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匡扶汉室,又岂能只用仁义?

“既然是何驸马要的,那还搜什么呀?赶快进城吧,何驸马等着呢——”

守军连忙让开了路。

何驸马要吸食五石散,这都发布告示了,方才又听闻何驸马因为五石散中的药物断货而大发雷霆,这种时候…拦他的货,还要不要脑袋了?

“多谢…多谢官爷…”

王平连连致谢,不忘小声提醒:“后面还有几个我们的马队,也是货物中藏着五十散的药物…”

“这样,你留下一人指认,何驸马要的东西,我们就不再搜了…一律放行。”

守军不假思索的如此安排…

王平心里头的那颗大石头总算落地。

诚然,麻袋里装的的确是五十散,可五十散麻袋下面的草席内藏着的正是兵刃。

“呼…”

走进了长安城,王平与一干无当飞军喘出长气。

果然,还得是丞相啊,就连驸马何宴吸食五石散都算到了!

如今,混入长安城内…这最难的一步完成了。

接下来…就等黑夜了。

王平方才想到这里。

“你们可算送到了…”一个仆人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得亏问了一句守军校尉,否则差点就错过了,那五味药…五味药已经送来了是吧?不用入库查验了…你们跟我一起,咱们直接运往官署…何驸马那儿…可等着呢!”

啊…

啊……

王平都没想到,运气来的这么突然么?

原本他还寻思着今夜怎么夺下长安官署,怎么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可现在…这长安城的官署直接就请他们进去。

这运气…

绝了呀!

山洞中,一张巨大的舆图展开。

诸葛亮站在舆图前,目光凝起,他的手先是按在那长安城的位置,却又划过…指向那陈仓。

子午谷奇谋,凶险…就凶险在这里。

因为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而是长安与陈仓都必须拿下,否则…

姜维的声音适时传出,“丞相究竟是担心长安城呢?还是陈仓那边呢?”

“我都担心…”诸葛亮幽幽的说,“几种假设,倘若王平奇袭子午谷的计划没有成功,那魏延的坚守与牺牲便都浪费了,可若是长安夺下,陈仓这边没有守住,那我们大军出不得斜谷,粮道阻绝,长安城也是孤立无援,即便是攻下也守不住…”

哪怕身处这漆黑的山洞之中,可诸葛亮的心中仿佛永远铺开着这片战场,战局每一处的凶险,他都无比清楚…

每一个细节,他都格外深重。

只是…这…

姜维叹了口气,感慨道:“果然,哪怕是现在,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子午谷奇谋依旧如此凶险,更莫说是曾经了…”

姜维说话时,诸葛亮正掐指在计算着什么。

“第十天了…”他幽幽的说,“一切顺利的话,王平他们应该已经抵达长安了…现在就看关键的一步,能否混入城中,控制官署,擒贼擒王——”

取长安…必须够快!

快到守军都来不及反应。

倘若暴露,形成相持,那整个计划就都泡汤了——

“魏延将军坚守也十天了…”姜维补上一句,却是不免心生担忧,“魏将军是轻装急行,随军的粮食至多也就十天的量吧?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不好熬!”

听到这儿,诸葛亮那本松开的手,缓缓的握紧。

他淡淡的吟道:“十天了,可文长报回的每一封书信中,都只说‘坚如磐石’、‘固若金汤’,从未抱怨半句!也从未催促过粮食、援军!果如那诸葛尘所言,在克服中原这件事儿上,文长…可堪大用!”

“魏教授,这并不符合情理,我们且就按照魏教授族谱中记载的,魏延血战陈仓,坚守十五日!为诸葛遗计,子午谷奇袭争取时间…”

“那么…这份功劳之巨大难以想象!甚至不亚于水淹七军…如此这般,至少…至少后人该把魏延放在与关羽齐名的存在,可是…我方才查阅,除了汉中历史博物馆外,整个中华所有的博物馆、三国遗址中鲜有称颂魏延的地方?甚至在主流网络上,魏延的人气也始终垫底,这分明不合理啊!”

现如今的诸葛尘,已经渐渐地接受了历史正在悄无声息发生修正,乃至于如今的世界都在不漏声色变化的这个事实——

坦白的说,人过留声,雁过留痕…就算诸葛尘意识到了这些,他似乎完全无法改变,只能去被动的接受。

又因为是研究历史的,诸葛尘自然而然会抽丝剥茧,从一条条全新的历史脉络中寻求这一系列发生在三国汉中至关中这片古战场中的一切。

故而…

倘若按照魏家族谱,按照《蜀汉将制补遗》、按照《三国志·魏延传》的全新内容,诸葛尘觉得丫的…这魏延简直比关羽还要武圣,还要忠诚!

这样的人物至少应该与关羽齐名才对吧?

可是…

真的很少,诸葛尘查阅了很久,他发现…有关魏延的遗址、文化,甚至宗祠都很少,乃至网络上的议论都很少。

这极不符合情理。

倒是魏宏教授,看到诸葛尘这副求知若渴的模样,他不由得幽幽的叹出口气,迟疑再三,还是从包裹着拿出了一张照片。

这像是一张古籍文字的照片。

他幽幽的说,“这是我们家族族谱中的密件,我本不想拿出来让你看的,可你提及的这个问题…恰恰与这个息息相关…”

“这是什么?”

诸葛尘连忙问。

魏宏指着上面的字眼说道:“这是一篇关乎我先祖的并不那么光彩,甚至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记载,也是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永远是褒贬不一的原因…”

听着魏宏教授的话,诸葛尘看清楚了上面的文字。

特别是为首索大的五个字,鲜红、刺眼…

乃至于,还有那么点儿渗人。

——《魏延食人录》——

这…诸葛尘往下接着看…

乖乖的,这次,他当真从历史中看到“吃人”两个字了。

——『建兴十二年冬,千河谷血战,延军粮尽。军正来报:“十日之粮已罄!”延抚刀沉吟“十日不够”,忽狞笑:“昔程昱为曹操制人脯,今当效之。”』

——『左右骇然:“此非仁者所为…”延踹翻粮袋,粟米洒入血泥:“饿殍遍野时,何来仁义?匡扶汉室,又岂能只用仁义?”遂令架釜十口,尽烹魏俘。』

——『又遣轻骑持人骨掷于魏寨,悬颅于旗,上书“曹家肉羹!”』

呼…

看到这儿,诸葛尘是倒吸一口凉气。

天哪,他总算知道,为什么全新版本的魏延如此忠勇,千河谷血战都杀疯了,可依旧不温不火,人气垫底…鲜有人提及…

原来如此啊…原来如此啊!

都曹家肉羹了,又怎么可能被主流给宣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