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募捐纳粮

随着贼首伏诛,场面渐渐被控制下来。

一些负隅顽抗的山贼被刘宸和他的护卫们砍瓜切菜击杀。

剩余的山贼纷纷跪倒在地。

针对后面乌泱泱的流民,刘宸直接拿出金牌,承诺不会责问攻破嘉祥县的罪责,并且会将他们妥善安置后。

一场民变被消弭于无形。

刘宸随即进入县衙,找来师爷,让他组织流民退出嘉祥县,在城门外起简易窝棚暂住。

至于承诺妥善安置流民的事,他自然不是空话。

只是刚才在县衙逛了一圈,确实没有多余的银两。

这位胡县令是个难得的清官。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宰大户。

随着战火平息,刘宸让嘉祥县衙的衙役在各个街道通报消息。

到第二日傍晚,整个嘉祥县城似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只是与往日不同的是,城外出现了一大片窝棚,还有县衙安排的施粥点正在施粥。

今年歉收,县衙也没有太多粮,锁紧供应,也只能供应城外流民两日。

不过嘉祥县以往是商业比较繁荣的县城,城内大户颇多,大的粮商粮店也有两家。

这日傍晚,刘宸专门找来师爷,给这些大户人家下了请帖,邀请他们到县衙吃晚宴。

由京城来的锦衣军千户、正三品步军统领衙门进军请客。

对于城里的大户来说,这晚宴的目的不言而喻,不过大多数人也认为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这位刘大人,他们嘉祥县一旦落入徽山土匪之手,他们这些人就是被抢被杀的肥羊。

一个个都怀揣银票,在傍晚时分到达县衙赴宴。

城内刚刚经历乱军洗劫,虽然对城内的破坏不是很大,但物资在刘宸的指挥下都向流民倾斜,因此这顿晚宴虽然来的都是些大户,但餐桌上的菜却都是些清汤寡水。

等众人落座,刘宸才从东院过来。

见正主来了,众人又纷纷起身行礼,“诸位无需多礼,请坐。”

刘宸接着道:“今日邀请诸位来此赴宴,目的很明确,就是募捐。”

看着周围人一副了然的表情,刘宸又道:“诸位请看今日宴席,是不是远不如各位自家每日吃的饭菜?可知是何意?”

距离主位最近的一名看上去德高望重的乡绅拱了拱手道:“大人,我等已知大人守城辛苦,皆愿意募捐。”

“不知老人家如何称呼?”

“小老儿姓曾,不敢得大人尊称。”

“曾老,今日宴席不是给大家看样子的,而是现在县衙就只能吃得起这些。现在城外有五六千流民,尽管已经安排了最挂寡淡的米汤,也难以支撑两天。因此本官今日将大家伙叫来,不是为了让大家给银子,而是请求大家募捐粮食。”

刘宸一番话说的恳切。

周围的乡绅尤其那两家米店东家脸色大变。

盛世金银乱世粮。

在这个大荒年,粮食就是他们的立身之本,给些银钱还好说,粮食是真的不行。

刘宸环顾四周,见这些商人乡绅都一脸犹豫,大声喝道:“诸位,刘某自昨日进城以来,亲手诛灭破城的山贼,劝降数千流民,保得嘉祥县安然无恙,这也是为什么诸位今日还能完好站在这里吃席。如果昨日县衙被攻破,诸位以为那徽山土匪会如何炮制各位?还能不能完好的坐在这里?”

说着从旁边站着的郭大手中拿过长枪。

“砰”的一声,长枪被刘宸往地上重重一立,枪柄末端直接没入土里。

枪头上沾染鲜血的红缨随风飘着,透出凛然的杀气。

刘宸没有继续说话,只是扶着枪身坐了下来。

拿起旁边的一个酒壶,给自己斟了满满一碗酒。

自顾自地喝了起来。

周围乡绅商人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虽然眼前这位将军年纪轻,但配合染血的衣袍和旁边立着的肃杀长枪,更加显得勇武果决。

那位曾姓老者问道:“大人可有个纳粮的章程?”

刘宸笑笑,这个人还算是有点觉悟,“原则上是自愿纳粮,想纳多少纳多少。但徐家和王家,你们是粮商,城里大部分粮店都是你们两家的,这种时候应该尽力而为啊。”

说着眼神严肃地看向坐在另一边的两个富态男子。

徐家的连忙站起身,“大人,真不是小人不愿意纳粮,而是家中粮仓在前些时日已经被山贼抢了,现在粮店都已经关停了,想要买米,只能去南面的宿迁、清河等地,而且米价极高,就小人所知,两地米价已经到了一两半银子一石了。”

这些情报刘宸也问过衙门里的师爷等人,他们不是粮商,对外地粮价知之甚少,但本地粮价已经三两银子一石,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

没想到未遭旱情的洪泽湖流域粮价也乘势而起,简直是吃人血馒头。

刘宸脸色有些不虞,手里将长枪枪柄捏的吱吱作响。

众人有些坐立不安,还是曾姓老者出声,“老朽愿意只留口粮,将家中剩余粮食捐给衙门。”

有曾老带头,周围众乡绅也纷纷开口。

毕竟刘宸携这么多流民,万一真被逼急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人的反应刘宸还算满意,都是做惯生意的人,该懂得衡量利弊。

只是那个粮商王家竟然一直没开口表态。

刘宸直接话语直指过去,“王家,不知道本官说的你可明白?”

王家家主立刻站起身,“大人,小人明白,无非是要强征我等手中的粮罢了,何必说的如此冠冕堂皇。”

刘宸眼睛微眯,真有不怕死的。

那人又说道,“大人恐怕并没有领济宁府任何职务吧,怕是对济宁府内务无权下达命令。大人解嘉祥县衙之危,我等感佩在心,可以奉上仪程送大人早日南下。流民这些烂摊子大人何必烦扰?”

刘宸道:“好大的口气,本官乃御赐锦衣军千户,此次出京也有调查地方行事之责。当此县衙危机之时,本官如何无权下令?而据本官所知,今年大旱,王家肆意囤积粮食,将嘉祥县城粮食拉高到三两一石,此等囤货居奇、肆意影响粮价的罪名,你可担得起?”

王家人哈哈一笑,“不瞒大人,如今的山东都指挥使大人正是我王家人,不知大人该如何给王家定罪,又如何让王家担不起?”

山东都指挥使?

刘宸在离京前曾找傅试要了一份儿运河眼线各府重要人物的姓名,此时回想起来,山东都指挥使王可昌,似乎确实出身济宁。

看刘宸沉默了,王家人继续说道:“大人,我王家愿意纳粮一千石,另赠大人仪程一千两,送大人南下。”

刘宸没有理会,反而向曾老和其他几位说了一下粮食交割的事宜,随后安排众人离开了。

王家家主一头雾水,见刘宸确实没有收下银票的打算,没猜到这位大人的心思,甩手离去了。

刘宸是何心思,他现在只觉得火气很大,无处发泄。

计划赶不上变化,看来江南事需要重新谋划一番了。

现在需要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