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君臣问对出毒计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官道两旁,青禾托得人心愉悦,明面上轻车简行的皇帝,正着常服,如一员外老爷,带着他的儿子准备去自家庄子里看看。

那位前辈侍讲学士今日被扔在了金陵城内,贾珩接过了笔,随时记录着帝王言行。

翰林院待诏,还得兼起居郎的活,还只能领一份俸禄,惨啊惨!

贾琏也被喊了过来,换上了一身武者的劲装,抱着绣春刀,骑马跟在车驾左右。

“依儿臣之意,若要重开市舶司,第一要务是组建新军,缉私也好,追缴海寇也罢,都需要人手……”

四大爷是真实干家,自打皇帝有意派他去主理试行开海一事,他就已经在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干了。

明明是出游休闲时刻,雍王殿下愣是把马车当成了勤政殿,不断的在皇帝的耳边唠叨着。

“儿臣昨夜仔细琢磨过,金陵这边的卫所已经不堪大用,要么得从九边各军中挑选合用的调兵南下,要么就得重新招募良家子为兵。不过这两个办法都需要不少钅……”

“没钱!”

皇帝眼皮子都懒得抬,不耐烦的打断了儿子的叨叨:“我说老四,你能不能让朕好好歇一歇。好不容易出宫一趟,你就非得扫人兴?”

“可是父皇,海疆不宁,我大周急需打造强大的战舰。重开海禁,借此筹集银两,时不我待啊!”

刘济祯是真的急,脱口而出:“霍家也不是什么忠贞臣子,藩镇之祸殷鉴不远,与其让南安王府借机从朝廷要去银钱粮草壮大他自己的势力,儿臣更想把强大的水师掌控在自己人的手中……”

“老四!”

皇帝厉声喝止了急躁的儿子,眼中厉芒一扫,盯着陪坐在车中不时用笔记录的贾珩。

咯噔~

贾珩脊背不由冒出了冷汗,帝王的威压,还真不是一般人顶得住的。

他毫不犹豫的拿起了笔,瞄准了方才记录的对话。

“呃,要不臣把这些记录划掉?”

皇帝一想到贾家也是四王八公十二侯的一员,对比贾代善与如今贾家人的巨大差异,唏嘘不已。

再看看捏着笔就等他一声令下的贾珩,心中又好受了许多。

啧~

“史家据实直抒,你小子一点风骨都没有。”

贾珩却毫不在意这个评价,满不在乎的说:“臣又不是正经史官,不过是今日代笔罢了,要什么史家的风骨?再说了,臣也不想作直臣谏臣,直臣多务虚,臣更愿作个能上佐君王,下抚黎明的实干之臣!”

“务虚?实干……”

皇帝意外于贾珩的这个回答,不过仔细想想,却也的确像林如海教出来的学生。

清贵探花郎出身的林如海,却将铜臭味十足的盐政打理的妥妥当当,岂是普通言官所能做到的?

想到自家老四的脾性,皇帝不禁笑了。

他一指贾珩,扭头跟刘济祯说:“你俩倒是一个性子,若不是你长了张冷冰冰的脸,没贾珩长得漂亮,朕都怀疑他是你的种了。”

“父皇,儿臣的相貌随您……”

咳咳~

皇帝的尴尬没人敢笑,贾珩憋得挺难受的。

不过很快他也就顾不上难受了,因为皇帝又问出了个要命的问题。

“你也跟着林海见识了不少,你来说说,朕该不该继续给南安王拨付钱粮?”

“该给,但也不该给。雍王殿下有一句说的没错,藩镇之祸殷鉴不远,南疆之乱数年不平,南安王恐有养寇自重之嫌。臣以为,钱粮要给,毕竟饿肚子的是陛下的兵将。但这个钱,该由朝廷自己人去监督发放。”

贾珩连犹豫都没犹豫,当即就开口回道:

“派遣钦差大臣,巡视犒劳南疆大军,陛下还得下一道旨意,申饬南安王统兵不利,致使大战迟迟不能取胜,空耗钱粮……至于要做到什么程度,就要看陛下您的决心了。”

噢~

贾珩不但说出了他的看法,更是提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建议,令皇帝觉得耳目一新。

他只觉得这小子敢想敢说,特别是最后一句,似乎意有所指。

“你说说看,朕的什么决心?”

贾珩双眼微微眯起,嘴角上扬:“削藩,大周不需要异姓王!”

呵~

“你小子……”

皇帝拍了拍贾珩的肩膀,轻声笑了笑。

有趣,有趣。

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小团体中,竟然又出了个异类。

“上一个跟朕说这话的,是贾代善。”

贾珩也跟着笑了,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

“那臣该说,英雄所见略同。”

刘济祯是下意识的点头:“确实是英雄之见。”

贾珩朝刘济祯拱拱手:“多谢殿下夸奖。臣还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臣遵旨。”

贾珩嘴角是真咧到耳朵根了,搓了搓手:“臣推荐工部员外郎贾政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巡防海疆,犒劳南疆大军。”

嘎吱嘎吱~

金陵府繁华地,商贸来往频繁。

官道修的较为平整,车厢中的寂静,令三人只能听到车轮碾过地面的声响。

皇帝不由为宁荣贾家担忧,若是让这小子一直祸祸下去,代善的遗孀还能活几年。

“陛下,四王八公十二侯,世代结亲联姻,早就形成了一张极其复杂的关系网。先荣国当初为何要将嫡女嫁给我的老师?就是为了打破这种靠联姻来维持的关系网。”

贾敏当初那真是世家才女,包括四王在内,皆有求娶之意。

还得是老公爷手段高明,直接将新科探花郎捉到了荣国府,断了那些人的念想。

其实从那时候开始,宁荣贾家就已经开始与四王八公逐渐疏远开来。

若是能一直按贾代善的思路走,贾敏嫁给林如海,下一代的贾元春再嫁书香门第,贾琏再娶个读书人家的姑娘……

不出二十年,贾家就能摆脱四王八公的小团体,真正做到与国同休的帝王忠臣。

可惜,在他死后,贾家老太太做主给贾琏定下了王家的王熙凤,还由王子腾操持,把元春送进了宫。

“陛下啊,您想想看,四王尾大不掉,江南又出了个新王,四王有兵,江南有钱,若两方人马一条心,您还能睡踏实么?贾政就是个好人选,他到时若隐瞒实情,陛下正好借此削掉贾家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