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驱狼吞虎

“果然还是这些个文臣心思缜密,与那些粗鄙的武官们大不相同。”

刘辩心感宽慰的同时,亦是匆匆上前紧紧执住荀彧双手,将其扶起后,

又再次躬身,轻轻为其抚去方才跪地时身上所沾染的尘土。

但荀彧如今自认为尚是未建寸功之臣,如何能当得天子如此厚礼?

下意识便欲闪躲,但这几日舟车劳顿,身乏体累下,

哪里还能摆脱的了如今体格健成的刘辩?

只见在刘辩关怀下,荀彧脸色顿时涨红,感激之色几近溢于言表,

哪还有平日内淡然自若的模样,到最后眼见挣扎不得,便只得任由刘辩施之。

“文若,朕虽久居内宫,但昔日朕曾游于太学中,

听经学博士子弟论青年才俊,都言你荀彧有王佐之才,

那不知今日追朕来此,是有何良策欲为国家计?”

荀彧一听陛下问策于己,便立刻提袖正色,

一时之间已全然不再有方才局促之意道,

“陛下如今到了槐里,以臣之愚见,陛下便是已知外兵入京乃是大患,

欲要借此地之军力,来保三辅,控长安,

如此一来,进可发天子召令,让诸州郡兴兵勤王讨贼,与其里应外合,共击不臣之贼,

退能固守肴涵诸关隘,以关中膏饶之地力,养百姓而修军备,并可随时出兵以断贼人退路,

而陛下只身来此,如此胆识谋略,实让荀彧钦佩,

但陛下如今是否注意,若行此策仍尚有一处为虑,乃是为祸于河内的白波贼或会趁乱劫掠三辅,不可不防。”

“臣在来槐里途中,便听人道,白波势大,已聚众十万人太行山,

但荀彧认为其部下大多是为流民,不知礼而忘义,臣有一计是为驱狼吞虎,

此策若成,便可不废一兵一卒,便可让其内自生乱,

届时便可只需派麾下一可战之将引其部曲,趁乱一战便可擒下贼首于太行,收缴其民为己用。”

就在言语之间午日阳光突然打在荀彧温文尔雅的脸上,

如此为君谋国而侃侃而谈的荀彧,此刻全然不见平日书生气质,唯有满脸意气风发之色。

这才是我心中的荀令君,看着对面尚还年轻的荀彧,刘辩在心中如是想,

荀彧不像自己,深知历史走向,但只光靠其政治洞察力,

便能将自己的谋划与忧虑猜出十之七八,

其王佐之名果然并非世家子弟间的相互吹捧才得来的。

刘辩大概猜到荀彧驱狼吞虎之策是何意思,但仍然语气温和的对着荀彧说道,

“文若,何谓驱狼吞虎?”

只见荀彧缓缓说道,

“郭太麾下群贼昔日曾多为各自而战,但奈何我官军势大,

迫于无奈下,而明面皆共尊郭太为共主,而私下不服者,我料定其必大有人在。

而陛下便可借此,以朝廷之名义,招安郭太为兴义将军,并选其麾下另一威仪之人与之同级,让二虎相斗,

而其麾下其他将帅,便可人人如此,两两封赏,如此一来两人同级之下即便疑心这是陛下在用间,

时日已久下,也必会有所争执,此乃贼人本性也。

而若郭太不从,便可遣人去白波诸位将士营中,广而告之,若取郭太头颅者,

朝廷非但可赦免其罪,且可取郭太而代之,授之以兴义将军。”

说到这里荀彧有些口干舌燥,刘辩见状让左右便要去给荀彧取水来。

但却被荀彧出言推辞,接着说出的一番话却让自以为了解荀彧之策的刘辩难掩愕然。

“陛下且臣道完,此前所言之是仅仅不过是二虎相争之策,

而驱狼吞虎则是在拉拢白波黄巾之际,假意告之雒阳内有外兵入城之乱象,

而如今已至秋日,白波贼众如今必为筹措过冬存粮而乘机发兵,劫掠雒阳附近乡里之秋粮。

而外兵入京,屯兵于雒阳,亦要从雒阳附近就近征粮,

如此一来,两方必有一战,我等可尽获渔翁之利,此才为驱狼而为陛下吞虎也。”

说完之后,荀彧俯首便拜,其意在感恩刘辩给其道出心中谋略的机会。

“文若大才也,当为朕之子房。”

刘辩不由得真心道出此言夸赞荀彧,

之前自己不过只是简单想要修书一封,想要派人送给白波皇军中的杨奉,

劝说一下这位还愿意扶持汉室,接受汉室册封的白波将领投归至自己帐下,

且顺便将徐晃徐公明给自己一同带来。

如今对比之下,刘辩方觉还是荀彧之策更为高明,

果然有荀彧这种谋士在旁,平日里便能少费些心力。

刘辩眼见战略上荀彧已然为自己安排的甚为妥当,

但至于民生一事还尚未提起,便在此时顺水推舟开口道,

“文若,如此一来,按你之策,朕两方心腹大患可尽解矣,

但彼此相互征伐之间,可谓徒耗钱粮,文若你曾任过守宫令,自然知道如今这府库亏空严重,

而军中一应资具用度开支又难以减免,最终军费所需又将奚自从治下百姓处取之,

无论天下兴亡,百姓皆苦,若究白波贼徒聚众之根源,无非是有地之民苟活艰难,无地之民必死而已。

文若,朕知你意志高远,有容纳海川之志向,但你仍当需看看眼下小民,

所以朕有一问,欲让文若答之,

此问便是文若觉得到底破此山中贼与和破你心中贼两者孰为更难?”

荀彧听到刘辩之言后,先为恍惚,随后深思,最后更可见其面露惶恐之色,

世家出身的荀彧此前从未考虑站在刘辩所说角度考虑,如今恍然大悟下当即肃然拱手答曰,

“回陛下所问,自然是破心中贼难。”

刘辩看着有所明悟的荀彧,内心也是一阵怅然,曾记得后世之中会有人反复提起这东汉是世家之天下,

倘若离了世家,皇帝便要被推翻,便当不了天下之主。

但刘辩始终认为这天下乃是百姓之天下,自己能否再兴炎汉,

乃是要靠仁政来施恩于天下,要一步一步收民心,缓民生,济民急,方可天下大治。

想到此处的刘辩突然径自在荀彧一头雾水中拍了拍其肩膀,并轻声说了一句,

“朕只望能与文若此生一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