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是仇敌,是女儿

上官婉儿也很坦然,若不是坦然,她也断断不会跟在太平的后头,径直到这仙居殿来。

她难道不清楚,这会引起女皇陛下不满吗?

但上官婉儿,她不在乎!

她真的不在乎!

自从她离开武媚娘,经常到宫外居住之后,她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反正呢,只要经常出宫,以她和太平的关系,不经常见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就是这样说了,咱女皇陛下也绝对不会相信,你就是真的和太平划清界限,那也是毛用没有。

武媚娘仍然会认为,你们在宫外是有联络的,而且,因为你们不够大方,不够坦诚,反而会给武媚娘很多猜想的空间。

还有一个年龄的问题。

武媚娘,她已经七十多岁了,真的是够老的了!

这个年纪的老年人,你想想汉武帝,想想梁武帝,那都是一样的,根本就听不进去晚辈讲话。

又固执。

又偏执。

还疑神疑鬼,总觉得,这世上的人,身边的人,每一个人都要害她。

作为统治者,武媚娘当然是在尽力的扭转这种倾向,但是呢,看看张氏兄弟就知道了,作用很小,但倾向很大。

重用张氏兄弟,听信他们的谗言,甚至是给予他们权力,这就是在犯糊涂!

而且,这种糊涂日后必定是越来越严重。

这也是迫使上官婉儿提早和太平她们通气的原因之一,不早动手不行啊!

你们以为,有了内舍人的名号,上官婉儿她就安全吗?

她就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被张氏兄弟坑害吗?

甚至,说难听点,相比太平,还是她这位悬在沙土上的内舍人的危险性更高些。

毕竟,张氏兄弟不敢搞太平,可是他们却不一定不敢搞上官婉儿。

而上官婉儿呢,当然也不愿意被他们两个搞。

那么,作为女皇陛下曾经最贴心的女秘书,现在的上官婉儿,对于各方来说,当然是极有价值的。

而这价值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是要和更加强有力的势力联合了!

跟谁联合呢?

其实,上官婉儿的选择也并不多。

总不能主动和张氏兄弟合作吧。

那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况且,以上官婉儿的智慧和阅历,怎会看不出,这两兄弟其实根本就长不了呢?

只凭他们两个,如何与成百上千的李唐官员和宗族们作对?

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还是改投李家更实际。

更何况,这也是符合上官婉儿立场的一种选择,她既有这种便利,和太平公主早有交情,现在正式投靠太平,太平没有不接受的道理。

再者,不要忘记,上官婉儿和女皇陛下还是有私仇的,而且,那仇恨还不轻呢!

杀父仇人!

妥妥的!

多年的陪伴不等于彻底遗忘了这份仇恨,只能说,仇恨酝酿在心底,变得不再那么的难以忍受。

但这并不等于是彻底消失了。

要说一点感情也没有,那也是不客观的,确切来讲,相伴二十年,武媚娘对上官婉儿并不差。

甚至,有的时候也像亲生女儿一般的对待她。

让她这个孤女在大唐后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地位。

甚至来讲,上官婉儿在武媚娘的身边是极有尊严的,这种尊严,就连太平都没有得到过。

太平不想离婚,不行。

太平想要保住薛绍的性命,最后又是黄粱一梦。

太平不想再嫁武家人,可她现在的夫君,正是武攸暨。

她能怎么办呢?

在这些人生大事上,她全部被亲妈拿捏,还毫无反抗能力,反观上官婉儿呢?

她一直未婚,追随武媚娘。

武媚娘却丝毫没有让她结婚离开的意思,甚至,不结婚也是上官婉儿个人的选择。

因为,武媚娘的身边,并不是没有结了婚的高等级的女官,但她们的地位当然是无法和婉儿相比。

在婉儿和武媚娘之间,条件总是隐含的,不明确,但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

我给你崇高的地位,极大的权力,施展你的才华,但你不能离开我,你要留在后宫日夜陪伴我。

这固然是要求上官婉儿牺牲个人的幸福,但对于婉儿这种有野心,也想参与政治角逐的女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条件。

更何况,武媚娘又没有要求她去嫁给根本八竿子打不着的男人,这已经是大幸运了。

但,如今,很多事也在悄然改变,而这种改变并不是来自婉儿,很显然,是来自武媚娘。

时至今日,上官婉儿报仇的心已经不再强烈了。

但是,如果可以把张氏兄弟他们这些奸贼一波送走,婉儿还是很高兴出一把力的。

而现在,伴随着上官婉儿正式登场,这一场战役,也将正式拉开帷幕!

演员……

越聚越多了哈!

李重润搓搓小手,也是兴奋的很。

女皇陛下的眼神,在一堆老熟人中间转了那么一圈,似乎是在寻找还没有按时到达的人。

李重润也假模假样的看了看,其实,根本什么都看不出来。

他又不知道这新新组建的内阁,成员到底有哪一位,那亲亲祖母也从来没有向他个人透露过。

他根本不知道谁该来,谁不该来。

看了也是白看。

“婉儿……”

一个称呼,立刻就把几方人马全都调动了起来,张易之面露震惊,而上官婉儿呢,虽然还镇定,却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回话。

这和她以往的机灵,显然是不相符的。

而此时,一直穿梭在仙居殿宫内宫外的大太监魏邪利,忽然一声唱报:“陛下,宋氏兄弟到了!”

“好啊!”

“朕等的就是他们!”

宋氏兄弟?

那又是谁?

怎的就变成了就等他们了?

难道,他们两个是很重要的人物吗?

“陛下果然好眼光,两位宋郎都是英武的才俊,文采斐然,如今到了内阁,必定可以助陛下一臂之力。”张易之适时点评,李重润的小脑袋瓜转了几转。

便明白了:文采斐然?

那就说明笔头上的功力非常好,在武媚娘当政时期,有文采,还有名气,甚至还是一对兄弟,又姓宋的。

好像,就只有那一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