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女皇息怒,我懿德太子纳头而来
- 洗澡的兔子
- 2013字
- 2025-04-10 17:00:07
而现在,经由把李仙蕙提前指给武延秀,李重润就算是把两桩历史上很差的姻缘全都给打破了。
日后,事件的发展轨迹一定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而对于女皇武媚娘那里,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可以过关的,这是最重要的。
毕竟,现在掌权的还是武媚娘,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这样的现实的,而孩子们的年纪也是一天大过一天。
如果不能先下手为强,说不定就让他们逮着空子,真的结成婚姻,再想分开他们,可就难咯!
然而,这样的安排,难免会让李仙蕙为难。
这位难得的温柔娴静的李显之女,李重润的亲妹妹,却要嫁给武延秀这样的烂咔。
未免是委屈了。
然而,武延秀这样的定时炸弹,也确实不能让他飞到别处去,脱离李重润的视线。
那样的话,危险性只会更大……
“太子,你们回东宫的时候,也带上阿妙。”
“啊……”
“啊?”
万事都是是是是,好好好的太子李显,也禁不住顿住了。
“陛下,这不太好吧!”
眼看仪式就要散场,女皇陛下亲自来到了东宫的阵营当中,而此时,武三思已经识趣的带着武延秀和武崇训先行一步。
为表善意,武媚娘也是做足了姿态,笑道:“这有什么不好?”
“婚事已经定下来了,阿妙以往在后宫走动的还是少些,朕的意思是,他们几个人的婚事,宜快不宜慢。”
“最好呢,就是尽快定下来。日子也不会太多了,成亲之前,让阿妙及早的熟悉东宫事宜。”
“日后,相处起来也方便。”
这一次,武媚娘还真是替孙媳深入考虑了一下呢!东宫的女眷还是有些不同。
别家的大王,娶亲之后,往往就要在城里独自开府,不能在长期生活在内宫中。
可是,太子以及太子的直系亲属就不同了。
他们是一直都要和太子生活在东宫的,不需要拆散,作为太子的嫡长子,李重润自然是要遵守这一条规矩。
以往呢,咱皇嗣是光棍一根,也没什么需要在意的,自然是老老实实的住在东宫。
虽然流放多年,但毕竟还是在皇家的氛围里成长的,归来半年之后,就已经迅速的适应了宫廷生活。
倒是裴阿妙,初看起来都没什么不妥,可到底还是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许多年的女子了。
性子多少有些野,想要长期的生活在宫廷里,要熟悉和学习的事情,很多。
“陛下放心,阿妙就交给我了,待到婚礼举办之时,必定让她体体面面的,不出一点差错。”
韦香儿这边都已经和裴阿妙接上头了,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武媚娘看向阿妙:“阿妙,你的父亲,朕也会着意提拔,不过,他的官职,朕还要仔细想想。”
“不会亏待你的。”
“陛下不必多虑,阿耶一向不为俗事所困,又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阿耶常说,承蒙陛下的厚待,他才能够在国子监有一方清净之地,只要有道学相伴,卷册管够,他别无所求。”
“加官进爵的事,就先放了吧。”
“你这个女娃,还真是有意思……”
“这样看来,和润儿成亲,真的完全是你自己心思,你的阿耶,一点也不知情咯?”
武媚娘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个美丽的,大胆的少女,果然啊,还是宫外生活过的野草,生命力更加蓬勃旺盛。
“这不是你能做主的事,你做了王妃,照例父亲就要擢升。但你的意思,朕也明白了,官位都是虚职,裴粹还可以干他喜欢干的事,朕不会阻拦。”
“臣女谢陛下恩典!”
这小丫头,一旦进入角色,反应的还挺快的,李重润也算是长了见识。
而此时,女皇陛下的眼神也转到了李重润这边。
“润儿,你呢?”
“我?”李重润顿了一下,随即就顿悟了。
“孙儿谢陛下恩典!”
“孙儿多谢陛下赐婚,有如此美眷在侧,孙儿和阿妙必定会尽心尽力侍奉陛下的!”
不就是表演吗?
谁不会啊!
洗洗脚,洗洗脑,谁都是影帝!
李重润这边演上了吧,裴阿妙却又尴尬了,她自己临时起意,当然明白李重润是不服气的。
可不服气归不服气,疑惑归疑惑,却还能继续打配合,这就……不能不让人误会了。
邵王殿下才无所谓,反正没把张氏兄弟和武三思送走以前,他也还不能死。
既是如此,该演戏的部分,咱也不会耽误。不止不会耽误,甚至还会表演的非常精湛。
明堂一日,所有的戏份都演完,天都已经蒙蒙黑了,女皇陛下发话,李重润终于可以带着裴阿妙逃离现场。
然而,很多疑问都还没有解开,还有很多话,都没有说明白,皆是因为,场合不对。
李显在。
韦香儿也在。
还有那噘着嘴,一脸愤恨的李裹儿,在这些人的严密盯防之下,李重润如何开口?
来的时候,明明是两架车,待遇可好了。
可这回去,居然要那么多的人,挤在同一架车上,李重润不满之余,忽然一个人影掠过眼前。
上官婉儿……
对了!
唯一的不同,就在于这个女人。
有上官婉儿陪同,李重润就可以独坐一车,可现在,内舍人她跟随女皇陛下一起返回仙居殿了。
啧啧……
怎可这样半途而废呢?
不过,机会也不是没有的,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李重润深谙此道。
作为父母,李显和韦香儿十分开明,他们对年轻男女的交往,从来都是举双手双脚赞同。
绝不会阻拦。
很快,李重润就借着带裴阿妙游览东宫理由,溜出了殿门。
天也黑了。
这古代的照明条件也不行,虽然也算是有光亮,但是,还是四处黑漆漆的。
能看个什么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但凡是亲身经历过古代夜间的照明条件的人,都会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那灯火,很多时候还没有月光明亮嘞。
当然要人往亮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