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国于1980年引进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先后被列入我国“六五”“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从光敏剂研发、激光器研制、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究。四十余年来,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尤其是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光动力治疗与肿瘤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光动力疗法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呼吸科、泌尿外科、妇科、消化科、皮肤科和肿瘤科等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由于国内光动力疗法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在临床应用方面亦存在瓶颈,如:对光动力靶向方面理解不充分,双靶向机制增加了临床应用的复杂性;剂量标准存在混乱现象;术中缺乏实时监测光敏剂浓度和照光强度的手段;术中诊疗一体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探索;机械地照搬照学导致临床效果不一致等。因此,实现光动力疗法技术的规范化、精准化、个体化、同质化还需努力。

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在成立30周年之际,组织编写《激光医学临床实践》系列丛书,作为分会常务委员兼光动力治疗与肿瘤学组组长的胡韶山教授,邀请全国光动力专家共同编写了本分册,旨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一本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

本分册既涵盖了光动力疗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详细介绍了治疗不同学科疾病的真实病例,可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光动力基础知识,规范运用光动力基本技术,不断推进医药器械全面合作创新,进一步建设完善的光动力疗法技术体系,推动光动力技术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

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任龙喜

2023年10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