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新政遇困空间解

御花园中鸦雀无声,唯有微风掠过树叶的沙沙声,偶尔有几只小鸟欢悦地鸣叫,与阳光一同在花丛中舞动。

这一片恬静的世界,似乎是在昭示着一场波澜即将来临。

洪雅沉默地站在一旁,仍旧感觉到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远处盯紧自己。

她的内心因为言语未落后那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愈发坚定,心中弥漫着一股紧迫感。

京城内骤然抬高的物价正是对新政的一次试探,她深知这背后定有陈夫人的影子。

于是,她决定迅速行动,不给那些背地里的阴谋家们半分喘息之机。

为了京城百姓的生存,也为了新政的推行,她立即召见了刘御史。

刘御史虽对洪雅的计划心存敬意,但对于这种复杂的局势,他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破局之法,相视无言,皆感重重压力沉如泰山。

李逸轩在一旁提议:“或许可以通过限制某些商铺的物资来源来平衡市场。”这一常规办法似乎迎合了朝堂上多数大臣的思维模式,却被洪雅心中那追求彻底解决问题的渴望所否定。

她如置身迷雾,头痛欲裂,迫切需要从这无形的困境中挣脱出来。

于是深夜,她独自一人回到住处,心事重重地进入空间。

在那片哲理书籍与古籍的收藏宝库中,她希望能从历代治国之道中觅得一丝启示。

进入空间,时间的流速变得缓慢,空间的光芒如波纹般轻抚她的躯体。

洪雅翻阅着,这一空间里收藏的珍稀书籍仿佛在呼吸,这里记载的不仅仅是过去,还有和她的对话。

无数个慵懒的夜晚,她曾也在这里与沉重的话语不期而遇。

苍雅的封面和陈旧的纸张,渐渐催眠她的烦乱心绪。

书籍的纸页摩擦发出沙沙声,与她每一声短促的呼吸相映成趣。

终于,在一本尘封的古籍中,她眼前一亮:一种古代经济治理策略——从朝廷仓库中拿出储备物资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

如此一来,必能有效阻止物价波动带来的社会动荡。

“就是它。”她喃喃低语,疲惫的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来自空间的能量顺着她的血液蔓延全身,虽然精神力已经消耗不少,但满心的成就感填补了先前的疲惫。

这就是她所需要的彻底之法,不止是为了打破敌人的阻碍,更是为了回应百姓的信任。

她从座椅上缓缓起身,脸上渐渐浮现出自信的笑意,如同重新绽放的花朵。

走出空间,她重新迈入外界的黎明,脚步轻盈,无比坚定。

“来人,备车。”她的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透出一种不为人止的决心。

朝廷仓库里的储备物资正是她的武器,既是利器也将为平民带来生机。

洪雅的心依然如跳的鼓,强烈的使命感在胸中鸣响,这是她决意为之而战斗的世界。

这个办法,是她的回应,也是未来的开端。

长夜已尽,迎接她的将是破晓的晨光。

洪雅走出空间,就像刚从一场激烈的脑力马拉松中胜出,浑身每个细胞都叫嚣着“我搞定啦!”的喜悦。

她把这个“平价物资”的计划像扔炸弹一样丢给了李逸轩和刘御史,两人瞬间石化,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了行动。

“这速度,堪比火箭发射啊!”洪雅心里默默点了个赞,还不忘自夸一句,“果然,姐的金手指不是盖的,关键时刻能顶事儿!”

当朝廷的储备物资像不要钱似的出现在市场上,那场面,简直比双十一还疯狂。

百姓们眼睛都绿了,不是嫉妒,是兴奋!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铜板,感觉自己像是中了彩票头奖,一个个嗓子都喊哑了:“女帝候选人万岁!这物价,简直比我老婆的脾气还温柔!”

“看看,什么叫民心所向?这就是!”洪雅站在高处,看着下面人山人海的景象,得意地挑了挑眉,仿佛在说,“小样儿,跟我斗,你们还嫩了点!”

那些原本想靠囤积居奇发国难财的商铺,此刻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他们的算盘珠子打得再响,也抵不过洪雅这一招釜底抽薪。

看着自家店铺前门可罗雀,再看看平价物资那边人头攒动的盛况,他们的心在滴血,肝在颤抖,肺在咆哮:“这不科学!说好的垄断呢?说好的暴利呢?怎么全没了!”

陈夫人,这位京城商界的“扛把子”,此刻的心情就像是吃了十斤黄连,苦得说不出话来。

她精心策划的涨价大戏,本想给洪雅来个下马威,结果却被人家轻飘飘一招化解,还顺带收割了一波民心。

她气得差点把手里的茶杯捏碎,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洪雅,你给我等着,这事儿没完!”

于是,陈夫人开始在京城的各个茶馆、酒楼、甚至是官员的后院里散布小道消息。

她化身“八卦女王”,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洪雅如何“慷慨解囊”,如何“收买人心”,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这女人,野心大着呢,怕不是要学武则天,想当女皇吧?”

这些话,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官员们听了,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开始嘀咕:“这洪雅,不会真有那个意思吧?那咱们这些老家伙,岂不是要被她踩在脚下了?”

一时间,朝堂上风云变幻,暗流涌动。

有人开始对洪雅敬而远之,有人则暗中盘算着如何站队,更有人开始琢磨着怎么给洪雅使绊子。

这天,洪雅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突然,她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听说了吗?最近外面传得可邪乎了……”一个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被鬼听了去。

“嘘!小声点,别让人听见了……”另一个声音更小,几乎细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