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如何在教育中运用盘古开天辟地传说来讲解朴素辩证法思想
- 非遗传承人的内心世界
- 作家蝶恋花
- 2170字
- 2025-05-11 16:47:38
盘古开天辟地传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教育中运用这一传说来讲解朴素辩证法思想,可以采用以下多种方式。
一、从对立统一的角度讲解
1. 天地的对立统一关系
○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中,开天辟地这一行为创造了天和地,天与地是一对明显的对立元素。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天代表着空灵、高远,地代表着厚重、坚实。然而,它们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天也就无所谓地,没有地也无法体现天的存在。这就如同在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光明与黑暗,两者相互对立,光明不是黑暗,黑暗也不是光明,但它们又相互依存。在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对立统一关系,比如男与女,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是对立的,但在人类社会的繁衍、家庭的构建等方面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对立统一的体现。天之气下降,地之气上升,这种天地之气的交流互动维持着世界的运转。这类似于阴阳学说中的阴阳交感,阴和阳相互对立,但又通过相互作用产生万物。教师可以进一步举例,如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通过摄取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来获取能量,它们是对立的,但又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统一整体。
2. 盘古自身的对立统一
○ 盘古在传说中是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存在,但他的力量也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因素。他的力量既可以用来开辟天地,这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但同时,他的力量如果没有控制好,也可能会对天地造成破坏。这就像事物的两面性,任何一种力量或者事物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例如,火可以给人类带来温暖、煮熟食物,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失控,就会引发火灾,造成破坏,这是其消极的一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技术的两面性,如核能技术,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能源,但如果发生核泄漏等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讲解
1. 混沌到天地开辟的质变
○ 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处于混沌状态,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混沌之中,各种物质和能量处于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盘古在混沌中不断成长,他的成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随着他力量的不断积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他拿起斧头开天辟地,这就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就像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是量变,当达到100°C时变成水蒸气就是质变。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开天辟地之后,天地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天地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天在升高,地在加厚,这又是新的量变过程。这种天地的发展量变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新的质变,比如天地间生命的出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是量变,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考试成绩的提高或者对某个学科有新的理解就是质变,而这种质变又会促使自己进入新的学习量变阶段。
2. 盘古力量发展的量变与质变
○ 盘古自身力量的发展也是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他从最初诞生于混沌中的弱小状态,经过长时间的成长和积累力量,这是量变。当他力量足够强大时,能够完成开天辟地这一壮举,这就是质变。在教育中,可以类比学生的成长过程,如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从最初认识几个单词、简单的语法是量变,随着不断地学习、练习,到能够流利地进行外语交流、阅读外语书籍就是质变。
三、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讲解
1. 世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 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世界是一种原始的、未分化的状态。开天辟地这一行为是对混沌世界的否定,创造出了天地分明的世界。然而,这个新的天地世界并不是最终的状态,随着天地的发展,生命的出现、人类社会的形成等,是对最初开天辟地后简单天地结构的否定之否定。这就像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是一种相对简单、平等的社会形态,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否定了原始社会的一些特征;而封建社会又否定了奴隶社会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资本主义社会否定了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否定之否定,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种类比,理解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 盘古在开天辟地过程中,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也可以看作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例如,他在开辟天地时,每一次对混沌的突破都是对之前状态的否定,而新的天地状态的稳定又是对这种突破的否定之否定,使得世界不断向着更有序、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2. 盘古自身成长的否定之否定
○ 盘古从诞生于混沌中的初始状态,到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突破自身的局限,这是一个否定的过程。而当他完成开天辟地后,他的存在又成为了新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这是对他之前成长状态的否定之否定。这类似于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儿童时期的天真无邪被青少年时期的探索和叛逆所否定,而当一个人成年后,在经历了各种成长的磨炼后,又会回归到一种更加理性、包容的状态,这是对青少年时期的否定之否定,体现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曲折性和上升性。
通过在教育中运用盘古开天辟地传说来讲解朴素辩证法思想,可以使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