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河北道宣慰使姚崇

这一次请命,方方面面在桓彦范的脑子里也过了好几回了,去河北道做宣慰使,对于日后的功绩积累自然是一大好事。

机会也不是时时都有的,也不是都能属于自己的,桓彦范本来早就把这一套的台词给准备好了。

都怪那搅事的李重润,还有那裴阿妙,否则,现在说不定都已经达成目标了!

“狄阁老,这也是你的意思吗?”

此言一出,桓彦范跟着就倒抽了口凉气:怎的把阁老也给牵扯进来了呢?

这不是要坏事吗?

众目睽睽之下,狄仁杰在小太监的搀扶下,亦走到近前:“陛下圣明,这确实是老臣的建议。”

武媚娘冷哼一声:“既然是你的意思,为何你不主动来提,还要绕个弯子,以为朕看不出来吗?”

这话说的就远了,正是因为了解,正是因为知道她看得出,这才要绕的嘛。

“陛下也知道,桓彦范等人都是老臣引荐,陛下能够重用他们,老臣感激不尽,也深知陛下对臣的信重。”

“如今,老臣身体日益衰弱,虽然还能勉力支撑,但除了两京之外的地方,老臣便是想去,也不能成行了。”

“几位同侪,皆有报国之心,愿为陛下效忠,愿为天下苍生奔走,陛下重用他们,亦是恩情,可他们也自觉为陛下做的还很不够。”

“私下里也是慷慨激昂,愿意走出两京,巡省地方,也算是增长阅历经验了。”

“日后,回到陛下身边,也能更好的辅佐陛下,成就大事。”

狄仁杰侃侃而谈,听他说话,总是又委婉,又动听,很难让人回绝,而且,你还总是可以从他婉转的话语当中,很快的抓住重点。

狄仁杰并不避讳几个大臣都是经由他推荐才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这件事,也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他的开诚布公,相反倒是让人无法背后议论他,几位大臣其实年岁也都不小了。

可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在女皇陛下的身边出头露脸,也没能办下什么大事,成就丰功伟绩,这显然是对不起女皇陛下的重用和栽培的。

这怎么可以呢?

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狄仁杰总是可以把话说的这样动听,这就是包装学的奥义,明明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被他拐弯抹角的表达出来,你就是不自觉的被他牵着鼻子走。

好像他真的是一颗心都为了你着想似的。

偏偏,狄仁杰这个人,十分擅长找角度。

那些会惹得你不高兴的,让你不满的话,他总是会找到合适的角度,表达出来。

让你想气也气不起来。

又或者说,这就是一物降一物。

凶狠酷毒的女皇陛下,对待自己的亲孙儿,亲孙女都毫无情面可言,却偏偏对狄仁杰,总是网开一面。

这就是偏爱啊!

“好你个狄怀英,你这样说,看来,朕是非桓彦范不用了?”

狄怀英这个名字一出,桓彦范瞬间就觉得这件事妥了,一般来讲,这就表明,女皇陛下准备让步了。

狄阁老又一次占领了舆论的高地。

这样的场景,在大唐的朝廷上,上演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

河北道!

老夫来了!

“老臣只是推荐人选,一切都要有陛下定夺。”

武媚娘冷笑一声,不知为何,却又扫了李重润一眼,这让半天都没有戏份的皇嗣登时心尖一颤。

不是吧!

本皇嗣才晋封邵王半个时辰,就要被夺了?

人嘛,都是善变的动物。

就算咱的目标是作死,可猛然间得了这个大王的封号,也挺高兴的,还有些小兴奋。

还想把这个王位放在手里,好好的捂一捂。

幸好,女皇陛下她只是看了一眼,就收了回去。

“桓卿,你的一片心意,朕心领了。”

“不过,河北道宣慰之事,事关重大,朕以为,姚卿比你更加合适。”

姚崇:她说啥?

她这是在说我吗?

竟敢把老夫卷进来,难道还嫌局势不够乱?

人群之中,突然被点到名的姚崇,一脸无辜,然而,有武媚娘的提点,他也不好不回应。

他还不能拒绝。

桓彦范都傻了。

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都失去了反应能力。

“陛下!”

“难道陛下认为,老臣就不能胜任?”

桓彦范就不说了,若论年纪,那姚崇,比我还大三岁呢!

他能去的地方,为什么我就不能去?

李重润也是第一次注意到姚崇,历史上,姚崇宋璟两位老哥们总是结伴出现。

作为一个历史半吊子,李重润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两位老哥的年纪是差不多的。

但今日一见才发觉,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圣历年间,姚崇看起来已经是一个老头子了。

和桓彦范差不多。

而宋璟,还很年轻,带有一种初登朝堂的清新朝气,甚至还可以进入内阁预备队。

这样看来,因为办下了神龙之变这件大事,神龙五王还算是超迁了呢!

一步就跨到了姚崇的前面。

虽然步子有点大,扯着了蛋吧!

“桓卿,河北道宣慰之事,关乎重大,这你也知道,你的心意,朕也了解,不过,相比你,姚卿对河北道就更加了解,况且,前些年河北道被契丹屠戮,遭遇重创,当时,姚卿对如何恢复当地各项事务也有许多奏章。”

“朕一一揽读,深感有理,如今,契丹退兵,正是姚卿去实现自己的恢复的法子的最好机会。”

“桓卿,这一次,你就不要抢了。”

明堂盟誓?

小型朝会!

河北道宣慰大使,横空出世!

桓彦范,登时就不说话了,姚崇当然是更合适的人选,方方面面,这个人,他桓彦范是真的无法相比。

姚崇出身陕州,距离河北道就比较近,而桓兄家世谯郡,而出生在润州曲阿,江南人士。

对北方风物,并不如姚崇熟悉。

此外,前两年,契丹侵扰河北道的时候,军情如雪,纷纷飘落朝廷,大臣们心急如焚也是议论纷纷。

当时的姚崇,正在兵部任职,自然是慷慨言之,分析利弊,鞭辟入里,各种建议,在武媚娘看来都是极有意义的。

再者,姚崇供职兵部,对于巡省地方,先天就有优势,这又不是桓彦范可以与之匹敌的地方。

他还能说什么?