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048:上帝

斯蒂芬.马布里提前回了美国。

他不打算在雅典寻欢作乐,也没兴趣在闭幕式上出现。

更没有兴趣去看奥运会决赛。

他回到了家,甜蜜的家。

但也不那么甜蜜。

因为他的家就在纽约,旋涡的中心。

《纽约时报》以头版专栏将他的关键球三不沾称作“世纪篮球之耻“。

网络上的谩骂如潮水漫灌,大多数纽约球迷都认为微笑刺客应该把斯蒂芬.马布里交易掉,给林奇换个得力助手。

其中有一条最过分:“好吧,我知道斯蒂芬现在交易价值不高,那就用这废物换条杜宾犬吧,至少那还能守护林奇的安全!“

字字诛心的嘲讽在电视屏幕和报纸上跳动,像无数把尖刀反复刺穿他的视网膜。

看着这些,他崩溃了,在沉默里。

他把自己锁进卧室,窗帘缝隙透进的微光在地面划出牢笼般的栅栏。

他整天不出房间,他的脑子很乱,甚至突然想尝尝凡士林的味道。

他独自听歌,总在某个转调处突然刺破泪腺,痛哭流涕。

他拿雪碧浇头,搞得房间里乱七八糟。

他的妈妈走进他的房间,他抱着她哭得像四岁的时候。

作为全家唯一的期望,他坠入谷底。

“家乡不需要我了。”斯蒂芬.马布里靠着妈妈那比布鲁克林大桥桥墩还粗的腰。

梅布尔.马布里抚摸着他孩子的脑袋:“上帝会指引你的斯蒂芬,睡觉吧,好好睡一觉,你会看见上帝在圣光中向你伸手。”

马布里好好睡了一觉,在梦中,他蜷缩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木地板上,镁光灯将枫木地板灼烧成惨白刑场,周围是怒目圆瞪的纽约球迷,千万双充血的眼球从看台倾泻而下。

某个西装革履的记者将话筒抵住他渗血的唇角,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伪善的悲悯:“斯蒂芬,作为纽约历史上最废物的一条狗,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没等他回答,谩骂、嘘声和嘲笑便连绵不绝袭来

“去死吧斯蒂芬,你就只能打打高中篮球!”

“滚回康尼岛贫民窟啃垃圾去!“

“贾森.基德用小脚指头都能碾碎你这坨狗屎!”

“毒瘤,滚出纽约!”

“你是纽约之耻!”

叫骂声逐渐变大,球迷们逐渐凑近将他围了起来,球场变得水泄不通,仿佛抽走了空气让他难以呼吸。

他无力的趴在地上,就要因为纽约的舆论而窒息。

此时,穹顶忽然迸裂,一束圣光刺穿阴霾。

有个人向他伸出手,悬停在他染血的前额。

光线过于炽烈,马布里的虹膜在强光中收缩成针尖。他看不清那个人的模样,只能看见黑影轮廓。

他听见那个人在对他说话:“起来吧斯蒂芬,起来。”

“呼!”

斯蒂芬.马布里从床上坐起,周围没有圣光,没有可怕的球迷和记者,只有被染湿的枕头和自己剧烈起伏的胸口。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了个噩梦。

但这一切太真实了,他到现在都记得刚刚的所有细节。

谁把自己拉了起来?那个黑得深邃的黑影是谁?上帝吗?他妈的,上帝居然是个倪哥!?

纽约之子没有答案,这个夏天对他来说还很漫长。

当马布里深陷自我怀疑的泥沼时,半个地球外的雅典正见证着新的传奇。纽约人的目光依然聚集在希腊,见证林奇的征服之路。

-----------------

干掉美国队后,林奇又看见了那个出现频率低得总是被人遗忘的系统。

【32岁的你即将和你的国家队创造历史荣誉,虽然你体能变差了,膝盖酸痛,动作不如年轻时那么灵活,但这也许是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不要给职业生涯留下遗憾!】

【新目标:夺得奥运会冠军。】

【奖励:指定某项已获得天赋练成速度增加50%,唯独在这件事上,你肯定希望自己能更快一点。】

可以的,这奖励很老登。一个32岁的球员再想要练成什么,确实是时间不多了。

18岁的林奇虽然时间还很多,可谁又能拒绝变强的速度更快一点呢?

如果能拿到奖励,林奇毫无疑问会将其投入到科沃尔的投篮天赋中,让自己定点跳投的进步更迅速。

不过林奇从来不喜欢贷款总冠军,一切还得等真的拿到奥运金牌后再说。

虽然赢了美国队,但毫不客气的说,垃圾美国队不过只是B组第四。

接下来的对手会是更大挑战。

半决赛,中国VS阿根廷。

路易斯.斯科拉摩挲着胸前的十字架吊坠,这位日后被誉为“钻石“的大前锋此刻面色凝重。

他和诺西奥尼真的想去神奇的东方找人算算命,问问身上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专门招林奇!

他俩简直成了林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光顾的必玩项目!

比赛开始前希腊媒体的标题都是这么写的:“女士们先生们,林奇已经足足一个星期没有打路易斯和安德烈斯了。”

当然,这场比赛其实并不简单。

潘帕斯雄鹰军团和混乱不堪的美国队不一样,他们早在2002年就有机会拿下世界冠军,但马努.吉诺比利的意外受伤让一切化作泡影。

不过他们没有气馁,功亏一篑非但没击垮他们,反而让阿根廷黄金一代淬炼出更锋利的鹰喙。

从西班牙到意大利,这群身披蓝白战袍的斗士分散各地,汲取着欧陆篮球的精华,期待着两年后的再聚首。

他们有强大的决心,有不屈的意志。

阿根廷人很快就在场上证明了这一点,在锋线无法作为的情况下,有史以来第一位在 NBA选秀第一轮被选中的阿根廷球员卡洛斯.德尔菲诺站了出来。

他用果断的出手和精准的三分吓出中国球迷一身冷汗,全世界解说席都在反复强调:这正是直击中国队命门的战术毒刺!

大家都知道,中国队羸弱得可怜的后卫线难以遏制来自三分线外的火力。

马努.吉诺比利继续用锋利的突破和匪夷所思的传球创造视觉奇迹。

阿根廷人的篮球艺术无比完美,当德尔菲诺在第三节命中个人第五记三分时,记分牌上66比54的红色数字让雅典奥林匹克体育馆陷入冰火两极——阿根廷替补席在沸腾的热浪中振臂如林,而中国球迷的看台则飘荡着焦虑的窒息感。

但竞技体育的剧本永远在淬炼英雄。

当吉诺比利扶着膝盖喘息时,当德尔菲诺的手掌温度随希腊晚风消散时,英雄主义的光环落到了林奇和姚明头上。

两人联手催动的防守旋涡将阿根廷行云流水的进攻绞成碎片,中国队逐渐迫近比分,在第四节还剩三分钟时,凭借着姚明在24秒进攻时间只余最后3秒时接球翻身后仰命中,中国队和阿根廷重回同一起跑线!

“226公分的中锋后仰跳投,哈?可怜的阿根廷人,他们在经历些什么啊!”NBC解说有些同情阿根廷了,很多人一提起天赋就想起梦之队,但实话实说,除了梦之队,又有哪支球队能像中国队这样凑齐两个NBA选秀状元呢?

最后三分钟,绝境妖刀压榨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力量。两年前他因为受伤错过比赛,两年后他决不能再让胜利从指尖溜走。

比赛最后38秒,阿根廷还落后3分,吉诺比利呼叫掩护,林奇遇掩护直接换防。

吉诺比利见有小打大机会,于是选择退回到三分线外,拉开单打林奇。

林奇的协防很强,但单防后卫并非他的强项。

吉诺比利自信满满,他连续胯下,往左起步,朝右变向,已然超越林奇半个身位。

可妖刀并未就此划开防线,而是突然后撤步退回到三分线外,想直接要一个三分将比分扳平,就像姚明刚刚做的那样。

这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愚蠢的决定。

林奇正是因为咬定吉诺比利会要三分,所以才双脚死死钉在原地。如果他要2分,就算进了,阿根廷人也只能战术犯规赌中国队的罚球。以吉诺比利刀尖舔血的个性他不会那么做的,他肯定会选择直接将比分扳平。

当吉诺比利突破时,林奇几乎要怀疑自己的判断,但阿根廷妖刀的后撤步还是如约而至。

林奇只想感谢萨姆.普雷斯蒂。

谢谢他给自己看了大量马刺队的比赛录像,以至于他很清楚马刺球员的习惯。

“想学会在NBA打正确的篮球吗?看我们马刺队吧。”萨姆.普雷斯蒂经常这么说。

谢谢你萨姆,真的,这太正确了。

当林奇的手掌封住吉诺比利的救命三分时,西语解说已经再也无法将自己绑在椅子上:“天呐,上帝之手封住了马努!”

对阿根廷人而言,上帝之手是个特殊的词汇,会让他们想起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上的迭戈.马拉多纳。

但今天,阿根廷篮球世界的上帝之手出现。

上帝之手葬送了潘帕斯草原军团最后的希望,更将南美人的冠军梦永远定格在了雅典的星空之下。

林奇捡起篮球后一路狂奔,吉诺比利粗暴的抓住林奇球衣,战术犯规。

上了罚球线,一半的人在发出嘘声,一半的人在欢呼,两种声音融合成巨大的压力出现在林奇肩上。

他扛着几亿人的期待,扛着无数双眼睛的注视。

可在芬兰,穿着皇马队服的林奇就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压力。

欧洲的经历对他而言不仅仅是让他成为了状元,还给予了他一些更珍贵的财富。

其中一项财富此刻化作两记清脆的穿网声,林奇关键时刻连续两次罚球命中!

姚明仰头呐喊,汗珠顺着下颌坠落,双膝微微颤抖。

他不是累,他是兴奋。

不久之前他们还深陷12分劣势的泥沼,此刻记分牌上血红的数字却宣告着奥运史上最壮丽的逆转。

中国队要去奥运会决赛了,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终,这个分差保持到了比赛结束,中国队历史性的杀入奥运会男篮决赛。

决赛对阵意大利,剧情反而没有那么跌宕起伏,更像是林奇的登基仪式。

意大利人历来擅长在战役打到一半的时候莫名其妙下线,今天也是如此。

他们如同被亚得里亚海迷雾笼罩的威尼斯战船,上半场尚能凭借精准三分与中国队缠斗,却在易边后突然迷失航向。

最终意大利输了14分,比赛悬念并不大。

当姚明将染满掌纹的比赛用球高高抛向星空,雅典的月光正为这场登基仪式镀上银辉,中国篮球的黄金时代在爱琴海的夜风中正式降临。

对无数中国球迷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但对纽约球迷来说,这仿佛只是未来荣光的朦胧轮廓。

18岁,横扫欧洲,选秀状元,奥运冠军。

NBA的浩瀚星河里,从未有如此史无前例的璀璨星辰即将破晓。

他裹挟着欧罗巴的飓风、奥林匹克圣火的辉芒,以及麦迪逊广场花园尚未苏醒的期待,即将在大洋彼岸书写属于篮球新纪元的史诗。

斯派克.李哭了,梦之队被淘汰的时候他没有哭,但中国队夺冠他却哭了。

CCTV的镜头给到他,张指导非常无厘头的说了一句:“其实斯派克.李是黑皮肤中国心!”

当然,事实上这无关肤色认同或文化皈依,而是源于麦迪逊花园长久积郁的苦涩。

作为纽约篮球的守望者,他清楚,自己再也不用日复一日坐在同样的位置上吃同样味道的屎了。

次日《纽约时报》打破常规,头版赫然印着中国队员相拥而泣的巨幅彩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北今日报》。

头版上的标题叩问着整座城市的期待:上帝之手能否为沉沦的纽约带来救赎?

蜷缩在布鲁克林公寓的斯蒂芬.马布里攥着报纸,梦境中那个笼罩在圣光里的黑影再度浮现。他凝视着报道中“上帝之手“的称谓,心脏不自觉的加速跳动。

林奇他......不,不会的,不可能会是他。

因为上帝分明是个倪哥。

(感谢慕夏十九皓、月下闻妖问药、非常可乐2022、大兵放炮、净心得义、请叫我狼小爷等大佬的打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