人,竟敢拦路劫人?“

蒙面人冷笑:“少废话!那小子身具异象,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交出他,否则性命不保!“

孟轲护在卜子敖身前:“痴心妄想!“

就这样,一场意外的突袭,将卜子敖卷入了更为复杂的漩涡。他的天赋,他的玄黄之血,他吸收邪祟的能力......这一切,已经引起了更多人的觊觎。

道统之争的暗流,愈发汹涌。而这个拥有特殊血脉的农家子弟,将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争端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切,都是未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的命运,已经与这个动荡的时代紧密相连,再也无法分割。

道种成长,龙影初现。一场更大的变局,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