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抉择

舷窗外,千奇百怪的云朵不断在陈浩博眼前飘过,他的思绪又回到了训练营和美国队那场比赛结束的赛后

更衣室里,世界联队的球员们横七竖八地瘫在长椅上。闫廷文的胸口贴着冰袋,野原一暮的右手腕缠着绷带,陈浩博仰头靠在储物柜上,闭着眼睛,耳边还回荡着终场哨的余音。

门突然被推开,ESPN的记者马克·琼斯探头进来:“嘿,小伙子们,能采访下今天的英雄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陈浩博。

“我们所有人都是。”陈浩博睁开眼,指了指身边的队友,“没有沈韬博的防守,没有野原的传球,没有闫廷文的三分,我们赢不了。”

野原轻哼一声,却难得没有反驳。

采访结束后,陈浩博的手机开始疯狂震动。国内社交媒体炸了,#陈浩博绝杀美国队#的词条直接冲上热搜第一。他随手点开一条视频,发现是林燕冰拍的最后一攻——镜头剧烈晃动,却能听到她带着激动的尖叫:“投啊陈浩博!投啊!”

他忍不住笑出声,将视频展示在林艳兵面前

“拍得不错。”

“你打得更好。”林燕冰的声音有些细小,“校长刚才打电话说,学校要给你们办欢迎仪式...等等,有人找我。”

电话那头传来嘈杂声,接着是一个陌生的女声:“您好,我们是央视体育频道的,想约林同学做个关于陈浩博的专访...“

周锐皱起眉,有些疑惑:关于我的专访,为什么要约燕冰?

“这…”林燕冰显然也被这个问题搞懵了,“不是关于陈浩博的采访吗?为什么要找我?”,她向电话那头的人询问。可得到的回答却是长久的沉默。

挂断电话,林燕冰发现陈浩博正盯着她。

“谣言来了。”林燕冰把手机扔过来,屏幕上是雅虎的头条新闻:《NBA某球队高管与中国新星过从甚密,篮协考虑调整国青名单》。可陈浩博心里清楚,那场训练赛,场边确实有好几位NBA球探,但没有一个人与他们有过联系,更别提密切联系了。

第二天清晨,陈浩博被敲门声惊醒。

门外站着沈育——央视派来的记者,打算对他做个专访。

以下是央视的采访内容

《篮球新星专访:中国小将陈浩博的追梦之路》

沈育:欢迎陈浩博接受我们的采访!最近你参加了多个国际篮球训练营,包括NBA精英训练营和NBA夏季训练营,能分享一下你的整体感受吗?

陈浩博:谢谢!确实是非常宝贵的经历。这些训练营让我接触到了世界顶级的教练和球员,学到了很多在国内训练中难以接触到的东西。尤其是对抗强度、战术细节以及职业球员的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

沈育: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球员一起训练,你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浩博:最大的挑战可能是适应不同的比赛风格和节奏。比如美国球员更注重个人能力和爆发力,而欧洲球员的团队意识和战术执行力非常强。我需要快速调整自己的打法,同时保持自己的特点,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成长。

沈育:在这些训练营中,有没有哪位教练或球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浩博:在NBA精英训练营时,有一位教练特别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说:“无论你的天赋多高,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上限就会被限制。”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更加注重每天的基础训练。另外,和一些国际顶尖的年轻球员对抗后,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激励我更加努力。比如日本的野原一暮,他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他的控运能力和组织能力十分出色,这也是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沈育:参加这些训练营后,你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在哪些方面?

陈浩博:首先是心理层面,面对高水平的对手,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保持自信。其次是技术细节,比如投篮选择、防守脚步等,教练们的点拨让我有了新的理解。最后是体能,训练营的高强度让我意识到自己还需要更强的身体素质去应对更高层次的比赛。

沈育:未来你有什么目标?是否希望冲击更高的舞台,比如NBA或欧洲联赛?

陈浩博:(笑)当然,这是每个篮球运动员的梦想。不过我现在更专注于当下的每一步,比如提升自己的全面性,争取在国际比赛中发挥出色。我相信只要持续进步,机会自然会来。

沈育:感谢你的分享!期待你在未来的比赛中大放异彩!

陈浩博: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

校队群里,这段采访视频被反复播放,另外几个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的,是啊,明明他们都是带着所有人的希望来到美国的,可最后,聚光灯却只集中在了同一个人身上。

很快,一篇名为《独家:中国五位篮球新星均已获NCAA校队青睐》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

“这是个谣言啊,压根没有NCAA校队联系我们”陈浩博揉着眼睛,苦笑着说。

“没完呢,接着往下看。”

新闻末尾写着:“据悉,NCAA名校杜克、肯塔基已派球探接触陈浩博,而其余四人仅获二级联盟邀请。”

房间里一片死寂。闫廷文突然把枕头砸在墙上:“所以我们就该当陪衬?”

“媒体就爱这么写。”陈浩博急着摸手机,“我这就发声明——”

“不用。”宁凯按住他的手,“我们早该想到的。”

他看向陈浩博,眼神复杂:“从你隔扣詹姆斯·孟菲斯那天起,路就不一样了。

视频通话里,林燕冰的黑眼圈很明显。

“三家媒体要约专访,五家品牌想谈代言。”她揉着太阳穴,“你爸接电话接到关机。”

陈浩博攥紧水瓶:“都推掉。我现在的任务是训练。”

“还有这个。”林燕冰调出一封邮件,“《体育周报》会派记者,全程跟访你们的NCAA选拔。”

陈浩博猛地坐直:“你同意了?”

“我在考虑。”她轻声说,“但我希望你不要因此受到影响”

窗外,洛杉矶的朝阳正在升起。陈浩博突然意识到,赢下比赛不是终点,而是更复杂旅程的开始。

早餐时,野原的座位空着。

“凌晨的飞机。”服务员递来一张纸条,“上面潦草地写着:‘别被他们搞砸了’”

训练馆里,国内的数量比昨天多了一倍。陈浩博注意到,他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自己,而对闫廷文们的表现只是礼貌性记录。

分组对抗时,五星高中生桑吉尔·普罗维尔主动走到陈浩博面前:“听说杜克要你了?”

“谣言。”

“聪明。”桑吉尔冷笑,“你们这种人,去NCAA就是给首发当陪练的,你们还是老老实实滚回你们国家的联赛去吧,这里不欢迎你们!”

球狠狠砸在地板上,陈浩博还没反应过来,闫廷文已经揪住桑吉尔的衣领:“再说一遍?”

裁判冲过来分开双方。走回更衣室时,闫廷文突然说:“我们四个决定了,留下来,陪你一起打NCAA,不光是为了陪你,也要向国内那些媒体证明,我们也可以拥有聚光灯!”

陈浩博僵在原地。

“不是因为你。”宁凯捶了下他的肩,“就像林燕冰说的...我们得走自己的路,而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路”

深夜的球馆,只剩下五个深夜练球的身影。以及一个坐在看台上默默陪伴的身影。

汗水打湿了地面,篮球在空旷的场地里发出孤独的回响。一次又一次的打铁声震耳欲聋

“姿势不对。”

熟悉的声音让众人猛地回头。野原一暮站在门口,拖着行李箱。

“你没走?”

“改签了。”野原走进来,“日本篮协说,要么立刻回国,要么永远别进国家队。”

陈浩博睁大眼睛:“那你...”

“我选了第三种。“野原捡起球,三分线外随手一抛——

唰!

空心入网。

“我申请了冈萨加大学。”他看向周锐,“听说他们缺个会传球的控卫。”野原拿出了冈萨加大学的offer,证明自己所言不假。

“另外,我还帮你们打听到了一些消息”野原翻出手机。“有几只NCAA的校队对你们五个都有意思,现在正在和你们的经纪人沟通”

“所以?”野原挑眉,“继续当孤胆英雄,还是...”

众人站起身,篮球在他们指尖旋转。

“教练,”他冲阴影处喊道,“能再安排场训练赛吗?”

灯光骤然亮起,照亮了整个球场。

几天后。

陈浩博在安检口攥着两张机票——一张去NCAA,一张往MIT。身后传来队友们的起哄声:

“抱一个!抱一个!”

林燕冰红着脸把笔记本塞给他:“系统升级好了,能同步分析NCAA所有球队...”

广播响起催促登机的声音,陈浩博突然单膝跪地,从球鞋里掏出枚戒指——用去年决赛的篮网铁丝拧成的圆环。

“等我回来,”他把戒指套在她的小指上,“一起改变中国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