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儿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速成
- 臧翔翔编著
- 3631字
- 2025-04-21 21:41:29
第一章 乐理基础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记谱方式有两种:五线谱与简谱。五线谱记谱法相对较为专业,而简谱则更为方便记与学,特别适合业余音乐爱好者。本章为音乐基础知识,若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可直接从第二章开始学习。
一、简谱与音阶
1.简谱
简谱由七个阿拉伯数字构成:1、2、3、4、5、6、7,分别唱作:do、re、mi、fa、sol、la、si。
通过在音符上方加高音点或者在下方加低音点以区分音高,音符上方高音点越多表示音越高,音符下方低音点越多表示音越低。在音符右侧增加增时线,音符下方增加减时线,以产生不同的节奏形式。

2.半音与全音
半音与全音指的是两音音高之间的音程关系。两音间最小的距离为半音。从键盘上看,相邻两音之间为“半音”关系。两个半音在键盘中间隔开一个键盘为“全音”关系。

3.音阶
各音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就形成了音阶,不同调式音阶相同,音高不同,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初学者在即兴弹唱时掌握不同调式音阶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不同的调式音阶均分为:大调式音阶与小调式音阶。
大调式音阶相邻两音之间的关系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小调式音阶相邻两音之间的关系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

按照大调式音阶“全全半全全全半”与小调式“全半全全半全全”的关系特点可以推出所有调式的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
例如,按照大调音阶之间的关系推出F大调音阶与键盘位置:F大调以F音为1(do)(“F”为音名,将在后面的章节当中详细介绍)。

二、音区与键盘
钢琴键盘可分为三个音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音区又分为九个音组,从低到高依次为: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其中大字二组与小字五组为不完全组,因其组内音阶不完整。

钢琴键盘小字一组为中间区域,小字一组中的1(do)为中央C。在简谱中小字一组没有高音点与低音点。

三、唱名与音名
记录简谱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分别唱作:do、re、mi、fa、sol、la、si,称为“唱名”。七个唱名又分别对应七个英文字母:C、D、E、F、G、A、B,称为“音名”。在乐音体系中,唱名随着调式的不同,位置有所改变,而音名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增加升记号(#)、降记号,音名产生不同的变化,音名向右移动表示升高半音,音名向左移动表示降低半音。

升高两个半音用重升记号“X”表示,降低两个半音用重降记号“bb”表示。

四、调号与拍号
在儿童歌曲即兴弹唱中,清楚调号与拍号是非常重要的,调号决定了歌曲的音高位置以及各个音在键盘上的位置。拍号则决定了即兴弹唱运用的伴奏音型。
在儿童歌曲中,调号与拍号标注于乐曲标题的左下方,标有1=C、1=F等符号,表示调号。1=F:F为调号,表示该儿童歌曲中1(do)的音高为F音(上节提到音名在键盘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可通俗地说F音为1(do)。
欢乐颂主题

调号后方标注的4/4为拍号,不同的拍号根据音乐风格可使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具体内容在后面章节中会详细介绍。
五、调式与调式音阶
若干不同的音,围绕着某一中心音(主音)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组合发展的一个音乐体系称为“调式”。调式体系的种类丰富多样,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各具特色的调式体系。如我国的五声调式、日本的都节调式等,本书主要介绍的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西洋大小调式。
大小调是纷繁调式体系中的一种,也是目前使流传最广的调式体系。包括自然大调式、自然小调式以及在二者基础上变换出的调式,统称为“大小调体系”。
调式中的各音,按照音高次序并遵从一定的音程关系从主音到主音的排列称为“调式音阶”。

调式中的每一个音称为“音级”,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表示。

调式的名称用“音名”表示,调式主音的音名是什么,即用该音名作为该调式名。调式与主音音高的结合称为“调性”。如F大调:音名中的F音即为调式的主音,在简谱中用1=F表示。

1.自然大调音阶
调式中的每一级音叫音级,不使用临时记号的音级称为“自然音级”,由自然音级组成的大调式称为“自然大调”。
自然大调相邻两音之间的关系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简称为:全全半全全全半)。

从音阶中可以看出主音与上方三度为“大三度音程”。
调式中的每一个音级用罗马数字依次标记,在调式中音级与对应的罗马数字固定不变。

在大调式的调式音级当中,Ⅰ级、Ⅲ级、Ⅴ级为“稳定音级”,Ⅱ级、Ⅳ级、Ⅵ级、Ⅶ级为“不稳定音级”。由稳定音级的三个音组成的大三和弦是确定大调式的主要标志,被称为“主和弦”。
大调式的第Ⅰ、Ⅳ、Ⅴ级音,在音乐表现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称为“正音级”。其他第Ⅱ、Ⅲ、Ⅵ、Ⅶ级音,称为“副音级”。

2.自然小调音阶
调式中的每一级音叫音级,不使用临时记号的音级称为“自然音级”,由自然音级组成的小调式称为“自然小调”。
自然小调相邻两音之间的关系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简称为:全半全全半全全)。

自然小调的主音与上方三度为“小三度音程”。
调式中的每一个音级用罗马数字依次标记,在调式中音级与对应的罗马数字固定不变。

自然小调的Ⅰ级为主音,是调式的中心音。
在自然小调中,Ⅰ级、Ⅲ级、Ⅴ级为“稳定音级”,Ⅱ级、Ⅳ级、Ⅵ级、Ⅶ级为“不稳定音级”。Ⅰ级、Ⅳ级、Ⅴ级为“正音级”,Ⅱ级、Ⅲ级、Ⅵ级、Ⅶ级为“副音级”。

六、关系大小调
调号相同的大调与小调称为“关系大小调”。关系大小调又称为“平行大小调”。
关系小调的主音与大调的主音相差小三度。即自然大调主音下方小三度音为其关系小调的主音。如a、C大调的关系小调是C音下方小三度A音,即a小调(小调的音名小写,大调的音名大写)。降A大调的关系小调是降A音下方小三度F音,即f小调。
C自然大调与a自然小调:

A自然大调与f自然小调:

七、如何找到不同调式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
在五线谱的记谱中,除C大调没有升降号以外,其他各调用升、降号表示各调式的调号。用升号调,称为“升种调”。用降号调,称为“降种调”。
按照大调式相邻音程之间的关系,取任意一音为主音,构成相应调式。为了构成的调式符合大调式的规律,这就需要对某些音进行升或降的变化,将升号或降号标注于五线谱开始处,便构成了该调式的“调号”。
1.升种调及其调号
升种调是用一定数量的升号(#)来表示相应调式符号的调式。它是以C调为基础,(因为C大调没有升降号)按照纯五度关系向上方移动而产生的。
如C大调没有升降号,C音的上方纯五度为G音,故G调有一个升号。

按照自然大调音程间的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音名为F的音需要升高半音,为升F(#F)。在G自然大调中升F音(#F)唱7(si)。

将升F音(#F)的升号标注于谱号的右侧,表示该乐谱中所有的F音为升F音(#F),这就构成了G大调的调号。

同理,G音上方纯五度为D音,故两个升号的调为D大调。

按照自然大调音程间的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音名为F的音需要升高半音,为升F(#F);音名为C的音需要升高半音,为升C(#C)。在D自然大调中升F音(#F)唱3(mi);升C音(#C)唱7(si)。

将升F音(#F)、升C音(#C)的升号标注于谱号的右侧,表示该乐谱中所有的F音为升F音(#F),所有的C音为升C音(#C),这就构成了D大调的调号。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推算出:
☆ A自然大调:三个升号,分别为#F、#C、#G;
☆ E自然大调:四个升号,分别为#F、#C、#G、#D;
☆ B自然大调:五个升号,分别为#F、#C、#G、#D、#A;
☆ #F自然大调:六个升号,分别为#F、#C、#G、#D、#A、#E;
☆ #C自然大调:七个升号,分别为#F、#C、#G、#D、#A、#E、#B。
按照升记号产生的规律可以将其排列为:
按照音名顺序排列:(升)F、C、G、D、A、E、B;
按照唱名顺序排列:(升)fa、do、sol、re、la、mi、si。
书写谱号时在五线谱上每行谱表左端,谱号的右侧,成为乐曲所用调域的标志。

按照升号调的数量将调号按照递增排列为:G-D-A-E-B-#F-#C。
2.降种调及其调号
降种调是用一定数量的降号来表示相应调式符号的调式。它是以C调为基础,(因为C大调没有升降号)按照纯五度关系向下方移动而产生的。
如C大调没有升降号,C音的下方纯五度为F音,故F调有一个降号。

按照自然大调音程间的关系(全全半全全全半),F调中音名为B的音需要降低半音,为降B,在F自然大调中降B音
唱4(fa)。

将降B音的降号标注于谱号的右侧,表示该乐谱中所有的B音为降B音
,这就构成了F大调的调号。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推算出:
☆自然大调:两个降号,分别为
;
☆自然大调:三个降号,分别为
;
☆自然大调:四个降号,分别为
;
☆自然大调:五个降号,分别为
;
☆自然大调:六个降号,分别为
;
☆自然大调:七个降号,分别为
。
按照降记号产生的规律可以将其排列为:
☆按照音名顺序排列:(降)B、E、A、D、G、C、F;
☆按照唱名顺序排列:(降)si、mi、la、re、sol、do、fa(与升记号的顺序相反)。
书写谱号时在五线谱上每行谱表左端,谱号的右侧,成为乐曲所用调域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