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真相浙显,风云再变

朝堂之上,因林翰的弹劾奏章而掀起的波澜仍在持续。楚逸尘与苏瑶在众目睽睽之下坦然陈词,为自己辩驳,可皇帝依旧决定成立调查小组,这让整个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调查小组由几位朝中资历深厚、素以公正严明著称的官员组成。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与敏感,一旦调查结果有所偏差,朝堂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都可能受到巨大影响。小组领头的是刑部尚书赵铭,他为人刚正不阿,接到任务后,便立刻召集组员商议调查方案。

“此次调查,关乎楚王爷与苏瑶姑娘,也关乎朝堂的公正与稳定,诸位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可有丝毫懈怠。”赵铭目光严肃地扫过众人,“我们需从林侍郎奏章中的每一项指控入手,逐一核实,不管涉及何人,都要一查到底。”

与此同时,林翰在自己的府邸中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深知楚逸尘和苏瑶绝非等闲之辈,此次弹劾虽暂时引起了皇帝的怀疑,但他清楚,一旦调查小组查出真相,自己必将万劫不复。“不行,绝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林翰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必须想办法干扰调查,让他们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林翰唤来自己的心腹幕僚,低声吩咐道:“你立刻去联络那些与我们利益相关的官员,让他们给调查小组施加压力,干扰他们的调查进度。另外,想办法销毁我们之前暗中行事的证据,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幕僚领命而去,林翰则瘫坐在椅子上,心中默默祈祷事情不要败露。

而在楚王府中,楚逸尘和苏瑶也在积极应对。苏瑶秀眉紧蹙,眼中满是忧虑:“王爷,这林翰行事如此狠辣,此次调查,他必定会从中作梗,我们该如何应对?”楚逸尘轻轻握住苏瑶的手,目光坚定:“瑶儿,不必担忧。我们行得正坐得端,他翻不出什么风浪。眼下,我们要做的是继续收集林翰等人暗中搞鬼的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楚逸尘和苏瑶分头行动。楚逸尘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人脉,秘密派遣一些可靠的将领,去边疆调查那些部落突然改变态度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与林翰等人可能存在的关联。苏瑶则凭借自己在京城商户中的影响力,深入市井,从那些曾被不法商人煽动闹事的商户口中,探寻幕后主使的更多线索。

日子一天天过去,调查小组的工作在艰难推进。他们在调查过程中,果然遇到了重重阻力。一些原本愿意配合的证人,在一夜之间突然改变了态度,对调查人员避而不见;还有一些关键的文件和账目,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赵铭等人虽心中气愤,但并未退缩,他们凭借着丰富的办案经验,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继续寻找线索。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调查小组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们在京城的一家钱庄中,查到了一笔可疑的资金流向。这笔资金数额巨大,从林翰的一个隐秘账户流出,最终流入了几个与边疆部落有密切往来的商人手中。赵铭敏锐地意识到,这笔资金极有可能与部落突然提高商队通行费用以及设置诸多限制有关。

赵铭立刻下令,对这些商人展开调查。经过一番艰苦的追踪和审问,终于有一位商人不堪压力,道出了实情。原来,林翰为了破坏楚逸尘在边疆的商贸计划,暗中指使他们向部落首领们行贿,并散布谣言,挑起部落对大熙朝商队的不满。

而另一边,楚逸尘派往边疆的将领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经过深入调查,找到了一些部落中的知情人士,这些人证实了之前商人的供词,并且还提供了一些林翰与部落中个别心怀不轨之人暗中通信的证据。

苏瑶在京城的调查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通过一位曾经参与闹事的小商户,顺藤摸瓜,找到了几个受林翰指使的不法商人的老巢。在那里,她发现了大量关于林翰等人策划扰乱京城市场秩序的信件和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们如何煽动商户、如何制造混乱以及与哪些官员相互勾结等重要信息。

就在楚逸尘和苏瑶准备将收集到的证据呈交给皇帝时,朝堂上却又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林翰为了挽回局面,竟然联合了几位与他同流合污的官员,在朝堂上再次发难。他们以调查小组偏袒楚逸尘和苏瑶为由,要求皇帝更换调查人员,重新展开调查。

皇帝看着朝堂上争吵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愈发烦躁。他对林翰等人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但又不能仅凭猜测就做出决断。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赵铭站了出来,他将调查小组这段时间收集到的证据,以及楚逸尘和苏瑶提供的新证据,一并呈交给了皇帝。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林翰等人的种种恶行逐渐浮出水面,皇帝心中的愤怒也达到了顶点。“林翰,你好大的胆子!”皇帝猛地将证据摔在地上,怒目而视,“你为了一己私利,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妄图破坏国家的发展,扰乱朝堂的稳定,你可知罪?”

林翰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陛下,臣冤枉啊!这些证据都是楚逸尘和苏瑶伪造的,他们为了逃避罪责,故意陷害臣。”但此时,皇帝已经不再相信他的狡辩。

楚逸尘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林翰,你还想狡辩!这些证据都是我们经过多方查证,确凿无疑的。你暗中勾结边疆势力,破坏商贸,扰乱京城市场,罪不容诛。”朝堂上的其他官员们,看到这些铁证,也纷纷对林翰表示谴责。

最终,皇帝下令将林翰及其党羽全部革职查办,打入大牢。这场朝堂上的风波,终于在真相大白后得以平息。楚逸尘和苏瑶成功洗刷了冤屈,他们的威望在朝堂和民间更加高涨。

经过此次事件,楚逸尘和苏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朝堂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的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楚逸尘在边疆进一步加强与各部落的友好合作,不仅扩大了商队规模,还建立了贸易互市,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苏瑶则在京城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扶持中小商户,推动商业的健康发展。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大熙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然而,朝堂之上,永远不会是一片平静的湖面。随着楚逸尘和苏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新的挑战或许正在暗处悄然酝酿。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国家,有百姓,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他们前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