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虎豹骑纹营旗在暮色中猎猎作响,
柴云策马踏入禁军大营时,值夜的火头军惊得摔了汤勺。
滚烫的粟米粥泼在地上,腾起的热气里浮动着此起彼伏的惊呼:“是柴将军!玄甲营的兄弟说您被唐狗......”
“唐狗?”
柴云勒马长嘶,马鞭劈开雾气,“睁大狗眼看看谁才是逆贼!”
他猛地将扯开半分衣领,露出脖颈处那刀疤。
“这是赵匡胤的刺客给我留下的刀疤,险些害我性命。”
“赵大帅居然派刺客刺杀柴将军?”
正在磨枪的士卒手一抖,铁枪头深深扎进冻土。
窦仪的白马在营门外焦躁地踏着蹄子。
他望着中军帐前越聚越多的人潮,官袍下的脊梁骨渗出冷汗。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
真的令他始料未及。
他本以为可以借着议和谈判的名义,拖延谈判时间,
给赵匡胤准备兵马,攻打寿州。
可没有想到。
自从进了寿州城,
与李从嘉商讨两国议和之后,
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变得凶险万分。
正在此时。
“击鼓!点兵!”
柴云的暴喝惊飞寒鸦。
他夺过亲卫手中的金色兜鍪,眸光满是怒火:“今夜随某踏平玄鸟营,取赵匡胤狗头者......”
“将军三思!”窦仪终于策马撞开人群。
他官帽歪斜,怀中死死搂着装有契丹密信的铜匣:“玄鸟营两万重骑就屯在寿州城十里外的狼牙谷!您这三万步卒冒雨夜袭,与送死何异?”
一柄陌刀突然横在窦仪马前。
满脸刀疤的校尉咧嘴露出黄牙:“老棺材瓤子,再聒噪老子把你剁了喂......”
“放肆!”
柴云的马鞭抽在校尉脸上,带起一蓬血珠。
他俯身揪住对方领甲,暴起的青筋几乎要撑破护腕:“这是陛下亲封的议和使臣!尔等眼中可还有王法?莫非想要造反不成?”
校尉急忙低头抱拳一拜,“末将一时冲动,请将军恕罪。”
“八百里加急需要几日?”柴云松开那名校尉,突然哑声问向窦仪。
“若是用唐国六皇子提供的辽东鹰隼......”
窦仪从袖中摸出个竹哨,“三日可达汴梁。”
柴云猛然将窦仪手中的竹哨拿了过来。
尖锐的哨声惊得战马人立而起,他在颠簸中望向寿州城方向,
李煜白日里那句“待禁军哗变,本王自会开城门接应“的耳语,
此刻和着血腥气在齿间反复碾磨。
“传令!”
他突然劈断玄鸟旗杆,
“全军退守粮仓,弓弩手上箭楼——没有本将虎符,妄动者斩!”
暗处有个身影悄悄缩回帐篷。染血的布条从指缝滑落,
…………
玄鸟营的炭盆爆开几点火星,在夜色之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周军中军帐内,
赵匡胤手中酒盏晃出半圈涟漪。
他望着帐外漫漫夜色,忽将整壶烈酒浇在火红的炭块上:“柴云既归,某当亲往禁军营犒军……”
“主公不可!”
赵匡胤下方席位端坐一位身穿墨衣男子。
年约三十左右,面容清清癯,眼神深邃,闪烁着智慧与坚毅的光芒。
“则平!为何不可?”
赵匡胤凝眉问道。
原来那人正是赵匡胤麾下第一谋士——赵普。
赵普的麈尾扫落案头兵书,他按住赵匡胤解到一半的狮蛮带,
“三日前寿州西市粮价暴跌三成,守城流民却突然领到双倍口粮。这节骨眼上......”
他忽然蘸着酒水在案上画符,“柴将军归营后第一道军令,是把神臂弩机全部泡进桐油。”
帐外传来战马嘶鸣。
赵匡胤解甲的手顿了顿,铜护心镜映出他骤然阴沉的面容。
那夜在正阳渡,李煜的火箭正是沾着桐油点燃他的楼船。
“报——!”
“大帅!”
斥候裹着风尘撞进大帐,眉梢的灰尘随着急促呼吸簌簌而落:“禁军营今晨在我军大营十里外驻扎了五千士卒,皆是禁军精锐。”
赵匡胤脸色大变,
一双虎目,满是震惊之色,
赵普凝眉思索,忽然眼中露出一丝惊恐,
“主公,禁军没有通知你,就驻扎在我军大营十里外,此非抵御寿州唐军,而是主公你啊。”
“军师此言莫非……?”
赵匡胤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不错!”
赵普脸色凝重,“主公,若我猜的没错,柴云将军必是被唐国六皇子李从嘉收买了。”
“故才会调转兵锋,指向我军。”
赵匡胤觉得赵普说得很有道理,随即紧张问道:
“那以军师之见,我该如何做?”
赵普不假思索,回答:“主公,不必担忧,柴云虽然被李从嘉收买,但是他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他麾下禁军不过三万,主公还有五万铁骑。”
“加上若无天子授意许可,他若贸然带兵进攻主公,就是意图谋反,所以柴云绝对不会对我军发起进攻。”
赵匡胤长舒口气,“如此甚好,军师之言甚有道理。”
“不过…”
赵普忽然想起什么,眉头一皱,
赵匡胤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虽然柴云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我军也不能放松警惕。”
赵普沉声道:“主公,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还是需要防备唐军偷袭的同时,还要警惕柴云会不会派兵攻打我军。”
“需要做好万全准备方可。”
“军师言之有理。”
赵匡胤微微额首,“那我即刻派五千玄鸟营埋伏于十里外的谷口。”
“主公英明!”
赵普拱手一拜。
…………
周军,
禁军大营。
柴云的金雕掠过辕门时,
箭楼士卒的弓弦齐齐嗡鸣,箭簇瞄准金雕。
禁军校尉急忙摆手阻止:“住手!此乃柴云将军的金雕,从汴梁城传达陛下圣旨。”
箭楼周军弓弩手听了,脸色一变。慌忙的收回弓弩。
这时,
金雕已飞向中军帐门口。
柴云正在与窦仪商讨周唐两国议和和从唐国撤军之事。
听到帐外传来金雕鸣叫之声。
柴云高兴,从主位上站了起来,往帐外走去。
窦仪也跟了过去。
柴云展开密旨的手背青筋暴起,帛书上:“匡胤忠贞,勿中离间。”
八个朱砂大字,刺得他两眼直接冒着浓浓火光。
窦仪虽然不知密旨内容,不过从柴云起伏不定的胸膛和那阴沉愤怒的脸上,
就可以得知,
密旨内容如何了。
“柴将军,陛下密旨可是要我们不要动赵匡胤?”
柴云点头,脸上满是愤慨:“正是。”
“陛下糊涂啊,事情到了这一步,他还对赵匡胤的忠心深信不疑。”
窦仪捋着长须思索片刻,面露沉重,“柴将军,陛下这么做,必定有他的道理,你万万不可冲动行事。”
“眼下还是尽快与唐国议和,否则我军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