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成皇帝,是元帝的太子,他老妈就是王皇后。他出生在太子宫的甲观画堂,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嫡皇孙,宣帝稀罕得不行,还给他取字叫太孙,天天带在身边。结果这孩子才三岁,宣帝就驾崩了。元帝一上位,他就成了太子。这孝成皇帝年轻的时候那是热爱经书,为人宽厚、谨慎得很。
他一开始住在桂宫,有一次皇帝老爸紧急召见他,他从龙楼门出去,可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绕啊绕,先往西跑到直城门,找到能横穿驰道的地儿,才过去,然后再从作室门回宫。皇帝老爸等得花儿都谢了,问他咋回事,他一五一十说了,皇帝老爸可太高兴了,大手一挥,下了个命令,以后太子能横穿驰道。不过后来这孝成皇帝就爱喝点小酒,沉迷娱乐,皇帝老爸就觉得他没多大能耐。当时定陶恭王那是才艺满满,他老妈傅昭仪又受宠,皇帝老爸就老想着把恭王立为继承人。还好有侍中史丹护着太子,帮忙出了不少力,再加上皇帝老爸想着先帝特别喜欢这太子,这才没把他太子之位给废了。
到了竟宁元年五月,元帝驾崩。六月已未这天,太子顺利登基,还跑去高庙祭拜。一上位,就把皇太后尊称为太皇太后,皇后尊称为皇太后。还让自己亲舅舅侍中卫尉阳平侯王凤当了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尚书事务,这妥妥的给自己人安排重要岗位啊。
乙未日,相关部门上奏说:“皇帝坐的车、拉车的牛马,还有那些陪葬用的禽兽,都不合礼法,不适合用来陪葬。”皇帝一听,行,准奏。
七月,来了个大赦天下,估计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想让大家都有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建始元年春天正月乙丑,皇曾祖悼考庙着火了,这事儿可有点邪乎。
接着立了故河间王的弟弟上郡库令良为王。
还出现了彗星在营室星座,这在古代可是被认为有大事要发生的征兆。
然后又把上林诏狱给撤了。
二月,右将军长史姚尹等人出使匈奴回来,离边塞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突然刮起暴风,燃起大火,直接把姚尹等七个人给烧死了,这也太倒霉了。这时候皇帝又开始给大家发福利了,诸侯王、丞相、将军、列侯、王太后、公主、王主、二千石的官吏都赐黄金,宗室里千石以下到二百石的官吏,还有有宗室户籍的子弟,以及三老、孝悌、力田这些有荣誉称号的,还有鳏寡孤独的可怜人,都发钱发帛,各有不同。普通吏民每五十户发牛和酒,这皇帝还挺会收买人心。
皇帝还下诏书说:“之前祖庙着火,东方又出现彗星,新年刚开始就出这些事儿,罪过可太大了!《尚书》里说要先君端正政事。各位大臣要努力啊,带领百官,帮我弥补不足。要崇尚宽大,促进和睦,做事多换位思考,别太苛刻。再大赦天下,让大家都能改过自新。”
然后又封舅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还赐其他舅舅王谭、商、立、根、逢时关内侯的爵位,这亲戚关系安排得明明白白。
夏天四月,黄雾弥漫,遮天蔽日。皇帝就广泛询问公卿大夫是咋回事,让大家别藏着掖着。
六月,无数只青蝇聚集在未央宫殿中,把大臣们坐的地方都占了,这画面想想就有点恶心。
秋天,把上林宫里二十五个很少去的宫馆给撤了,估计是觉得留着浪费。
八月,还出现两个月亮一前一后,早上在东方出现,这可真是奇景。
九月戊子,流星划过,那光芒把地都照亮了,有四五丈长,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还穿过了紫宫,感觉这一年各种神奇的事儿都让孝成皇帝给碰上了。
十二月的时候,他决定在长安的南北郊搞祭祀活动,直接把原来在甘泉、汾阴的祭祀给停了。结果搞这事儿当天,刮起大风,把甘泉祭祀场地里十围以上的大树都给拔起来了。各地受灾严重,只要受灾程度达到十分之四以上的,就不用交田租了,皇帝还是有点体恤民情的。
建始二年春天正月,又把雍地的五畤祭祀给停了。辛巳这天,皇帝头一回在长安南郊进行郊祀。完了还下诏书说:“之前把祭祀天地的地方搬到南郊、北郊,我亲自去祭祀上帝,皇天有回应,各种神光都出现了。这下三辅地区的长官也不用再为祭祀的布置和徭役劳心了,所以赦免在长安、长陵负责郊祀的县吏以及中都官那些被判耐罪的刑徒。还把天下的赋税钱减少,每人少收四十算。”这算盘打得挺响,感觉自己做了件大好事。
闰月的时候,把渭城延陵亭那一片定为自己未来的陵墓。
二月,下令让三辅和内郡各推举一个贤良方正的人才,估计是想给自己找几个能干的帮手。
三月,北宫的井水溢出来了,这在古代也被视为一种异常现象。
辛丑这天,皇帝又头一回在北郊祭祀后土。
丙午日,立了许氏为皇后。
还把六厩和技巧官给裁撤了,也不知道这些官员们心里咋想的,突然就丢了饭碗。
夏天,大旱,庄稼估计都快干死了。
东平王宇犯了罪,被削去了樊、亢父这两个县,看来就算是王爷也不能随便犯错。
秋天,把太子的博望苑给撤了,赐给宗室里那些有朝请资格的人。还减少了皇帝车驾用的马匹,估计是想省点开支。
建始三年春天三月,赦免天下的刑徒。给孝悌、力田的人加两级爵位。之前那些欠的租赋和赈贷的钱都不用还了,这对老百姓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秋天,关内发大水。
七月,有个叫陈持弓的小丫头,听说发大水了,慌慌张张就跑到横城门,还稀里糊涂闯进尚方掖门,一直跑到未央宫的钩盾里面。这可把吏民们吓得都跑上城墙了,这小丫头可真能折腾。
九月,皇帝下诏书说:“之前郡国遭受水灾,淹死好多人,多的地方有上千人。京城还无缘无故传言说大水要来,吏民们吓得都跑上城墙。估计是那些苛刻残暴的官吏还没收敛,老百姓蒙冤失业的太多了。派谏大夫林等人去各地巡查。”看来皇帝也知道下面有些官员不靠谱。
冬十二月戊申初一,发生日食。晚上,未央宫殿里还地震了。皇帝又慌了,下诏书说:“听说天生百姓,百姓自己管不了自己,所以要立君主来治理。君主治理得好,草木、昆虫都能各得其所;君主没德行,天地就会出现谴责的现象,灾异频繁发生,来告诉我治理得不好。我治理国家的经验越来越少,举措也不对,才出现戊申日食和地震,我可太害怕了。公卿们都想想我的过失,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你们可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丞相、御史和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以及内郡国,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到公车,我要亲自看看。”这时候皇帝还是想挽回局面的。
接着越巂山崩塌,感觉这一年到处都不安宁。
建始四年春天,把中书的宦官给撤了,开始设置五个尚书官员,这是要改革朝廷机构了。
夏天四月,居然下雪了,这天气可太反常。
五月,中谒者丞陈临在殿中把司隶校尉辕丰给杀了,这皇宫里也不太平啊。
秋天,桃树、李树结果,按说这是好事,可紧接着就发大水,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冬十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黄河决口没尽到职责,自杀了,这官当得压力也太大了。
到了河平元年春天三月,皇帝下诏说:“黄河在东郡决口,水淹两州,校尉王延世把堤坝堵塞好了,这是大功一件,把年号改成河平。给天下吏民都赐爵位,各有等级差别。”看来皇帝对这事儿挺满意。
夏四月己亥这天是月底,发生日全食。皇帝又下诏说:“我守护宗庙,战战兢兢,还没干好本职工作。经传上说:‘男子教化没搞好,阳气之事没做好,太阳就会发生日食。’上天显示这种异常,罪过在我身上。公卿大夫们要努力,全心全意帮我弥补不足。百官各自做好本职工作,任用仁人,远离残暴的人。把我的过失都讲出来,别藏着掖着。”然后又大赦天下。
河平元年六月,他大手一挥,把典属国给合并到大鸿胪里了,也不知道那些原本在典属国工作的人适应不适应新岗位。
到了秋天九月,又把太上皇的寝庙园恢复了,也不知道他咋突然想起这事儿,估计是想彰显一下对先辈的敬重。
河平二年春天正月,沛郡铁官那儿炼着铁呢,结果铁飞起来了,这奇奇怪怪的事儿被记在了《五行志》里,这要搁现在,肯定能上热搜。
夏天六月,皇帝又开始照顾自家亲戚,把舅舅谭、商、立、根、逢时都封为列侯,这王家的势力一下子又壮大了。
河平三年春天二月丙戌,犍为发生地震,山都崩塌了,把江水都堵住了,水还逆流,这大自然一发脾气可太吓人。
秋天八月乙卯月底,又出现日食,感觉这日食老来找孝成皇帝“麻烦”。
这时候,光禄大夫刘向在整理宫中藏书,谒者陈农被派出去,到全国各地搜罗遗落的书籍,看来皇帝还是挺重视文化事业的。
河平四年春天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这可是外交大事。皇帝一高兴,又大赦天下刑徒,给孝悌、力田的人加两级爵位,之前那些欠租赋和赈贷的钱又不用还了,老操作了。
二月,单于结束访问回去了。
三月癸丑初一,又来日食,这一年得把皇帝看麻了。
之后皇帝派光禄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去巡查黄河边那些被水毁伤、穷困潦倒活不下去的地方,给他们钱财赈济。被水冲走淹死、没人安葬的,让郡国给棺材安葬;已经安葬的,每人给两千钱。逃到其他郡国避水的,当地要提供食物,好好对待,别让他们失了生计。还下令推举敦厚有品行、能直言的人才。
壬申日,长陵临泾的河岸崩塌,把泾水给堵住了,这一年到处都在闹“水祸”。
夏天六月庚戌,楚王嚣去世。
接着山阳的石头里冒出火来,皇帝估计觉得这一年太魔幻,干脆改元为阳朔,想讨个新彩头。
阳朔元年春天二月丁未月底,又双叒日食了,皇帝内心os:怎么又是你!
三月,老样子,大赦天下刑徒,感觉皇帝已经把这当成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了。
冬天,京兆尹王章犯了罪,被关进监狱,最后死在里面,这官场也是风云变幻。
阳朔二年春天,天气特别冷。皇帝下诏说:“以前帝尧的时候,设立羲、和的官职,让他们掌管四季之事,让一切都井然有序。所以《尚书》里说百姓因此繁衍和睦,这说明阴阳是根本。现在有些公卿大夫不信阴阳,轻视它,奏请的事情好多都不合时政。自己不懂还到处瞎搞,还想让阴阳调和,这不是瞎闹嘛!以后都得按四时月令办事。”看来皇帝对这阴阳之事还挺在意。
三月,毫无意外,又大赦天下。
夏天五月,把八百石、五百石秩级的官吏给裁撤了,这些小官们估计心里苦不堪言。
秋天,关东发大水,流民想进函谷关、天井关、壶口关、五阮关的,都别刁难阻拦,还派谏大夫博士去各地巡查。
八月甲申,定陶王康去世。
九月,皇帝觉得派出去办事的人不称职,下诏说:“古代设立太学,是为了传承先王的事业,让教化普及天下。儒林的官员,那是知识的源泉,应该都通晓古今,温故知新,明白国家体制,所以才叫博士。不然学者没东西可讲,被下面人轻视,这可没法尊崇道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御史和中二千石、二千石一起推举能胜任博士职位的人,得是出类拔萃的。”看来皇帝对官员的能力很是不满。
这一年,御史大夫张忠去世。
阳朔三年春天三月壬戌,有八颗陨石落在东郡,这可真是天外来客。
夏天六月,颍川铁官的刑徒申屠圣等一百八十人杀了长吏,抢了兵器库的兵器,还自称将军,在九个郡流窜。朝廷赶紧派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去追捕,按战时法令行事,最后这些人都被治罪。
秋天八月丁巳,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去世,满朝轰动。
阳朔四年春天正月,皇帝下诏说:“《洪范》里说的八政,这粮食可是排在首位,这确实是让家家富足、刑罚搁置不用的根本呀。先帝鼓励农耕,减轻田租赋税,奖励那些勤劳能干的人,让他们和孝悌之人享受同等的待遇。可近来,老百姓越来越懒惰懈怠,专心务农的人少了,都跑去干商业这些末业了,这可咋纠正过来呢?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候,让二千石的官员们好好劝百姓种桑养蚕,多往田间地头跑,去鼓励他们。《尚书》里不是说嘛,‘努力从事田间劳作,才会有好收成’,大家都加把劲啊!”皇帝这是为老百姓的生计操碎了心,就盼着大家好好种地。
二月,又双叒大赦天下了,这都成皇帝的常规操作了。
秋天九月壬申,东平王宇去世了,这王爷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
闰月壬戌,御史大夫于永也死了,这朝堂上的官员变动还挺频繁。
到了鸿嘉元年春天二月,皇帝又下诏说:“我承接天地之命,得以守护宗庙,可我的明察被遮蔽了,德行也不能安抚百姓,刑罚也不恰当,好多人蒙冤失去生计,跑到朝廷来告状的络绎不绝。所以阴阳错乱,寒暑失调,日月都不明亮了,百姓们遭受苦难,我可太心疼了。《尚书》里说,‘我们的官员,不能长寿,过错在我自身’。现在正是春天万物生长的时候,派谏大夫理等人去查办三辅、三河、弘农地区的冤假错案。公卿大夫、部刺史要明确告诫太守、国相,让他们明白我的心意。赐天下百姓每人一级爵位,每百户女子赐牛和酒,再额外赐给鳏寡孤独和高寿的人布帛。那些没还的借贷就不用还了。”壬午这天,皇帝去自己未来的陵墓初陵视察,还赦免了在那儿劳作的刑徒。把新丰的戏乡改为昌陵县,用来供奉初陵,又赐给当地百户牛和酒。
也就是从这时起,皇帝开始偷偷地微服出行了,估计是在宫里待腻了,想出去看看民间的花花世界。
冬天,在真定出现了黄龙,这在古代可是祥瑞之兆,不知道皇帝心里会不会暗喜觉得是自己统治有方。
鸿嘉二年春天,皇帝去了云阳。
三月,博士们举行饮酒礼的时候,有野鸡飞进庭院,还沿着台阶跑到堂上鸣叫,后来又飞到各个官府,最后还飞到了承明殿。这野鸡可真能折腾,皇帝估计也觉得这事儿有点怪。
皇帝又下诏说:“古代选拔贤才,要听取他们的言论,通过实际工作来考察他们的能力。所以官府没有荒废的事务,百姓没有游手好闲的,教化得以推行,风雨按时到来,百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都能生活安宁。我承接大业十多年了,多次遭遇水、旱、疫病的灾害,老百姓常常受饥寒之苦,在这种情况下还期望礼义兴盛,可太难了!我既然没办法引领正道,帝王之道也日益衰落,是不是招揽贤才、选拔士人的道路阻塞不通了呢,还是举荐的人不称职呢?现在要推举敦厚有品行道义、能直言的人,希望能听到恳切的言论和美好的计谋,来弥补我的不足。”皇帝这是意识到自己治理得不太行了,想找些能人来帮忙。
夏天,把郡国里那些资产五百万以上的豪杰五千户迁到昌陵。还赐给丞相、御史、将军、列侯、公主、中二千石的人墓地和宅第,这是想让这些权贵们也跟着凑凑热闹。
六月,立中山宪王的孙子云客为广德王,又多了个王爷来分这天下。
鸿嘉三年夏天四月,又一次大赦天下。还允许吏民买爵位,每个等级一千钱,皇帝这是在想办法增加收入呢。
这一年大旱,老百姓可遭罪了。
秋天八月乙卯,孝景庙的门阙着火了,这可是祖宗的庙宇,皇帝估计心里也慌得很。
冬天十一月甲寅,皇后许氏被废了,这后宫的局势又要发生变化了。
广汉有个叫郑躬的男子带着六十多个人攻打官府,劫走囚徒,抢了兵器库的兵器,还自称山君,这可真是胆大包天,把朝廷的威严都不放在眼里了。
永始四年春天正月,皇帝下诏说:“我都好几次命令有关部门,要实行宽大政策,禁止苛刻残暴的行为,可到现在还是没改。一个人有罪,整个宗族都被拘禁,农民都没法安心种地,心里怨恨的人太多了,这就破坏了和气,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关东地区流离失所的人很多,青州、幽州、冀州这些地方尤其严重,我可太痛心了。也没听说在位的官员有谁真正为此感到难过的,到底谁能帮我分忧呢!我已经派使者去各地巡查了。受灾程度达到十分之四以上,百姓资产不满三万的,不用交租赋。之前没还的借贷,都不用收了。流民想入关的,登记一下就让他们进来。到了各个郡国,要好好地对待他们,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活下去,别辜负我的心意。”皇帝这话说得情真意切,看来是真着急了。
秋天,勃海、清河的黄河水泛滥,朝廷就给受灾的百姓发放救济物资,希望能帮他们渡过难关。
冬天,广汉的郑躬等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攻打了四个县,手下都快有一万人了。朝廷任命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征发郡里和蜀郡一共三万人去攻打他们。还下令说,要是有人能互相捕杀或者斩首郑躬等人的党羽,就免除他们的罪行。结果才一个月就把这事儿平定了,赵护也因此升官为执金吾,还被赐了一百斤黄金,这可真是立功就有大奖励。
永始元年春天正月癸丑,太官的凌室着火了。戊午这天,戾后园的门阙也着火了,这接连着火,皇帝心里估计也犯嘀咕,觉得不太吉利。
夏天四月,封婕妤赵氏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这是在给宠妃的家人加官进爵呢。
五月,封舅舅王曼的儿子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为新都侯,这王莽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了。
六月丙寅,立皇后赵氏,还大赦天下,这新皇后上位,皇帝心情不错,就给大家发福利了。
秋天七月,皇帝下诏说:“我坚守道德不够坚定,谋划事情也没充分听取下面人的意见,错听了将作大匠万年的话,他说昌陵三年就能建成。结果都修建五年了,中陵、司马殿门里面还没开始动工呢。天下财物虚耗,百姓疲惫不堪,而且运来的客土疏松恶劣,这昌陵最终根本建不成。我想到这些困难,心里非常难过。‘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现在停止修建昌陵,原来的陵墓也别让吏民迁移了,别让天下人心里不安。”同时还立了城阳孝王的儿子俚为王。
八月丁丑,太皇太后王氏去世,这可是宫里的大事,整个朝廷都得忙乎起来处理丧事。
永始二年春天正月己丑,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去世,这朝堂上又少了一位重要人物。
二月癸未夜,星星像下雨一样陨落。乙酉这天是月底,又发生日食。皇帝下诏说:“之前,龙在东莱出现,又发生日食。上天显示这些异常现象,是在彰显我的过错,我非常害怕。公卿们要告诫百官,好好想想上天的警告,有哪些可以节省减少、让百姓生活更安稳的事,都一条条奏报上来。之前赈济给贫民的物资,就不用收回了。”接着又说:“关东地区连年收成不好,吏民中出于道义收留贫民、给他们食物,或者向官府交纳谷物帮助官府赈济百姓的人,已经给了他们报酬。其中贡献百万以上的,加赐右更爵位,想当官的,补三百石的官职,本身是官吏的,升迁两级。贡献三十万以上的,赐五大夫爵位,官吏也升迁两级,百姓可以补为郎官。贡献十万以上的,家里三年不用交租赋。贡献万钱以上的,一年不用交租赋。”皇帝这是在鼓励大家做好事呢。
冬天十一月,皇帝去雍地,祭祀五畤。
十二月,皇帝下诏说:“之前将作大匠万年明明知道昌陵地势低下,不适合作为陵墓,还上奏请求修建,还建造城郭和邑居,胡乱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工程,堆积泥土增高地势,增加了很多赋税和徭役,让百姓突然承受繁重的劳作。服劳役的人遭受苦难,死者接连不断,百姓疲惫到了极点,天下财物也都匮乏了。常侍闳之前担任大司农中丞,多次上奏说昌陵建不成。侍中卫尉长也多次进谏说应该早点停止修建,让迁来的人家搬回原处。我把长的建议交给闳审议,公卿们讨论后都同意长的计策。长首先提出了正确的策略,闳主管节省了大量费用,让百姓得以安宁。之前已经赐给闳关内侯爵位和一百斤黄金。现在赐给长关内侯爵位,食邑千户,赐给闳五百户食邑。万年奸佞邪恶不忠诚,他的恶行让百姓深受其害,天下人都怨恨他,到现在怨气还没消散,虽然他得到了赦免令,但也不适合住在京师了,把他流放到敦煌郡去吧。”这一年,御史大夫王骏也去世了。
永始三年春天正月乙卯这天是月底,又发生日食了。皇帝下诏说:“天灾接连不断,我可太害怕了。百姓们好多都失去了生计,我派太中大夫嘉等人去全国各地巡查,慰问老年人,了解百姓的疾苦。让他们和部刺史一起,各自推举一个敦厚朴实、谦逊礼让、有品行道义的人。”皇帝这是想找些靠谱的人来帮忙治理国家了。
冬天十月庚辰,皇太后下令让有关部门恢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雍五畤、陈仓陈宝的祭祀,具体情况在《郊祀志》里有记载,估计皇太后觉得恢复这些祭祀能让老天爷消消气。
十一月,尉氏有个叫樊并的男子带着十三个人谋反,把陈留太守杀了,还抢劫官吏和百姓,自称将军。结果有个叫李谭的刑徒和其他四个人一起把樊并等人给杀了,这五个人都被封为列侯,这可真是一下子从刑徒翻身成了列侯,命运大转变。
十二月,山阳铁官的刑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打并杀死了长吏,抢了兵器库的兵器,也自称将军,他们在十九个郡国流窜作案,还杀了东郡太守和汝南都尉。朝廷赶紧派丞相长史、御史中丞拿着符节去督促追捕。最后汝南太守严讠斤把苏令等人给捕杀了,严讠斤随后升为大司农,还被赐了一百斤黄金,这也是立功受奖了。
永始四年春天正月,皇帝去了甘泉,在泰畤进行郊祀,据说还出现了神光降落在紫殿,这可把皇帝高兴坏了,赶紧大赦天下。还赐给云阳的吏民爵位,给女子每百户赐牛和酒,给鳏寡孤独和高年的人赐布帛,这福利发得可不少。
三月,皇帝又去了河东,祭祀后土,给吏民的赏赐和在云阳时一样,而且皇帝经过的地方都不用交田租,这当地百姓可得了实惠。
夏天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和未央宫东司马门都着火了。六月甲午,霸陵园的门阙也着火了。皇帝把杜陵那些从来没被临幸过的宫女都放回家了。还下诏说:“之前,京师发生地震,火灾又多次降临,我非常害怕。有关部门要详细地、明白地回答这些灾祸的原因,我要亲自看。”
接着又说:“圣明的君主制定礼制来区分尊卑,用不同的车服来彰显有德行的人,即使有钱,如果没有相应的尊贵地位,也不能超越礼制,这样百姓才能兴起良好的品行,崇尚道义而轻视利益。现在社会风气奢侈僭越没有限度,没有满足的时候。公卿列侯、亲属近臣,这些都是四方百姓效仿的对象,却没听说他们有谁修身养性、遵守礼制、同心为国担忧的。有些人奢侈放纵,一门心思扩大自己的宅第,修建园林池塘,蓄养很多奴婢,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设置钟鼓,配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都超过了规定的制度。官吏和百姓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风气,在这种情况下还想让百姓节俭,家家富足,这可太难了!《诗经》里不是说嘛,‘赫赫有名的尹太师,百姓都看着你呢’。现在要告诫有关部门,逐渐禁止这种现象。青、绿色是百姓平常穿的颜色,先别禁止。列侯和近臣们,各自反省改正。司隶校尉要监察那些不改变的人。”皇帝这是想整治一下这奢侈的风气了。
秋天七月辛未这天是月底,又出现日食了,这皇帝估计都习惯了这接二连三的天灾。
元延元年春天正月己亥初一,又发生日食了,这一年开头就不太顺利。
三月,皇帝去雍地,祭祀五畤。
夏天四月丁酉,天空没有云却有雷声,声音响亮,光芒闪耀,从四面传到地上,到黄昏才停止。皇帝又大赦天下,估计是想冲冲这奇怪的天象带来的晦气。
秋天七月,有彗星出现在东井星座。皇帝下诏说:“之前,发生日食、流星陨落,上天已经显示出谴责的迹象,奇异的现象接连不断。在位的官员们却默不作声,很少有人进忠言。现在彗星出现在东井,我非常害怕。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们都要尽心思考,想想应对这些变化的办法,用经书的道理明白地回答我,别有所隐瞒。和内郡国各自推举一个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北边二十二郡各自推举一个勇猛且懂得兵法的人。”皇帝这是着急找能出主意、能打仗的人了。
还封萧相国的后代喜为酂侯,也算是对功臣后代的一种关照。
冬天十二月辛亥,大司马大将军王商去世,这朝堂上又少了一位重要的大臣。
这一年,昭仪赵氏还害死了后宫的皇子,这后宫的争斗可太残酷了。
元延二年春天正月,皇帝去甘泉,在泰畤进行郊祀。
三月,皇帝去河东,祭祀后土。
夏天四月,立广陵孝王的儿子守为王。
元延三年冬天,皇帝去了长杨宫,还带着胡客一起大规模校猎。晚上住在萯阳宫,赏赐了跟从的官员们,这皇帝还挺会享受,带着人吃喝玩乐。
元延三年春天正月丙寅,蜀郡的岷山崩塌了,把江水堵塞了三天,江水都枯竭了,这大自然的威力可真吓人,不知道这又预示着啥。
二月,封侍中卫尉淳于长为定陵侯,也不知道这淳于长是靠啥本事得到了皇帝的青睐。
三月,皇帝又去雍地,祭祀五畤,感觉这祭祀是皇帝常干的事儿,希望能得到老天爷的庇佑。
元延四年春天正月,皇帝去甘泉,在泰畤进行郊祀。
二月,把司隶校尉这个官职给撤了,这朝廷的官职说撤就撤,也不知道对朝政有啥影响。
三月,皇帝去河东,祭祀后土。这时候甘露降落在京师,皇帝一高兴,赐给长安的百姓牛和酒,这百姓又得了好处。
绥和元年春天正月,皇帝又大赦天下了,这都成了他的常规操作。
二月癸丑,皇帝下诏说:“我承接太祖的大业,供奉宗庙二十五年了,可我的德行不能让天下安定,好多百姓都对我有怨恨。也没得到上天的保佑,到现在还没有子嗣,天下人都没有可以寄托心意的人。看看古代和近代的教训,祸乱的萌芽,都是从这儿开始的。定陶王欣是我的继子,他仁慈孝顺,可以继承皇位,延续祭祀。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的舅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给中山国增加三万户,来安抚他。赐给诸侯王、列侯黄金,赐给天下那些应当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爵位,赐给三老、孝悌、力田布帛,各有不同的等级。”
还说:“听说做帝王的一定要保存前两代王朝的后代,这是为了贯通三统。以前成汤接受天命,成为三代之一,可他的祭祀却废绝了。我考察寻找他的后代,确定孔吉最合适。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把他的爵位进为公爵,和周承休侯都成为公爵,封地各有百里。
皇帝又去雍地,祭祀五畤。
夏天四月,把大司马票骑将军改为大司马,把将军这个官职给撤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还封为列侯。增加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和丞相一样,这朝廷的官职和俸禄说改就改,皇帝还挺有想法。
秋天八月庚戌,中山王兴去世,这王爷的去世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朝堂上的一些变动。
冬天十一月,立楚孝王的孙子景为定陶王,这又多了个王爷,这皇家的宗室人员可真不少。
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被关进监狱死了。廷尉孔光拿着符节赐给贵人许氏毒药,许氏喝药死了,这朝堂和后宫里的争斗可真残酷。
十二月,把部刺史给撤了,改设州牧,俸禄为二千石,这朝廷的官职制度又变了。
绥和二年春天正月,皇帝去甘泉,在泰畤进行郊祀。
二月壬子,丞相翟方进去世,这丞相可是朝廷的重要人物,他的去世肯定会对朝政有影响。
三月,皇帝去河东,祭祀后土。
丙戌这天,皇帝在未央宫驾崩了。皇太后下令让有关部门恢复长安南北郊的祭祀。四月己卯,把皇帝葬在延陵,这孝成皇帝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
最后这赞语里说:“我的姑姑在后宫当婕妤,我们父子兄弟在皇帝身边侍奉,她多次跟我说:成帝善于修饰仪容,上车时端正站立,不向旁边看,说话不着急,不亲自指点,上朝时深沉静默,有尊严得像神一样,可以说是有天子的庄严仪容了!他博览古今,能接受正直的言辞。公卿们都很称职,上奏的议论也有可称道的地方。他生在太平盛世,上下和睦。然而他沉迷于酒色,赵氏姐妹在后宫作乱,外戚家族把持朝政,说起来真让人感到悲伤。建始年以来,王氏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哀帝、平帝在位时间短,王莽就篡位了,看来王氏的权威和福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啊!”这评价还挺中肯,孝成皇帝这一生,也是让人有些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