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的老师李斯

就比如说韩非的知识已经深刻融合了唯物论以及皇帝集权的实践性,一个能从封建时代学出来的人,竟然掌握了这种跨时代的前瞻知识,他真的是人吗?

这并不是说法家不好,看秦国数代人打下来的基业,本着或许自己就是将来继承人的身份,该学的总要学的。

李斯与韩非师出同门,能够更好地施行韩非留下来的“遗产”

因此李斯是一个用起来很趁手的秦国重臣。

换言之,一个帝国要强大,要生存,它不能没有政治家。

“听闻昨天廷议,廷尉与丞相又在大殿争论?”

李斯尴尬一笑,再一次行礼言道:“臣与丞相的治国方略不同,才会在皇帝面前争论。”

扶苏看着火盆中烧着的火焰,笑道:“其实继续分封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李斯颔首道:“公子所言极是,可王绾毕竟是秦国的丞相,朝中有不少人支持他。”

如今的李斯还只是一个廷尉,官职不及丞相,但廷尉一职执掌律法与刑罚,类似刑部。

“王绾是个守旧的人,包括他的门客或者是他在秦国的同僚,还有那些与王绾一起反对你的老臣。”

李斯再一次低下头,神色更添几分恭敬。

扶苏又道:“秦国是由变法开始强大的,分封的老路走过一次何必再走,当今父皇该更倾向郡县制,其实廷尉大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此也算是我的老师的遗愿。”

李斯作揖行礼。

在高泉宫外的宫人们眼中,公子扶苏与廷尉李斯彻夜长谈,直到天亮华阳太后要下葬了,李斯这才离开。

华阳太后下葬的第三个月,已是第二年的春季,关中的气候却依旧天寒地冻。

秦国的廷尉李斯走出家门,正在往咸阳宫而去。

李斯对身边的宾客吩咐道:“天下人皆知,公子扶苏颇有贤名。”

宾客回道:“现在也有很多人得知,公子扶苏喜看当年韩国公子韩非的书,说不定还在韩国故地的韩国名仕们也会得知。”

这位宾客所言的名仕大抵就是如张良那样的人。

王绾已有一个月没有去章台宫上朝,始皇帝也默认了这位丞相不来上朝这件事,反而越发重用李斯。

其实早在几年前,以李斯为首的朝中新派势力与王绾的老派势力就斗得很厉害。

王绾认为,如今治国还是要用以往的分封制,将始皇帝的儿子分封在各地,设置一个个的诸侯国进行治理。

因为这件事,李斯一系的人总是站出来反对王绾这个丞相,朝中吵得不可开交。

不过最后始皇帝还是选择了李斯的建议,选择了郡县制,而不是分封。

近来,公子扶苏喜养鱼,而始皇帝念在公子的孝心,就将高泉宫赐给了公子居住,为华阳太后守孝。

守孝期间的公子,平日里只是养鱼或者看书,不与那些王绾之流的名仕往来,不与六国的旧贵族往来,只是住在高泉宫内,鲜有出去走动。

李斯走到高泉宫前,向这里的宫人说明了来意,门前的人禀报之后,这才准许进入。

被两位内侍领着来到高泉宫的后院,这里有一座假山,水流从假山上流下来,顺着一根竹管流入池塘中。

池子看起来并不是太深,还能隐约见到正在游动的鱼。

李斯见到池边正在看书的公子,便上前行礼。

扶苏笑着让人递上一些糕点,又问道:“听闻王绾得了重病,不能早朝,还听闻有不少人去拜访他。”

“王丞相德高望众,他说病了,那多半是真的病了,只是病得不重。”

见李斯端正站着回话,扶苏又道:“还听别人说,父皇采纳了廷尉的建议,往后大秦要实行郡县制。”

李斯回道:“还要多谢公子两月前对臣的劝告,让臣有信心向皇帝进谏。”

李斯心中本就对法家思想是极其维护的,始皇帝也终究会采纳李斯的建议。

既然是李斯的进谏,那么接下来就该重用李斯了,王绾这个丞相的位置能否保住还要两说。

在外人看来,是公子扶苏与廷尉李斯联手要扳倒当朝的秦国丞相王绾。

不知始皇帝听到这个传闻又会作何感想?

“王翦大将军的兵马何时回来?”

“臣……不知。”

李斯将姿态放得更低,别的事能够告知公子,唯独有关王翦大将军的事,即便是知道也不能随便说。

见公子不言语,李斯又道:“皇帝有诏令,命臣往后教导公子。”

扶苏看着池中的鱼,又道:“嗯,我也收到父皇诏令了,以后有劳老师了。”

李斯会心一笑,连忙行礼。

能够得到公子一句老师的称呼,李斯心中热乎,不免更加欣喜,秦国有一位好学的公子,当然不是一件坏事。

这位新老师离开时脚步确实很着急,这也是正常的,未来几年会是他一展宏图的人生巅峰期。

高泉宫后方的池塘,所养都是一些寻常的鱼,公子还会命人抓一两条杀了吃,扶苏公子爱吃鱼,也爱养鱼。

扶苏重新坐下来,依旧看着书,在咸阳宫里有看不完的书,这些书有的是从六国收缴而来的,还有的是秦国的臣子所写的。

细数这些为秦国立功的能臣……其实他们那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的。

比如说张仪,商鞅,白起。

通常而言,掌权的历代秦王对所有事都有一票否决权,也有拍板决定的权力,任何事只要秦王反对就不能施行。

并且延续至今,就如当年在秦国执掌大权四十多年的魏冉,秦王说废就废,魏冉不敢有半句怨言。

当年的白起,那也是说杀就杀,白起逃都没逃。

要给秦国卖命就要看他的八字够不够硬。

在史书上,就连李斯他自己也没落得一个善终。

这个大秦帝国如今看起来空前的强大,可举目望去民生凋敝,富饶的关中还有待开发,郑国渠虽好。

但依旧不够用,整个大西北以及中原还有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