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朕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建奴人同样也是一头雾水。

昨天的攻城战打得那叫个惨烈,双方你来我往,拼死而战,直杀得是天昏地暗。

守城的明军丝毫也没有露出半点的疲态,领军的济尔哈朗和岳托本来以为今天也会接着继续恶战。

但没想到,三屯营居然成为了一座空城。

明军连一个影子都看不到了。

济尔哈朗顿时有一种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就是那种用力过猛闪了腰的感觉。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拿下三屯营总是一件好事,济尔哈朗火速地命人通报给皇太极。

皇太极此刻正亲率主力埋伏在遵化与三屯营的必经之路十八里坡上。

围城打援,这已经是建奴屡试不爽的妙招了,利用这一招,建奴曾数次围歼过明军,他们用这招来,简直就是得心应手。

据说建奴的高层,人手一部《三国演义》。

汉人的那些兵家典籍,他们不是没有,而是看不懂,反倒是这本用白话写的《三国演义》,通俗易懂,直白明了,让建奴人奉为了兵家圣典,他们的许多计谋,便是照搬这部小说的。

这次皇太极在十八里坡设伏,就是吃定了明军一定会来增援三屯营的。

毕竟三屯营对于明军而言,是绝不可能轻易就放弃的。

但出乎皇太极的预料,他等了两天,却迟迟没有等来明军的援兵,却等来了拿下三屯营的消息。

拿下三屯营其实说得并不准确,准备的说法应当是明军主动地弃守了三屯营。

这就让皇太极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按理说像三屯营这样的要塞,那是明军必须要坚守的,战不到最后一兵一卒绝不可能轻易地放弃。

镇守三屯营的是明军悍将赵率教,这个人皇太极太了解了,属于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那种,根本就没有招降的可能。

除非有上层的命令,否则赵率教就算是拼光了所有的兵马,也不会轻易地放弃三屯营。

这不禁让皇太极是心生疑惑,朱由检这葫芦倒底卖的是什么药?

自从经历了范文程事件,皇太极对朱由检算是有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了。

这次朱由检主动地放弃三屯营,莫非他又有什么阴谋不成?

但皇太极就算是搜索枯肠,也想不通明军弃守三屯营对建奴有什么圈套。

毕竟建奴拿下三屯营之后,侧翼的压力就没有了,皇太极完全地可以集中兵力来强攻遵化,再无后顾之忧了。

想不通皇太极也就不想了,他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遵化发起二次进攻。

————————————————————————

就在三屯营失守的这两日,另外几支明军的援军也陆续地抵达。

这里面有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䘵、宁夏总兵马世龙、招练总兵孙祖寿、昌平总兵尤世威,还有永平兵备副使梁廷栋、兵部右侍郎李邦华以及各路副总兵宋伟、曹文诏、金日观、邓玘、官惟贤、黑云龙、麻登云等数路兵马。

连同驻守遵化的明军在内,明军的总兵力已达二十余万人,最起码在数量上对建奴军形成了优势。

至于真正的战力,是否也能对建奴形成优势,朱由检心里却并没有什么底。

毕竟明军之中,除了关宁军尚有一定的战力之外,其他的各路军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天才知道。

不过此时朱由检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甭管这些军队的水平如何,最起码人数上是对建奴形成了优势,蚁多咬死象。

朱由检下令让各路勤王的军队皆在遵化以南扎营下寨,不得越过遵化半步,同时要求各部人马加强戒备,谨防建奴人偷袭。

朱由检如此安排,就是为了防范建奴人搞小动作。

建奴人机动能力强,最擅长的就是打那种奔袭战偷袭战,最擅长各个击破,如果这些勤王的明军之中有个愣头青为了争头功,傻兮兮地冲上去,正好中了建奴人的埋伏,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朱由检在完成最后的战略反攻之前,下令各路人马皆不得冒然行动。

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抱团取暖,各路人马互为依托,严防死守,不给敌人任何的可趁之机。

其次,这也是朱由检用来迷惑皇太极的一种手段,他将明军所有的兵力都龟缩在遵化及以南地区,摆出一副坚守的模样,进一步地引诱皇太极向纵深方向推进。

确实也如朱由检所料,皇太极注意到了明军援兵的动态。

看到明军援兵源源不断而来,皇太极不禁也是萌生了退意。

毕竟这次他偷袭喜峰口主打地就是一个措手不及,但此刻建奴大军受阻于遵化城下,不得寸进,偷袭战打成了持久战,战事久拖未决,形势便愈发对他们不利。

但看到明军龟缩防守的阵形之后,皇太极又萌生了扩大战果的想法。

皇太极也清楚,明军之中除了袁崇焕的关宁军之外,其他明军大多不堪一战,实力孱弱的很,就算他拿不下遵化,如果能吃掉明军几路人马的话,那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所以,皇太极思虑良久,最终还是不退反进,率领建奴大军直逼遵化城下,摆开架式,试图和明军决一死战。

朱由检看到时机成熟,于是下令将各路副总兵以上的将领全部召集到遵化的巡抚衙门来,朱由检准备召开一个御前会议,布署全面反攻作战计划。

“袁崇焕不是想见朕么,宣他觐见。”朱由检特意地叮嘱了王承恩一番。

袁崇焕赶到遵化的第一时间就请求面圣了,但朱由检并没有给他面子,而是将他给晾到了一边。

袁崇焕这家伙有能力是不假,但他那个喜欢吹牛皮的毛病却让朱由检是深恶痛绝,不好好将他敲打一番,他就能蹬鼻子上脸,连他自己姓甚都不记得了。

所以这次袁崇焕就算是第一个赶来救驾的,朱由检也没有给他好脸色,这次御前会议,也更是将他和众将平等对待。

朱由检其实就是给袁崇焕摆了个态度,告诉他,朕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