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这还是吕布吗?

吕布自然不能与李儒说,只要杀了董卓,自己压根就不会有好日子。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

【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

书里记载的很明白。

自打杀了董卓之后,不管是袁术还是袁绍,那都根本接纳自己。

不接纳自己也就罢了,更是要掩杀!

从这些记录来看,吕布也是彻彻底底看穿了这些世家人的嘴脸。

眼下...人人都说尚父乃是奸贼,是祸害江山社稷的危害。

可等自己杀了这危害之后,自己非但不是什么功臣,反变成了另外一个危害,人人得而诛之的模样。

这些世家人...嘴皮上下一翻,便是一个说法。

心里那是把这些世家人看的明明白白,吕布对着李儒便道:“哼...王允那厮,向来不与某看的对付,忽然送如此美人与某为小妾,莫不是有诈还能是什么?”

“后听王允说那美人又被尚父夺去,便知此中定有诡计!”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此等小计,某安能不知也?”

这句话吕布自己是说不出来的,纯粹是他从那本《三国志》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当时吕布看的便是颇有感悟。

眼下正好合适,便是直接拿过来给用了。

当然了,要说具体是哪一卷里头有这句话,吕布肯定是记不清楚了。

反正...

这本书也不可能被第二个人给看见,不重要。

只是吕布随后忽悠的一句话,叫李儒听得却心头大为触动。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

这话...能是那吕布能说出来的话么?

只是眼下亲耳听得,也不由李儒不信。

不由叹道:“不想将军便是有如此感悟...相国有将军如此忠义之人相伴左右,想来江山社稷无忧也!”

江山社稷无忧?

那是大大的忧虑!

眼下关东诸侯混战,知道后头情况的吕布,马上就知道天下很快就要大乱了起来。

什么曹家,袁家,刘家乃至于孙家,全都会在这天下大乱之中分一杯羹。

说实话,知道未来大概情况的吕布,并没有轻松多少。

到底如何面对未来天下之势,吕布自己心里都没底气。

想了想,这李儒好歹是个聪明人,若是与他“透露”一些,叫他早做准备,说不得还有转机。

当下沉凝片刻,便道:“军师...可知东郡太守曹操乎?”

曹操这名字李儒自然知道。

时年关东诸侯共讨董,便有这曹操上窜下跳的份。

如今听闻兖州刺史刘岱与青州黄巾战于东平,兵败身死之后,这曹操便在陈宫主持之下,入主兖州,今正与黄巾大战。

只是...

这吕布怎么突然冒出这个话题来?

心头一阵疑惑,面上还是解答了吕布的问题。

却道:“自然知道,今兖州刺史刘岱战死东平,那曹操由陈宫主持,入了兖州。”

“待其做大,日后...乃朝廷大敌!”

“然虽说如此,眼下袁绍与袁术,各据河北与中原,那袁家二子,才是相国心头大患...”

陈宫!

吕布听得李儒说起陈宫这名字的时候,顿时敏感的心头一跳。

那能不敏感嘛,毕竟是原本陪着自己一起赴死的人啊。

他倒是不觉得还有其他理由陈宫赴死,只觉得陈宫是日后绝对忠心自己的忠良,便如高顺一般。

然眼下也不好直接来问,只能暗暗记在心里就是。

当下仅是微微点头道:“军师所言不错,如今天下大乱,陛下诏令,多有不从者。”

“天下诸侯,只知争权夺利,那益州之地,更是自为一国之实!”

“相国年岁已高,实在叫人忧心忡忡!”

董卓年纪确实也有些大了。

到今日,已然六十有一,这年纪放在这个年代嘛...只怕时日真是不多了。

吕布担心不无道理。

然这些言论从吕布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李儒总是有种不大真实的感觉。

这是吕布能说出来的话?

吕布在李儒心里,本就是一个武夫,一个打手罢了。

重小利而轻大义,重私欲而轻社稷!

只今日一见,却似乎当真变了一人。

竟是天下大势在其心!

心头震慑,李儒也是拱手一拜道:“将军所言在理,今非敌意之时。”

吕布微微点头,大手拍了拍李儒肩膀道:“军师自然比某一个武夫聪明,如何应对如此天下之势,当要多费心思。”

“吾听闻...尚父贤婿牛辅手下有一人,名曰贾诩,素有才干,不如调其入京,以论国事。”

贾诩...

李儒听得已经有些麻木了。

他不知吕布从哪里知道的这个名字,也不知“素有才干”之言从哪里出来的,却隐隐有种感觉,吕布所言非虚。

既然如此,那便向着相国提一嘴也好。

...

吕布注意到贾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吕布看三国志,定然是从身边人开始看起,结果看到李傕、郭汜的时候就发现,人在董卓死后,没想反攻长安的。

那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这才叫二人反攻?

而那出这馊主意的,便是贾诩啊!

于是当时就找了贾诩传记,里头写的更是清楚。

【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

【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写的很是清楚,人那本来都要解散了,就贾诩一阵劝说,才把人给说回来了。

当时吕布看的对贾诩这人,就感官不咋样了,只是越看到后头,越觉得这人不一般呐!

别的多就不提,且看这人结局。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瞅瞅!

三公之位,又言算无遗策,岂非能人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