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称原本还以为需要多蛰伏几个月,慢慢花时间搞钱、赢得本地富户的信任,让他们甘愿摊派钱粮支持自己的事业。
但是慕容家当机立断的钱粮支持,让赵子称很快跳过了最初第一步的原始积累,从种子轮直接跳到了天使轮,进度也大大加快。
既然都打算绑定合作了,赵子称也不会客气,所以跟段语嫣谈完之后,次日他就先支取了两万贯,然后捏造了一个名目,准备搞事。
李知县不是把本县的徭役和营建工作权限都交给他分管了么,赵子称仅仅花了一天时间、骑马走遍本县各乡镇,然后“拍脑门”决定了今年冬天本县徭役应该搞的工程——修圩田。
当然,不是真的全力大规模修圩田。这只是一个调集人马、支用钱粮的借口罢了。
在苏湖之地,能够年年做的政府工程,也就那么几桩,要么整治运河,要么扩大圩田,要么就是蓄水筑坝。江南作为鱼米之乡,河网纵横,又濒临太湖,灌溉资源是绝对不缺的。
哪怕是旱灾之年,只要各处湖塘疏浚得好,圩田水坝状态保持的好,苏湖之地就不会歉收。倒是水灾的危害更大一些,而台风则是完全防不住的。
赵子称不想用修运河为借口,那事儿太大,不是一个县能统筹的,需要跟知州赵霖、通判魏宪打交道,也容易被朱勔插手。修圩田就方便一点,本县内部就能搞定,外人根本插不进手来。
选定目标之后,又过了一天,赵子称就草草拟定了一个规划,无非是修筑的范围、用工的人数、劳力的来源、工具和物资的筹措等等。
一天时间做出来的计划,其粗糙程度也可想而知了。
按照他的计划,今年本县的政府工程,都不需要百姓无偿服徭役,只要有一些富户摊派,把这个钱出了,然后官府自然会用这笔钱,去雇佣民间富余劳力干活,或是干脆直接把本县的厢军成建制地雇佣来干活。
这种做法本身并不稀奇,也不会引人侧目,北宋商业非常发达,富庶地区的百姓交免役钱替代直接服徭役,是非常常见的。尤其王安石变法之后,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分工已经很明确了。
苏州这种天下最富得流油的地方,本地百姓本来就很少服徭役的,都是交钱为主,让官府拿着钱去雇外地人或者流民。
而宋朝的厢军,也本来就没什么军事作战任务,和平年代被挪用为“工程兵部队”非常常见。
甚至别说厢军了,连禁军都有常年不操练,平时被自家的都指挥使、指挥使当成私奴去打工、经商,为将领赚私房钱,而另一边还继续领着朝廷的军粮军饷。
赵子称公布了计划之后,本地富户反应并不强烈,李知县那边也暂时没有反应,持观望态度。
到了第三天,赵子称就依流程找来了杨志,还有鲁达、林冲等心腹,跟他们交代了一些事情。
“杨兄,你那个营,满编是五百人吧,但朝廷只给你实配了二百人。”赵子称开门见山。
杨志随口答道:“最初实配也就五六十人,这二百人,不还是县君从芒砀山降卒帮末将拉来的,说来都惭愧。”
赵子称一抬手,制止杨志继续谦虚让功:“怎么来的,这不重要,我现在只问,你依照朝廷法度,领到的钱粮,实际够你养活多少人?
你照实说,别考虑什么空饷克扣,也不要苛待士卒。如果要补满五百人编制,又需要再拨给你多少钱粮?”
杨志接手工作也有两三天了,加上他一贯是干这个的,便脱口而出:“朝廷成法,一个禁军士卒,一年用度在五十贯,厢军士卒三十贯——当然这并不是发给士卒的军饷,还要考虑士卒日常的口粮,还有军械的制造、损耗、营帐衣被车马辎重,都算在内。
应该发到士卒手上的钱,约占此数的三成,也就是禁军十五贯、厢军十贯。但实际上层层克扣,一年也拿不到几贯钱。”
赵子称:“一年十五贯,每个月也就一贯多一点,我给你凑个整凑足每月一贯半,一年就是十八贯,比朝廷的定额还高了两成军饷。你就按这个标准,把你那个营实招满五百人。
招满之后,名义上受雇于本县,帮忙趁着冬天河湖水枯时修圩田、砌圩岸,实际上就少干点活,多进行些队列军纪操练、战阵操练。
你们都是自己人,我也不瞒着大家,此番回来,我观朱勔盘剥之状,这江南怕是已在炉火之上,随时有燎原的可能,我将来是要抨击这个狗官、劝陛下收回成命的,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出些乱子,因此我眼下需要你们尽快做好备战的准备。”
杨志、鲁达和林冲都已经是自己的铁杆,这话说得直白一点也没问题。
估计就算他们觉得赵子称有反心,也不会介意的,只会觉得“赵公子也姓赵,凭甚得不能杀上东京,夺了鸟位”。
杨志听完命令,立刻就表示照办,这一切都在他的权限范围之内,上面无论是文官系统的团练使也好,还是军中的都指挥使、都虞侯,都管不到他。
他杨志又不是超额扩军,只是不吃空饷,这是好事。
不过,杨志还是有些担心到时候职责不明,出现混乱,又小心补问了一句:“刚才县君说,人手补足之后、名义上受雇于本县,也要稍微干一点活,却不知到时候务工和操练,又该如何分配?我也好心中有数。”
赵子称:“你放心,不会让将士们干脏活的,我也不是光指望你这五百人。除了满编五百人一营的正军以外,我还会再超募五百人,名义上是民夫,但实际上你们几个也可以兼管。
这样加起来,一共是五百禁军正卒,五百徭役民夫,累计一千人。那五百民夫,是可以流动的,干得不好或者不想干了,结了钱就能走。五百正卒,则要齐装满员定下来,严格以军纪约束。
修圩田也得装装样子修一修,因为完全不修的话,容易被人指摘我假借修圩徭役募集钱粮、实则蓄兵。具体干活的时候,让正卒干重体力的累活,让民夫干脏活和杂活。这样就当是操练正卒的体能、打熬气力了。
不过你们尽管放心,我会给干重体力活的正卒足够的饭食,还可以偶尔吃鱼吃蛋,不会亏欠的。”
赵子称穿越前也看过不少穿越小说,主角都喜欢走精兵路线,给少量死士直接吃肉,然后严格军事操练,又不干活。赵子称一来是没这个条件,二来也是觉得不适合目前的情况,没必要,还不如“以一部分重体力劳动替代体能训练”呢。
古代钱粮本就不富裕,人的劳力也是很值钱的,非要去特地举石锁练力气,那不是浪费吗?跟现代人开着车去健身房跑跑步机有什么区别?
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去圩田圩坝工地上扛石头呢。
不过那种下到淤泥里挖泥,或是别的脏的、容易导致寄生虫病的活儿,卫生方面不够科学合理的活儿,不让杨志麾下的正卒干就是了。
只要经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赵子称相信劳动和健身是可以有机统一的。
几个心腹军官听说县君能让士兵们敞开了吃饱,立刻没有意见了。大宋的士兵,从来就没敞开管饱过。
杨志只是出于谨慎,又提醒了一句:“真让士卒完全吃饱,那耗费的钱粮,又得升一大截,可能每人每月要多花一两贯伙食钱,都抵得上发下去的钱了。”
“这个你不用关心,前面你也说了,朝廷给禁军的标准,每人每年总成本五十贯,半年就是二十五贯。我按半年每人四十贯的标准给你,五百人半年就是两万贯。民夫不用考虑装备,只要提供徭役的工具,算开销折半,五百人半年就是一万贯。
我给你三万贯,养这一千人半年,该齐备的东西都要齐备,可做得到么?”
赵子称前几天从慕容家第一笔支取到的三万贯,这就直接预算完了。弄一千人忠于赵子称个人的势力,相当于五百禁军加五百厢军,养半年,再补齐装备,三万贯就出去了。
要不说军队是吞金兽呢,钱再多,一旦自己养兵,很快就会花光。
大宋一朝,王安石变法之前,每年的财政收入普遍在六七千万贯之间,其中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都是用于军队的。大宋养着相当于八十万的常备军,每年花掉四千万贯税赋。
所谓“八十万禁军”的概念,其实就是从这儿来的。并不是说真有保证八十万的禁军,只是说“朝廷每年花在军队上的钱,按照军费标准,应该能养活八十万禁军,或是一百四十万厢军”。
三人听了赵子称的计划,都是咋舌不已,但没有任何质疑,直接就去照办了。
募兵的来源,可以考虑之前没有收服的江湖同道、挑选确实愿意来投、人品可靠的,
也可以在本地寻找失去田地的良家子,愿意受雇于人的。赵子称不让他们脸上刺字,或是巧立名目暂时编到别的编制里,这些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